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426159088
首页 > 今日新闻 > 正文
康养晋城 “晋”味十足
2023-08-24 15:24:05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闫一平)初秋之约,康养晋城再出发。

初秋的晋城,山水并秀,风情万种,人间晋城的魅力画卷徐徐铺开。

2023年8月25日,第四届“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将隆重召开。独具晋城特色的美景、美食、康养大戏汇聚于此,不仅充分展示晋城康养产业发展的成就与特色,也让八方来客深深感受“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独特魅力,更让世界看到了晋城发展康养产业的决心与信心、建设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的能力与魄力。

■ 浑然天成青山无恙画屏开

旅游康养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方面。山西文化厚重,山川奇崛,无愧“表里山河”的美誉,是宜养宜居福地。晋城历史文化悠久、红色基因厚重、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安定、人民生活幸福、宜居宜业宜游,是一方深受自然和历史眷顾的风水宝地,更是山西康养产业发展“晋”味十足的样板城市。

自古山西皆称晋,唯有晋城叫“晋城”。康养晋城“晋”味十足,美不胜收,美在气候稀有,美在景观独特,美在人文多彩,美在和谐共生,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处处萦绕的“晋”味,让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晋”味,是宜人气候带来的清新。由于特殊的纬度、海拔和地形地貌,晋城处在负氧离子富集层,森林覆盖率40.3%以上,林木绿化率49.93%,城市绿化覆盖率47.5%,气候独特而宜人,造就了四季不同的别样风情。春踩凤城花道、夏来林海漫步、秋看红叶漫山、冬在雪上飞舞,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美。尤其晋城的夏天,完全不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南亚高压的高温控制,雨季来得早来得温柔来得绵长,成为极少数没有被高温肆虐的清凉之地,造就了这里22℃的夏季平均气温,晋城的“清凉”,绝无仅有、别开生面、沁人心脾、赏心悦目。

“晋”味,是醉美山水流露的恬静。晋城,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的美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晋城的梦幻神奇。近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绕,磅礴雄奇,沁丹河千回百转,刚与柔就这样亿万年相伴相依、不离不弃。山与水的结合,让人们看瀑布、溶洞、峡谷比比皆是,观山奇、水灵、石秀、物华处处成景。王莽岭“天下奇峰聚”,赏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挂壁天险,真正领略“自古太行天上脊”;历山峰峦叠翠、高距云表,体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情,呼吸华北地区仅有的一片原始森林;沁河第一湾,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在这里,您随时能触碰山水的精灵,感受山水的神奇。

“晋”味,是悠悠历史蕴含的厚重。晋城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从未缺席,这里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绽放着绚丽的人文风采。这片土地,保存着远古的记忆。神农躬耕、尧造围棋、舜耕历山、商汤祈雨等传说口口相传,文圣孔子、理学程颢流连驻足,陈廷敬、赵树理翰墨风香,72处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第四。宋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58处,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享有“中国古建博物馆”之称。沁河流域15万间完整明清古建筑和117处古堡历久弥新,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熠熠生辉。这片土地,诉说着红色的故事。《在太行山上》从这里引吭,一夜唱遍大江南北;“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1940年,朱德在晋城创作了这首气势磅礴、脍炙人口抗战名篇——七言绝句《出太行》;邓小平在这里召开了枪杆会议,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难得的历史遗物,会让您回到那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如歌岁月,会让您听到那为民族大义、革命大局忘我牺牲的铮铮誓言。

“晋”味,是道地药食赋予的鲜美。晋城素有“野生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称。阳城蟒河和沁水历山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27种两栖爬行类,175种鸟类,48种兽类提供了幸福家园。棋子山、太行洪谷等国家级森林公园、丹河湿地公园,为1200多种动植物的繁衍生长提供了栖息之地。这里真山真水原生态、洗尽铅华唯纯真,山水、田园、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里有中药材植物750多种,是连翘、党参等道地药材主产区,还盛产100多种小杂粮,潞党参、山茱萸、红薯、蜂蜜、小米等道地药材食品,亦是自古有名。邀三五好友,煮一壶连翘清茶,尝一口铁炉贡梨,吃一席八八喜宴,感受一下流传百年的老味道,最是让人回味。

■ 迎风起势康养晋城别样红

近年来,晋城市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区位、生态、气候等方面优势,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致力于将厚重文化和秀美风光转化为人们心目中的诗和远方,将加快建设“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确定为“十四五”时期全市转型发展“六大战略定位”之一,坚持全市域布局、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龄化康养,着力构建“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文旅康养新发展格局,连续举办四届康养大会,不断叫响擦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积极蹚出一条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晋城路径”。

经济跃上新台阶,为康养晋城强基。2022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2305.4亿元,全省第四;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53万元,分别比全国(8.57万元)、全省(7.37万元)高1.96万元和3.16万元,排在全省第一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1669元、19004元,而且这种优势还会继续扩大。按照国际旅游业发展特点,当人均收入超过1000美元,旅游就会进入大众化阶段;当人均收入达到5000至1万美元以上时,就会进入旅游转型升级阶段。晋城的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已经能够为发展休闲、体验康养旅游等提供有力支撑。

