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8年1月5日
|
电话:0359-2661616 监督电话:17536361678 邮箱:530113625@qq.com
首页
今日新闻
法制在线
教育科技
文化旅游
社会民生
经济能源
健康卫生
特产美食
乡村振兴
交通安全
生态环保
热点时评
图说运城
首页
>
图说运城
> 正文
山西运城博物馆:用考古成果讲述运城故事
2024-07-31 15:26:23 来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同学们知道吗,嫘祖养蚕,是中国丝绸传说中的起源。而从科学上来印证,需要从夏县西阴村说起。在1926年对西阴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发现了经人工切割过的半个蚕茧,鉴定并确认其是一种家蚕,这就为千百年来人们流传嫘祖养蚕的故事提供了的佐证。”近日,山西省运城市博物馆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夏县实习基地教工学生党支部开展“河东桑蚕六千年”科普社教活动,主讲人何涛向同学们娓娓道来运城的考古成果及背后的故事,引发同学们极大兴趣。
“老师,这半个蚕茧是怎么发现的,现在珍藏在哪里?”
“之后还有其他类似的出土文物吗?”
“老师,考古难不难,我想知道考古工作的过程是什么样的?”
……
面对同学们的踊跃提问,何涛一一作答。
接下来的课程中,何涛从2019年夏县师村遗址出土的第一枚石雕蚕蛹讲起,通过由考古学院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普微电影《石雕蚕蛹》,再现石雕蚕蛹的发掘过程以及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带领现场同学一起感受河东大地六千年的蚕桑文化。
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同学们依然意犹未尽,拿起手头已经浸泡加热过的蚕茧,抽出蚕丝缠绕在扇骨上,不停地摇动扇柄,让蚕丝均匀地缠绕着,直至形成平整光洁的扇面。缠绕蚕丝过程虽然长,但大家都十分认真。
“刚刚听老师讲,考古挖掘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有耐心和毅力的人才能胜任。缠绕蚕丝我觉得也需要耐心和细心,一边观察一边操作,保证扇面缠绕均匀,不会中间厚两边薄。”12岁的王一喆说。
扇面完成后,同学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装饰工作,往扇子外侧粘上花边,给扇面贴上装饰物。即将升初二的段紫仪在完成装饰后,对着自己的“佳作”喜笑颜开。她搓了搓手上已经干掉的胶水说:“我看到自己手上残留的胶水就想到了考古工作者们身上的泥土,他们日复一日做着枯燥琐碎的挖掘工作,只为把千年前的文物带到我们面前,这份坚持和热爱让我敬佩。”
一片考古工地,有人会觉得它平淡,有人会觉得它无趣,但是仍有一些人,因为执念,因为梦想,甚至仅仅是因为好奇,便扎根在这里,探索未知的浪漫和神秘。2019至2020年,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等联合对夏县师村遗址展开考古发掘,共出土4枚蚕蛹,经鉴定,属于距今约6000年的仰韶时期文物。该文物的发现为丝绸起源与传播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我们设计这个课程,是想通过科普运城本土考古成果的方式,让同学们感知考古工作的艰辛不易。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了解过去,同样也离不开每位考古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努力。”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杨晨说。
考古人一次次躬身田野的执着,唤醒沉睡在泥土里的一件件珍贵文物。运城人反复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了解尘封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文物故事。“作为运城人一定要了解运城的历史文化,这也是我们这次科普社教活动的意义。同学们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了解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自信,让他们能更好地讲好家乡故事、宣传家乡文化。”运城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杨红彬说。(李冰蕊)
责任编辑:郭永宁
最新资讯
news
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
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
袁清茂主持召开汾酒集...
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能源大省山西6月煤层气产量创历史新高
山西能源革命破旧立新加速跑
【深度透视】来之不易的丰收答卷
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初心使命 在谱写中国式现代
山西:在更高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逐绿奋进 筑牢绿色长城——山西推进“三北”
合作单位
友情链接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青在线
央视网
中国经济网
国际在线
央广网
新京报网
山西经济网
山西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日报
中国青年网
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
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网
中国扶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