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农业 > 正文
“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十二场暨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
【山西这十年】农业稳步提升 农村美丽宜居 农民幸福安康
2022-09-30 09:41:41 来源:山西日报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9月29日上午,省委宣传部举行“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二场发布会,同时也是全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方位推动我省“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进展与成效,并回答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三农”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十年来,我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坚持新发展理念,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村发展动能活力持续释放,农民收入稳步较快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芝麻开花节节高。
  “米袋子”更足更满、“菜篮子”更丰更盛、“果盘子”更鲜更甜。全省粮食年产量从261.8亿斤增加到去年的284.2亿斤。2020年是历史最高年,产量284.8亿斤。亩产突破300公斤大关、增加36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稳定超过400公斤,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考核连续5年获优秀等次。小杂粮正在形成大产业、大食物,占据大市场,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山西特色方案。目前,肉蛋奶及蔬菜产量全国排名大步前移。百姓餐桌上精细菜、时令菜越来越多,成为黄土高原夏秋冷凉蔬菜优势区。水果从7大类500多个品种发展到15大类800多个品种。山西水果、干果成为重要的出口农产品,销往75个国家和地区。党参、黄芪等十大晋药享誉全国。
  农民“钱袋子”更实更鼓、“好日子”更顺更美。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304亿元增加到2134亿元,增长63.6%。第一产业增加值从642亿元增长到1286.9亿元,实现翻番。农民收入从7064元持续增长,增速连年跑赢全国、跑赢城镇居民、跑赢全省GDP,达到15308元,十年翻番。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年均增长11.5%,达到11666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村延伸、往户覆盖。稳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大大提高,更加整洁靓丽;“四好”农村路升级改造8.9万公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汽车、空调分别增长了2.2倍、1.9倍,农民生活越来越便捷舒适。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治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农村更加祥和稳定。
  政策惠农、科技兴农、融合富农、改革活农、投入支农。在乡村产业上,我省突出打好特色优势牌、有机旱作牌、加工转化牌。今年丰收节,省域农业品牌“有机旱作·晋品”,首批66个产品精彩亮相。乡村发展上,统筹产业生态两大布局,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深度挖掘乡村多元价值,留住更多乡愁记忆。乡村建设上,不断推进生产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工作推进中,始终做到“坚持政策惠农、科技兴农、融合富农、改革活农、投入支农”“五个坚持”。我省在全国首家出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条例》《小杂粮保护促进条例》等,修订出台28部涉农法规。农业科技贡献率突破61%,比2012年提高8个百分点。推动数字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休闲农业营业收入81.3亿元,带动42.4万人就近就地就业。农业生产托管近3000万亩,走在全国前列。公共财政优先保障“三农”,省级以上财政每年“三农”投入由24亿元增加到130亿元,增长4.4倍,十年累计投入730亿元,推动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脱贫群众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巨大变化。全省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52元,年均增长11.4%;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166元增长到2020年的9729元,年均增长23.9%。32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79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山西在历史性赶考中交出了脱贫攻坚优秀答卷。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显著改善,脱贫地区面貌实现从封闭落后到全面改善的巨大变化。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4.28万公里,解决181.5万贫困人口的饮水困难问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3.37万户、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改薄”7835所,新改建村卫生室13045所,累计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1122个,整体搬迁深度贫困自然村3365个,47.2万人“挪穷窝”。长期困扰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脱贫地区经济发展快步赶上,产业就业支撑实现从单一匮乏到百业竞兴的巨大变化。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生态生计、协调增绿增收,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带动52.3万贫困人口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特色产业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大同黄花”“吉县苹果”“山西药茶”等区域品牌,成为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硬支撑”。光伏扶贫收益实现贫困村全覆盖,村集体经济年平均增收20.47万元。电商扶贫覆盖6833个贫困村,乡村旅游扶贫建设300个示范村,技能培训、持证就业成为普遍共识,打造“吕梁山护工”“天镇保姆”等特色劳务品牌90多个,带动91.8万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脱贫地区培育起发展新动能,脱贫群众拓宽了增收新渠道。
  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基层组织实现从参差不齐到坚强有力的巨大变化。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选优配强、集中轮训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实施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累计有9.6万驻村队员、1.96万第一书记奋战在驻村帮扶第一线,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深化扶贫扶志、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