推进景城一体化,为康养晋城领军。中心城市更康养更宜居。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持续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品质、完善功能、加强治理,一座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更有“温度”的城市画卷正徐徐展开。老城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天蓝地绿花美,公园游园依次相接,移步入园、风景如画,长廊曲折、花木扶疏、波光粼粼,宛如走进一幅风光旖旎的生态画卷。丹河新城白纸作图、平地起城,初步实现路网成、水系成、学校成、配套成、新城初成。丹河湿地碧水扬波、五谷山公园海棠争艳,锦绣风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地”。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出“康养宜居 美丽城区”“古韵泽州 康养福地”“锦绣高平 康养福地”“悠然阳城 康养胜地”“清凉胜境 康养陵川”“如画风光 康养沁水”等康养品牌,以康养带动城景一体化,加快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一核四极、五指成拳”(中心城市+4个大县城)的新型城镇化已成格局。

实施文化内涵挖掘,为康养晋城铸魂。传承创新历史文化。叫响珐华器、潞绸、铁器等非遗文创品牌,深入推进文创产品发掘、文创主体培育、文创企业扶持、文创品牌“走出去”四项工程。“中国铁艺文化之乡”声名鹊起。全市有铁壶生产企业10多家,年产铁壶超过5万把,产值接近亿元,晋城铁壶已经成为全市一个重要的地域标识性文化产品。特色区域文化产品加快打造,逐步形成以吉利尔文化产业园为主的潞绸文化产业,以绿洲大麻和晋氏织造为主的丝麻文化产业,以阳城琉璃和高平珐华为主的陶瓷文化产业,以王莽岭、蟒河为主的太行山水旅游文化产业,以皇城相府文化产业园为主的古堡文化产业,以大阳古镇为主的特色文旅小镇,以陵川丈河和武家湾为主的康养小镇,以司徒小镇为主的城郊美丽乡村休闲文化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8种康养模式,为康养晋城引路。坚持“全龄化康养”,注重满足不同人群多层次多样化康养需求,尊重群众创造,借鉴先进经验,创新探索8种康养模式:以瑜园康养中心为代表,打造优质医疗“养老”标杆,探索康养+医疗康复;以玉苑康养社区为代表,丰富高端康养产品供给,探索康养+社区颐养;以皇城相府、湘峪古堡为代表,活化文化资源“养心”,探索康养+文化润养;以王莽岭、釜山、大阳古镇为代表,提升旅居品质“养神”,探索康养+旅居度假;以蟒河、太行洪谷为代表,深挖森林优势,探索康养+森林养气;以横河、丈河为代表,发展运动休闲,探索康养+运动养体;以下沃泉、南阳为代表,创新研学方式,探索康养+研学养成;以杏则、松庙、浙水为代表,返璞归真养性,探索康养+乡村田园。目前,晋城多种康养模式交相辉映,以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健康食品、健康医疗、旅居养老、生物医药、特色体育等产业与康养产业融合等为主题的康养业态加速打造,为康养产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全域旅游步入新阶段,为康养晋城赋能。坚持全市域布局,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空间布局已初具雏形。坚持全链条推动,系统实施一批文旅康养重大项目,“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相结合的产品供给体系日臻完善,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成功入选我省首批文旅康养示范区,王莽岭景区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百村百院”康养特色村落从量变转向质变,582公里太行一号全线贯通。154公里旅游公路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的“三线路网”基本贯通。坚持全要素保障,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效果显著,“吃住行游购娱商学养”全产业生态不断完善,“旅游满意在晋城”品牌越叫越响,大健康、大文旅、大康养深度融合,产业吸引力、供给力、影响力不断增强。

■ 康养成势百姓奔上共富路

说起如今的晋城,人们总是称赞她“太行山上最绿的城市”,会习惯性地加上一个形容词“美丽”。

的确,晋城有山乡之美,青山绿树、古建古堡、小桥流水;在这里,能看到北方一座城的半城山水半城花,用品质演绎生活的精彩。能亲切感受大自然的馈赠,领略太行山的雄瑰奇崛、沁丹河的绚丽多彩,品尝松林积雪的恬静淡然,聆听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古村古堡讲述历史变迁,在快节奏的城市喧嚣中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追寻乡愁记忆。

晋城之所以发展康养,主要是自然、生态、文化底子得天独厚,但更重要的是,康养产业是富民产业,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新晋城的抓手、支撑。

从根本上来看,发展康养产业是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转型重塑。

在相当长时间里,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部分晋城人认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难以兼顾,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导致难题颇多。

随着康养产业的发展,晋城综合运用统筹发展的方式,以重大牵引性工程为契机,不仅为城乡带来生态革命,更带来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的革命。

