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发展的潜力在于资源丰富。“大同是我国长城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防御体系健全,文化底蕴深厚,总长度达493公里,占山西省长城资源总量的35%,是一座天然的长城文化博物馆。”赵曙光说。作为“长城之乡”,大同长城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同长城中,汉、北魏、北齐、明四个历史时期的长城点段共1869处,其中以明长城居多。
同时,大同长城也存在着一些隐藏资源,或是大同长城带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或是有着和平交流职能的马市遗存资源,亦或是大同长城兼收并蓄的建筑风格形制。“各地长城尚有相当的资源及其价值还未揭示,蒙尘的遗产细节能够揭示历史场景,亟待保护。”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哲表示。
深化文旅融合,传达长城文化底蕴
“保护长城,保护长城文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论坛上,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立足于当代社会,我们保护长城是为将宝贵的长城文化遗产留给子孙后代。保护长城就要保护它的全部,不仅是物质形态的长城文化遗产,还要保护长城文化,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长城修筑,历史悠久,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便源于此。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长城背后的文化象征含义也不断更新。董耀会否认了人们习惯性将长城看作军事象征这一说法。从长城修筑的目的出发,他认为,中国人修长城是要建立起农耕与游牧交错地带秩序,是为了和平。长城内外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是长城内外各民族的共同追求,也是世界人民的追求。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围绕着长城以及长城所负载的文化来进行。
董耀会在论坛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大同天镇县李二口长城处,当地所开发的旅游景区新村,整齐划一。若能更进一步,将所开发的村落顺应当地地势而建,并以长城知识和文化来装点,该村则更贴近长城错落有致的特点,与“长城景区”之名也更为契合。另一方面,长城文化也能随着景区的发展在人群中得到普及。因而,大同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要不断加强与长城文化的融合,实现“让文化好玩,让旅游有文化”,努力将“大同长城”建设成为首都入晋体验长城文化“第一站”,成为感悟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标识。
强化项目建设,丰富长城文化载体
“大同积极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针对大同长城的独特性,论坛发布了大同长城文化价值及品牌形象: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同段)主题形象“长城,让世界大同”。大同长城及天镇、阳高、新荣、左云和灵丘五个重要节点的形象定位为:“大同长城——云中要塞·融合大同”“天镇——天成古镇·新晋商堡”“阳高——长城花语·三晋杏乡”“新荣——关贸古堡·得胜之路”“左云——摩岭和韵·赛道长城”“灵丘——烽火记忆·壮美长城”。
“近年来,大同积极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项目落地实施:贯通250公里的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打造了李二口、平型关大捷等4A级长城主题景区;开通运营了10条全域旅游直通车;创排了《北魏长歌》《天下大同》等精品文艺剧目,围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效取得了阶段性的明显成效。”赵曙光说。
据悉,大同市加快谋划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类工程项目78个,总投资约46亿元。随着大同市多个领域与长城融合的推进,如天镇县葡萄采摘的农旅项目,阳高县的杏花节与长城的结合等,一条串联生产、生活、生态,融通文化、文明、文脉的长城文旅廊道正在加速形成。让长城沿线的老百姓受益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对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