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有林场因林而生,依山而建。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初期,以木材生产为主,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生态建设为主,在推进国土绿化、保障生态安全、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排头兵、先锋队作用。关帝林局二道川林场,就是山西省直一百多个国有林场中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
二道川林场(以下简称林场)是2009年为了加强天保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由白虎岭林场分设的一个林场,隶属于山西省关帝山国有林管理局管理,属黄河上中游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山西省永久性生态公益林保护核心区域。地处吕梁山脉中段,文水县西部,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一级支流——文峪河的支流源头,呈两山夹一沟的蚕形地势。林场国有经营面积16.46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42万亩,有林地面积14.96万亩,森林覆盖率92.4%,活立木总蓄积量130万立方米。林场现有在职职工51人,离退休人员30人。
林场境内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有“一方净土、天然氧吧”之美称。乔木树种有油松、辽东栎、山杨、白桦、落叶松等;灌木有沙棘、刺玫等;栖息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褐马鸡,及野兔、野鸡等野生动物,是吕梁山脉不可多得的绿色宝库。
近年来,二道川林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步发力,保护建设发展齐头并进,打出了一套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态建设组合拳, 为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新山西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7—2020年连续4年获关帝林局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获山西省林草局先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党支部和支部建设标兵称号;
2019年山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妇联授予二道川林场女子护林防火小分队“山西省巾帼文明岗”称号,是山西林草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2020年中国林场协会授予“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一、保护为先,生态立场,智慧之光映山川,完善体系严管林
森林资源是立场之本,发展之基。多年来,二道川林场把“保资源、抓创新、促改革、求发展”,作为林场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2018年,林场抢抓关帝林局启动智慧林草建设的机遇,率先承担起智慧林场试点建设的任务,在局领导的带领下,组织人员赴智慧林草建设先进省份、技术研发力量雄厚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多次组织进行研讨听证论证,形成了“注重实效、适度超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和“数据可见、资源可看、趋势可知、森林可感”的基本构想。
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建设,林场智慧林草云平台已初具规模,并投入运营。全场4个远程视频监控前端,5个视频卡口路段监控,7个智能语音防火提示装置,对辖区森林火情、林情、人员活动情况,实施24小时有效监测,为及时处置火警,防控火源起到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能够及时采集野外信息,辖区范围内的图像、温度、湿度、风力、风向、雨量、土壤墒情等一目了然。构建起“天、地、空、人”四位一体的智能化管护新格局,搭建了“一机在手,统揽全域”的智慧林草新平台,实现了“一屏观天下,一网联全局”,确保了巡查全覆盖、管护无死角、监管无盲区、处置无空档。
与此同时,林场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设施装备建设。先后投入90余万元对场部、管护站进行全面提档升级改造;建立了机械化巡逻队和无人机空中巡视队。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成立了女子护林防火小分队。2020年3月,建立了森林火险管控“一张图”,将区域地形地貌、资源分布、林种结构、防火道路、隔离通道、村庄布局、取水地点、危险设施、输电线路、队伍驻防十大要素,以及辖区内牛羊工棚,监控设备,坟头墓地,语音提示装备等设施展示在一张图上,为全面加强森林防灭火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二、系统布局,综合治理,科学经营做示范,精准提质创品牌
