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扶贫攻坚 > 正文
脱贫攻坚 决胜今朝(一)
2021-05-26 15:50:50 来源:山西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西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苦干实干、善作善成,走出了一条具有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向党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山西篇章

  山西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领袖嘱托,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以战天斗地、不怕牺牲的拼搏精神,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现行标准下我省32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993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4875元增长到2020年的10352元,年均增长11.4%;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2166元增长到2020年的9729元,年均增长23.9%,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山西篇章。
  从2013年以后,中国的贫困人口以每年1000万人以上的速度递减,减贫速度之快、脱贫规模之大、攻坚力度之强,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省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张玉宏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党的历史使命和庄严承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摆上了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十八大之后一个半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国内考察就选择了河北阜平,重点关注扶贫开发工作。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阐述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精准”二字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方略,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更是一套务实的工作方法。
  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成员刘成虎表示,创新是脱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比如说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这是扶贫开发路径的创新;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这是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的创新;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这是扶贫开发模式的创新;由侧重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减贫脱贫成效转变,这是扶贫考核体系的创新。通过创新,我们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助力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都找到适合自己的脱贫之路,是所有贫困治理的共同难题。
  张玉宏说,201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通过“五个一批”实现脱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通过“五个一批”有针对性的举措,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精准!山西始终坚持精准方略,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严格落实“六个精准”,建立扶贫对象数据库、资金工程项目库、帮扶措施政策库,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
  扎实推进“五个一批”精准扶贫,实施产业开发“特”“优”战略,建立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带动127.7万贫困人口增收;瞄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区域,“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3365个深度贫困自然村,36.2万贫困人口走出山庄窝铺;“五大项目”实施生态扶贫,平均每年带动52万以上贫困人口增收10亿元左右;大力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培训贫困劳动力63.4万人次、技能持证13.91万人,带动务工就业91.8万人;健康扶贫落实“三保险三救助”政策,农村低保保障标准连续五年提标,全省平均达到5319元,惠及44.6万贫困人口;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城乡居民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为防止返贫致贫提供制度保障。
  以攻坚深度贫困的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我省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山西特点的减贫之路。
  张玉宏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第一个方面,就是严格执行党中央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第二个方面,要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责任制,层层传导压力。第三个方面,就是坚定带领全省人民完成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现行目标下的农村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同时,每年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接受党中央、国务院对脱贫攻坚最严格的考核和监督。

资金人力多方保障扶贫路上“最后一公里”

  立下军令状、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激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大同市云州区一度被划入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2012年开始,8年间云州区有了109个黄花种植专业村、14家龙头企业和6个国家级品牌,黄花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花产业基地。云州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庞有军说:“区委区政府强力推动,出台了真金白银的十条扶持政策,近三年累计投入近1.5亿元,帮老百姓解决难题。”云州区水务局局长景志明说:“黄花是一种喜水作物,黄花种到哪,我们的水利设施跟到哪。”云州区黄花办负责人王华说:“我们推广了一个自然灾害保险,保证黄花产业在大面积受到自然灾害冻害以及虫害情况下,达到保底收入。”云州区扶贫办副主任薛彬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己种的,村集体统一实施种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把补助资金放到合作社,以这种形式入股合作社,三年之后分红。”
  张玉宏表示,和云州区的黄花规模种植一样,在“十三五”期间,不论是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教育扶贫,我们都做了顶层设计,叫做“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
  老百姓的信心和底气来自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全力支持,特别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持续投入。整个“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全省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投入120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68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资金保障。
  刘成虎说,像云州区这样的贫困地区,要发展产业链,在开始阶段光靠农民往前冲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在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提供相关保障。
  如何解决扶贫路上“最后一公里”问题?张玉宏认为,关键靠的是各级扶贫干部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这几年,全省累计选派13985个驻村工作队、1.96万名第一书记和9.6万名驻村干部,成为打通扶贫路上“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省78名同志牺牲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以生命履行使命、以热血铸就忠诚。
  在全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乡村振兴推进大会上,300个集体被授予“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500名同志被评为“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向他们致敬。
  在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中,人民收获了彻底摆脱贫困、奔向全面小康的幸福与希望,我们党也用一份“一诺重千斤”的军令状,凝聚起了源源不断、来自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本栏目内容源自山西卫视“转型进行时”
记者王秀娟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