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水产养殖、旱地种菜两个不同的农业领域如今在朔城区野猪窊村实现了“跨界牵手”,一池清水实现了养殖、种植“双丰收”,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多方“共生”。
在朔城区南榆林乡野猪窊村的日光大棚,令人奇怪的是,这里没有种植蔬菜和水果,反而放置了数个深1米8 ,直径8米的大水池,那么这些水池有什么作用呢?
朔城区南榆林乡野猪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二明说:“这个池子,现在啥也看不见,但是每个池子里放的是3000尾的加州鲈鱼,水是地下350米的深井水,从现在到放鱼苗也20多天了,没有一尾死亡,水质、温度还是挺适应的。”
随着技术人员投下一把饲料,圆池中的鱼儿争相抢食,激起片片水花。目前这个养殖基地共有4个大棚,每个大棚有4个陆基圆池,分区域养殖了鲈鱼、黑鱼。每个区域全部配备进水、增氧等水处理设施,可实现取水养殖、定时排污、自动净化等工序,达到水资源多次循环利用的目的。
山西锦欣农牧发展有限公司麻晋说:“这是一个蓄水池,通过放上水,养好水,缺了水以后用它进行补充,养殖池里的水过滤之后通过自然压力压到沉淀池里面,固体物就自然沉淀到下面了,上面是漂浮物就进了微滤桶,再经过紫外线杀菌,再进入到生化池,三个生化池里面添的生物垫料,进行一个生物的过滤,对鱼类的生长非常有利。“
智能循环水控制系统将养鱼的水进行过滤,然后利用微生物分解处理,释放出养分,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用于浇灌旁边的蔬菜大棚,实现了“一水双收”。
朔城区南榆林乡野猪窊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二明说:“养鱼的水全部用于这十几个棚,能浇菜,鱼池里的鱼粪全部当成蔬菜的有机肥,拿养鱼水浇这个菜,土质是越来越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养鱼它的水温是20度左右,咱们从井里抽上来的水是12、13度,温度对蔬菜相当适宜,水里面就含的有机质,自然就给蔬菜施肥了。”
鱼菜混搭是一种新型生态农业模式,兼顾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高科技、高效率的优点。野猪窊村作为一个没有天然水域的乡村,通过发展鱼菜共生模式,走出了一条旱地养鱼、节水养殖的新路子。(记者 罗文平、张小菊、李晓)
责任编辑: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