近年来,林场聚焦主责主业,细化工程管理,系统规划布局,科学分类经营,走出了一条全流域治理、全林分经营、精准化提质的可持续经营之路。一是立体布局,整体区划。将辖区森林资源划分为四个林带区。1.以辽东栎、五角枫、杨树为主的彩叶阔叶林带分布区,海拔1280-1700m,总面积10635亩,为景观林培育和森林生态康养及文旅观光区;2.以油松、辽东栎、白桦、杨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区,海拔1210-1970m,面积65895亩,为生态功能强化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3.以油松为主的针叶纯林林带分布区,海拔1300-1800m,面积48480亩,为木材战略储备区,以培育大径材为主要经营目标;4.以油松、落叶松、白桦、辽东栎为主的针阔混交复合林带分布区,海拔1600-1990m,面积27900亩,为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二是科学定位,分类施策。在整体区划的基础上,确立各区域经营目标、发展模式和经营措施,宜造则造、宜抚则抚、宜改则改、宜补则补,全流域治理、全林分经营,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强化森林生态功能、增加碳储备能力。2015—2020年,累计完成造林6537亩、封山育林11700亩,建设山地育苗70余亩,建设山地经营性育苗70余亩,利用荒滩造地保障性育苗10余亩,培育各类苗木50余万株。完成森林抚育6.5万亩,种植穿地龙、黄岑500亩。三是精细管理,精准提质。加强科技应用,强化经营能力,因林施治、实地适法、一林一策。在抚育作业中,林场利用遥感3S、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依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结构,细化图斑,精准施策,精细作业。其主要做法是:依据地理信息和遥感技术,准确判读立地条件及林分结构,区块化确定抚育强度及促进方式,建立森林抚育电子施工模型,交由建设方、监理方、施工方三方共享,利用手机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确保抚育措施到位,严格规程作业。2020年获关帝林局“森林抚育红旗单位”称号。
三、科技引领,先行先试,内联外引建基地,勇立潮头显担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林场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这一总目标,立足实际抓创新,紧盯问题找短板,把脉问诊求突破,走出一条“引项目、建基地、创示范、促应用、广覆盖、增效益”的科技兴林之路。2017年实施了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建设500亩(中药材种植);2018年实施了油松天然林近自然抚育标准示范1400亩(中央科技推广);2019年与山西省林科院合作,实施了中央财政油松天然林近自然抚育标准示范项目;2020年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引诱剂增效试验,与中国林科院资料信息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森林病虫害立体监测技术体系建设,与山西林科院合作开展了视频监控林火智能监测关键技术推广示范。特别是开展割脂油松低效林分改造试点,完成割脂油松低效林分改造培育600亩,完成割脂油松低效林分改造培育科技示范项目200亩。为周边区域5个林场100万亩割脂油松低效林分改造,找到提质增效的技术路径,为全省域割脂油松低效林分改造制定标准,贡献了二道川智慧,提供了二道川方案,实现了科技创新与林场发展的紧密结合,科研课题与林业生产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林场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森林抚育采伐剩余物利用与林下经济示范工程建设,现已试验种植茯苓500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林区产业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经营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四、改革创新,优化整合,共建共享聚合力,融合发展增效益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林场坚持深化改革激活力,创新机制聚合力,细化管理增动力,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保护森林资源,推进生态建设,达到了1+1>2的效果。一是联合建队保安全。2020年,林场认真落实《关帝林局、文水县人民政府区域共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共商共建,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合作共赢”的原则,联合组建了森林消防专业队,以正规军优势打造出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训练有素、管理规范、装备精良、反应快速、能征善战的正规化森林消防专业化队伍。这支队伍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在多次援外扑火行动中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是管护力量的有效整合,政策保障的合力支撑,在全省尚属首例,也是管理机制的一大创新。二是托管增林提品质。为了全面推进二道川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2018年,林场将集体所有的2000多亩生态公益林托管经营,国家补偿经费全部兑现给林权所有人,林场无偿管理与经营,不与老百姓争利益,只为公益林当“保姆”,用省直林区的人才技术优势,科学经营森林,提高生态效益。三是合作造林建精品。2019年,林场承担了文峪河水库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建设示范区绿化工程,总规划面积6524亩,面对立地条件差、山高坡陡、地表破碎,土壤质地疏松、孔隙多、易溶蚀等不利条件,林场迎难而上,攻关拔寨,靠科技突破立地难题,靠精神战胜各种困难,靠精细促进工程建设,实现了一季造林、一年成景,达到了“绿化彩化财化”的目标,在区域生态建设中,堪称标志性工程,充分彰显了省直林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作用。四是共同开发建基地。近年来,林场坚持把“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作为国有林经营单位的发展目标,大力加强森林康养与文旅设施建设,打通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绿色通道。