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金融创新 > 正文
培育新动能,打造新支柱——
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山西换道抢滩
2021-07-19 15:38:15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7月14日,省委书记林武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修才等企业家举行工作会谈。他指出,合成生物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山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抓手。凯赛生物作为合成生物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在做大全产业链、带动产业整体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双方携手努力,全力以赴推动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投产达效。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西时强调,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这对我省高质量转型发展提出新的重大要求。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指出,要聚焦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横下一条心、培育新动能,坚定不移推动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动信创、半导体、大数据、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产业生态建设,持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蛋糕,努力实现从“一煤独大”到“八柱擎天”的转变。
  前不久,《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以下简称“《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发布。“十四五”时期,我省将聚焦“六新”突破,实施培育壮大新动能专项行动计划,加快构建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积极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制高点,力争在重大领域、细分领域换道抢滩,率先形成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领先方队,为构建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奋力开创全省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 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十三五”以来,我省积极探索和实践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质量效益稳步提高,转型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为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转型动能快速凝聚。“十三五”以来,我省全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全面提速。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8%、快于规上工业3.2个百分点。高端装备制造、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营收突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围绕“网、智、数、器、芯”,全省数字经济发展体系加快构建,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产业从无到有、成长迅速,成为全面汇聚能源流、数字流、业务流,有效促进优势转换的先锋队。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加速突破、全力赶超,电动、燃料电池、甲醇、燃气整车为牵引,上下游配套协作的产业格局逐步形成,自动驾驶、智能交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持续构建。新材料、光伏、光电、煤机智能制造等产业提质拓面、势头强劲,一大批引领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成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支撑。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我省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逻辑起点,产业创新生态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涌现出一批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型产品。太钢碳纤维、笔尖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太重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中车永济电机强迫内通风的永磁电机直驱驱动等技术世界首创;中电科二所碳化硅,中科晶电砷化镓等半导体材料,百信和华为共同研发基于鲲鹏CPU的百信太行计算机和“恒山”服务器取得重大突破;世界首台商业规模的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晋华炉)获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集群培育成效显现。聚焦引领性、带动性产业,积极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为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承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集聚地,省级以上工业类开发区达到69个,其中国家级6个。
  改革攻坚持续深化。加快推进体制性、机制性、创新性改革,以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省直部门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一半以上,开发区一般工业项目实现“全承诺、无审批、拿地即可开工”,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培育出一批新的外贸增长点和外向型产业,推动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供给结构持续优化。坚持“品牌兴晋、质量为本、标准先行”战略,着力推进从“山西品牌”到“品牌山西”的建设,开创了品牌培育新局面。

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 确定6方面具体目标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位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载体,实现各领域、各环节举措的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我省提出了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围绕转型出雏型重大目标,确定了6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到2025年,拥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其中信创、大数据、半导体等3—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省新的经济支柱,建成信创、碳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合成生物产业国家级研发制造基地,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以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确保完成“十四五”转型出雏型阶段性目标。
  规模总量快速提升。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长14%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力争打造5个收入规模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总量和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的位次继续稳步前移。
  一流创新生态基本成型。工业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6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8%,新建5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初步形成有利于创新活力充分涌流、有利于创业潜力有效激发、有利于创造动力竞相迸发的一流创新生态。
  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2%,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占工业比重达到28%以上,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实现“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
  质量品牌大幅提升。到2025年,“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单项冠军”等中小企业新增1500户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数量年均增长12%,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
  效率效益持续提升。“十四五”时期,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8%,单位产出能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煤炭高效清洁深度利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例明显提升。
  开放合作更加深化。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70%,制度型开放能级显著增强,融入“双循环”格局取得明显效果,全省开放型经济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

把握定位 彰显差异化发展路径

  “十四五”时期,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国内看,发达地区都在提前谋划、加紧布局。面对各省竞相发展、百舸争流的竞争性态势,我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省工信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马运侠表示,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战略重点,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各方力量,优先推动发展新兴产业,抢占制高点,打造增长极。
  以“蹚出一条转型发展新路”为根本遵循,全面把握全球产业链重塑调整、科技革命加速演进契机,抢抓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以及产业发展模式、企业形态和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战略机遇,推动我省比较优势转化为后发优势、竞争优势,以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滩占先。
  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为核心,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健全制度链,创建创新驱动引领的产业生态格局,打造一批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研发制造基地。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破解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谋划和推动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发展举措,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融入国内大循环中高端的支撑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谋划重点产业发展中,《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注重布局优化和落实落细。从方向、路径、链条、定位四个层面,提出了各个产业的发展重点。以破解重大问题为前提,提出产业培育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提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主要路径;以打造全产业链为根本,梳理主要产业链条的长板和短板;以提供转型支撑为需求,提出产业发展定位和量化目标。

本报记者王蕾采写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