本网讯(闫一平)近年来,晋城市把乡村振兴主题培训作为重点工作,构建以“市县乡三级党校+行业部门+农民夜校”为主体的“五级联训”体系,在课程安排、师资力量、培训载体、要素保障等方面持续发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晋城市在做精课程安排上下功夫,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做实培训前需求调研,提升培训精准度和实效性。晋城市坚持党性教育、突出实操实训、注重案例教学,以基地教学为抓手,建立“产、研、学”三位一体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全产业链等实训基地59个,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项目现场、产业一线,采取实地参观、案例交流、答疑解惑、经验分享等形式,对乡村干部进行产业发展、养殖种植、农村电商、直播带货、康养民宿等实操实训。
目前,晋城市实训基地共实操培训4万余人次,建立起“市看乡,县看村”“晾晒评”机制,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党建基础扎实、产业特色突出、示范带动性强的村庄观摩评比、交流学习。其中,沁水县组织观摩活动9次,带动新增典型13个。
沁水县“郑·能量 槐芽工作室”导师团队在项目施工现场传授经验。
与此同时,在选优师资力量上下功夫,打造高标准师资库,推行导师结对帮带,邀请专家传经送宝。通过“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集中试讲、专家评审”等程序,优先从各级领导干部、优秀党校教师、部门业务骨干、新型乡土人才等群体中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教学能力较强的人员,纳入开放共享师资库,大力推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集结。针对到村工作大学生,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方式,为1552名到村工作大学生成功匹配帮带导师712名,将学员考核作为导师绩效报酬、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激励导师真传实带、学员真学实干。
晋城市探索试行“小班制”培训,建立5项办学标准、明确3类培训群体,采取教师结对辅导、实景模拟教学、定期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升培训实效性,同时建立培训成果量化考核体系,考核结果设定“好、中、差”三个等次。对于“好”等次的学员,给予表彰奖励等6项倾斜政策,对“差”等次的进行批评教育。
阳城县试点开展“小班制”培训。
在健全要素保障方面,晋城市持续建强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要素保障体系,不断推动培训经费、阵地建设、配套设备等要素向基层倾斜,构建起“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筹推,职能部门认真履责、协助管,乡村两级扛牢主责、具体抓”的组织领导体系,形成大抓培训、抓实培训的工作格局。
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农村远程教育站点、文化礼堂等资源,晋城市精心打造乡镇党校67个、农民夜校563个,配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电视等教学设备,保障设施完备、功能完善。2023年,晋城市加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标杆村”奖励资金的投入力度,将“标杆村”奖金由20万元提升至50万元,进一步树牢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导向。
此外,晋城市采取不定期电话抽查、飞行检查、随堂测试、跟班督导的方式,深入了解学员学习效果、落实工作举措、集中培训成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表扬或者督促,助力相关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责编:宋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