1.共筑致富路。与当地政府合作,打通了文水县城——二道川景区的旅游公路,这条路是林区通向社会的开放路,社会走向林区的融合路,政府、部门合作的连心路,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创业路。2.共建连心园。建立微湿地休闲公园。疏浚河道,修筑水坝,整修湿地水面2万余平方米,建起了小型湿地公园。3.打造桥头堡,依托林场二道川流域的两个天保管护站,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建设生态驿站,将管护站建成生态文化的宣传口、资源管护的桥头堡、产业发展的支撑点、森林康养的休憩站、现代林草的展示区。4.占领主阵地。打造了百里宣传线。以二道川流域为中轴线,河流两岸、村旁路边,都是林草宣传阵地,将山文化、水文化、树文化、草文化融入文旅宣传,广泛宣传森林生态知识。5.建设大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二道川景区规划总面积53929.8亩,林场坚持增绿、增景、增效有机统一,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通过空白点“增绿”、规模性“补色”、观赏性“造景”、整体性“增效”的发展思路,整合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加速生态公园建设,开发了森林漫步、休闲垂钓、森林氧吧、森林木屋、生态休闲度假等康养产品,满足不同人群对森林康养的需求。目前,来二道川森林公园的游客络绎不绝,成为吕梁山脉中段旅游康养休闲的首选打卡地。
五、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现代治理树标杆,再鼓干劲铸辉煌
回顾二道川林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思路、做法与举措,有如下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坚持党对林场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林场坚持党务场务同部署、党建廉政同落实、以党风带场风是林场工作的重要举措。完成“五个一”标准化党支部建设,扎实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激发了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采取“三个”融合,双抓双创,党建的引领作用融入业务工作,党员的带头作用发挥到山头地块,党旗在吕梁山上高高飘扬。以“党建+”为载体创建“党员对点包片责任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林、党员责任圃等,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从“两张皮”到“一盘棋”的转变,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林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启示之二,规范内部管理,树立良好形象是推进各项工作的重要举措。林场始终把苦练基本功,提升战斗力作为林场固本之策。一是推行“五制”管理。即:工作岗位责任制、年工作目标责任制、月工作目标责任分解制、周工作日志报告制、收(发)文限时办结制,形成了制度促管理、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创新工作方法。率先在全局建立微信公众平台、创建林场内部简报、完成标准化档案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四项举措建立起对外宣传的主阵地、展示工作的微平台、职工学习的口袋书。三是细化责任清单。把各项工作“细化到点,具体到事,落实到人”,定期开展“履职能力和作风建设”自查自纠,规范职工管理、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队伍教育管理。四是加强文化建设。通过网络软件、实体刊物、场站点、综合性活动四大载体,搭建林业信息化平台,挖掘森林文化潜力,多途径、多手段、全领域,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提升林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森林文化建设。
启示之三,坚持民生为本,强化队伍建设是推进各项工作的动力源泉 。林场建场时间较短,场部和管护站基础设施一度较差。通过“项目支持、自筹配套、资产兼并、优化配置”四项举措同时发力,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至2020年,累计投入110余万元,开展一线建家,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五大”工程建设,把管护站建成了温馨的职工之家,让现代文明走进林区、融入林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二道川林场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场长米国兵2017、2018年,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林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20年7月获省林草局“省直林区优秀党支部书记”称号,2020年被关帝林局确定为智慧林草研究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17年至今,林场职工获得省级先进个人2人次,省林草系统先进个人8人次,关帝林局先进个人30余人次。
勇担当诠释初心、真奋斗践行使命。在2021年林场年初工作会议上,场长米国兵铿锵有力地提出了今后时期林场工作的总体思路,要念好林草经、绘好山水画,蹚出特色路,始终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的成色更足,让金山银山的含金量更高,为建设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