晋城人坚持品质化精品化精雕细琢这座城市,随着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的推进,在这里,散落的大大小小51个公园、81个游园、18个广场,让随处可见的城市公园、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为市民带来身边的“小确幸”。“产城人”融合发展,既提供好的环境,让“城区即景区,康养即生活”“推窗能见绿,转角遇到美”成为生活的内涵。

在这里,更注重提供好的公共服务,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全省领先,正努力朝着“老有颐养、病有良医、幼有优育、学有善教、劳有多得、住有宜居”的更高水平目标迈进,不断把发展成果转化为生活品质,让人人享受共富成果。

康养产业连通城市与农村,带来城乡关系的深刻变革。

如今,通过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将太行古堡、大阳古镇、王莽岭—棋子山、炎帝陵—长平、历山—太行洪谷等多个高等级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完全连通贯通,覆盖全市90%的脱贫地区、景区景点和特色农产品产区;通过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贯通的是3个县、13个乡镇,辐射310个村,连接的是154个文物保护单位、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5万间明清古建筑、117座古城堡等宝贵资源。重大牵引性工程成为晋城康养产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支撑,让蝶变的山区和乡村成为康养产业发展的大舞台、重头戏、综合体。

群众参与不进来,挣不到钱的产业,不是好产业。要让群众看到赚钱的门路,党委政府要先领着干起来。晋城在全市甄选129个特色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深挖文化内涵,强化创意设计,以“太行人家”为统一品牌,精心打造庄园、云锦、水墨、古韵四大系列,目前特色村、院各建成50处。

碧水清波嬉白鹭,青山绿树映花海。高平市釜山村探索“企地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小村庄变身“大景区” 家门口吃上“旅游饭”。2023年春节期间打造的古街沉浸式演出和泫水湖水幕灯光秀,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达440多万元,端稳了“绿水青山‘金饭碗’”。

仅从陵川县看,2022年,丈河、浙水、马圈、西庄上、马武寨、横水等村建成了“六个院子”“田园居”等多个精品民宿和一批农家乐,床位累计约1.5万张,接待游客累计10余万人次,营业收入170余万元,带动村民增收100余万元。

群众看到了商机,自发发展康养渐成燎原之势。晋城文旅康养“无中生有”的高品质典范之作司徒小镇,如今声名远播,谁能想到过去这里一无所有呢?该村支书周小明说到“打铁花”如何发展起来时,坦诚地说:打铁花的表演,我们刚开始是不会的。就是从最初简单的打铁花,慢慢地加上音乐,后来又加上舞蹈,再后来还加上场景,到现在,我们的打铁花已经开始和城市合作,演到了更远的地方。

马圪当乡,在群众积极参与下,成为晋城农家乐发展最早、竞争最充分、市场最红火的乡镇。2022年市场主体总量增长30%以上,净增147户,主要来自群众参与康养,全乡农家乐民宿达到200余家。

康养产业还带来了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推动乡村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局面。

皇城相府所在皇城村文旅康养产业起步早、起点高,村民早早受益。周边村也有优质资源却难发展,怎么办?靠一家一户解决不了,只靠干部的力量也不够,必须由党委、政府牵头,各部门广泛参与,也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北留镇党委牵头组织下,五村成立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抱团谋“康养”。以皇城相府为龙头,把郭峪古城、海会书院、华阳山森林公园、九女仙湖等多个景区景点连珠成串,着力打造周边村落宜居宜游、功能耦合的“大景区”。皇城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其余4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

蟒河镇地处偏僻,单打独斗难以发展。镇党委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整合泥河、邢西、宫上、寺沟、出水5个行政村的优势资源,将“花开了·甜蜜小镇”、“蟒河人家”等村级“小组团”串联为镇级层面的“振兴带”,真正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效能,打开区域联动发展的新局面。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庄村充分利用太行古堡群开发契机,将有1500年历史的布政李府古建筑群整体开发;沟北村借势农村“四块地”改革,唤醒明清古宅、旧村窑洞等沉睡资源,创新建设“寻梦小镇”主题乐园;铁炉村充分发挥“铁炉贡梨”品牌优势,由党支部领办专业合作社,构建“选种—种植—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休闲观光”产业链;苏庄村积极探索“党建+文旅”发展模式,与高平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尔潞绸集团共同组建“喜镇苏庄”联合党委,助力村企互促、融合发展……

在发展康养产业的实践中,晋城市找到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支部领办、联建共富、产业链条、土地盘活、能人带动、服务创收、文化输出、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各类村级组织互动合作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全市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实现全覆盖、30万元以上村达到62.5%。釜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才说,“我们支部成员年轻人多、学历高、有活力,热爱着釜山村,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干部有了威信,老百姓信得过。”

近年来,康养晋城,随着群众需求升级而发展。晋城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推动生态、文化、美学、乡村、旅游价值不断转化,随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一点点累积起来,山美水美文化越发厚重,古建古村星罗棋布,城市旅游蓬勃发展,“人间晋城”的金字招牌也越擦越亮。

相信,时间最终会褒奖坚守者、奋斗者。

责编:宋永亮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