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扶贫攻坚 > 正文
宋家沟:好日子长着呢
2021-07-19 15:34:54 来源:山西日报

  “搬来宋家沟4年了,这里住得好、吃得好,还有钱花。”69岁的李改怀大娘笑吟吟地从家中迎了出来。两间正房,窗明几净。窗前一块小菜地,开着紫花的豆角、顶着黄花的嫩黄瓜,还有已经挂果的西红柿和茄子,簇拥在一起,一派勃勃生机。
  4年前,家里只剩下李改怀大娘老两口住在东沟村。东沟村在岢岚县有上百年的历史,祖祖辈辈吃水靠人担驴驮。去沟底的河里拉一趟水,一走就是两三个小时。到了冬天,下了雪把雪扫到桶里化了吃,不下雪就到河里砸冰驮回来吃。“那会儿的水呀,金贵得很,就是洗锅水还要澄清了,上面的清水饮驴,底下的浑水喂猪,一点也舍不得糟蹋了。”搬到了宋家沟,做饭就拧灶台边的自来水龙头,洗衣服有卫生间的洗衣机,李改怀大娘感慨地说,“吃水不用毛驴驮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你看,这就是我家在东沟的房子,下雨房漏不说,连个院墙也没有,就垛了圈柴草。”李改怀举起不灵便的右手指着客厅墙上的照片说,再看看现在住的大瓦房,宽敞明亮,一脸的幸福。
  说话间,李改怀的老伴王成仁走了进来。
  个子不高,干瘦黝黑。外罩是环卫工作服,里面是件灰色纯棉短袖T恤衫,黑色运动裤配着一双黑面白底休闲鞋。进了门,倒了杯凉白开水,一饮而尽。从东沟搬来,王成仁就在村里干上了保洁,具体就是负责打扫屋子后面三棵树广场的卫生。喝完水,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这几天,游客来得多,我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认认真真把广场扫一遍,扫完了回来吃点饭。一天就在广场上,和以前吃苦受累比,现在这弯弯腰就做了,轻松自在。”
  “是了是了。”李改怀望着门洞里老伴的背影说道,“俺们打心里说,爹亲娘亲不如共产党亲。”
  “以前穷不说,两个人还常生病。”李改怀患有小儿麻痹症,手脚不便,只能做些洗锅做饭的家务事,地里的重活全落在了王成仁一个人肩上。就说种地吧,好年景一亩也就落个200多元,一年能收入个三几千,可转眼开春,又得买化肥籽种,实际手里也没几个活钱。以前吃的就是莜面窝窝、山药蛋,就是杀只猪也舍不得吃,只留下几斤为过年过节。为了给娃娃们有个零花钱,伏天地里的庄稼活干完了,王成仁就一头扎进山里挖中草药。天明忙到天黑,身体不舒服也硬扛。这一扛,小病拖成了大病,日子更艰难了。
  来到三棵树广场,枝繁叶茂的三棵杏树洒下大片阴凉。
  王成仁一手拿着扫帚,一手拖着簸箕,在广场转悠。说起当初要搬迁,他也有过犹豫。原来村里有33户73人,吃水不方便,坡地种粮没收成,到了2017年,村里常住的只剩下6户14个人。这一年,东沟村作为岢岚县实施整村搬迁脱贫的自然村之一,整体搬进了3.5公里外的宋家沟村。他给干部们说,只要能养活了两张嘴。
  保洁,一月800元工资。行。
  “现在多会想吃肉就吃,就是花得不多了,心里也不慌,知道有工资了,有底。”王成仁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憨厚地笑着说,“再不是以前有吃的就没花的,有花的就没吃的。来到宋家沟,家里存款一下子上了五位数,大不一样了。”
  一队队旅游团从三棵树广场走过,三三两两的散客在镌刻着“撸起袖子加油干”几个大字的照壁前合影留念。
  如今的宋家沟村摘得国家3A级景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诸多荣誉。游客眼中的绿水青山成了宋家沟人握在手里的金山银山。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听到这句话时,4年前总书记亲临宋家沟视察的场景瞬间浮现眼前,我感觉全身充满了力量,也感到无上的荣光和骄傲。”宋家沟村党支部书记雷文斌说,“兜里不缺钱,人活得有精神,用我们宋家沟人的话说,迈进实实在在的小康,这好日子长着呢。”

本报记者王利强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