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陈卯灵 郝卫萍)由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山西广播电视台、山西画报、山西新闻网、三晋传媒网、晋中日报、晋中电视台等中央及国家级和省市级媒体组成的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团,于7月26日至29日走进晋中市平遥、祁县、太谷、榆次等县区,聚焦晋中市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以及推动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城市核、山西智创谷、晋中国家农高区、转型综改示范区、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等方面的举措成效和发展变化,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新闻报道,全面展示晋中人民牢记领袖嘱托、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决心和信心。
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活动启动仪式
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致辞
7月26日,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活动在平遥举行了启动仪式,晋中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出席启动仪式并为媒体采访团授旗。王兵表示,此次采风活动是晋中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行动。他说,晋中历史文化厚重,文旅资源富集,发展势头强劲,充满创新活力,是一座风光无限、魅力独特的城市。他热诚希望百媒百人采访团在采访中充分感受晋中这座城市的厚度、深度和温度,运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晋中故事,见证晋中发展成果,绘就晋中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美好华章。
启动仪式后,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团,沿着总书记在平遥考察调研的足迹,登古城、进县衙、访日升昌票号,共同感受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古城发展,讲述古城文化传承的精彩故事。
百媒百人晋中行采风团记者沿着总书记的路平遥采风
鸟瞰平遥古城
讲解员为采风团记者讲解总书记视察调研平遥古城时的情景
百媒百人采风团登上平遥古城时,大家无不为这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感到震撼。
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平遥古城是我国唯一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古县城。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一三七零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德、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又进行过十余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远眺古城平遥街道,店铺林立,中心市楼和民居巷道里不时传来平遥传统民俗口音的吆喝声,行进在古城明清古街道,平遥这座千年古城,带给人们以无限怀古惜今的遐想。
平遥县衙是我国目前保存完整的古县衙之一。平遥县衙建筑多样,规模宏大,较为完整地呈现了我国古代,特别是明清两朝县级政府机构的行政分工和流程,以及相关建筑的特殊功能。
透过平遥县衙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使游客又仿佛清晰地看到明清两朝权力架构和官吏生活的状态,记者们似乎身临其境穿越历史,走进了500年前的古城平遥。
平遥县衙
日升昌票号内院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由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与总经理雷履泰共同创办。总号设于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商埠重镇,日升昌票号以汇通天下闻名于世。日升昌的黄金时期年汇兑金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日升昌票号创立之后,继有祁县、太谷富商大贾竞相效仿;后有南方票号崛起,从而形成了全国性的金融网络。明清时期全国有51家票号,平遥占22家。票号大院完整的明清建筑风格,讲解员丰富内容的讲解,让采风团记者充满了对昔日晋商驰骋欧亚创造辉煌的敬慕之情。
下午2时许,百媒百人采风团先后来到古城基础设施改造现场、平遥察院和唐都漆器博物馆采访和体验,晚间还观看了实景体验剧《又见平遥》。
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于2019年2月12日批准立项,2020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涉及121条街道共30.22公里的电力、通信、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综合管线提升改造及道路改造恢复等工程。截至目前,平遥古城东北片区改造已全部完成;西北、东南片区主要街道均已改造完工,平遥古城保护性改造工程可望年底全部竣工。
整修后的平遥市楼街景
采风团记者在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体验学习
盛夏时节,阵阵热浪没有影响百媒百人采风团对古城平遥的采访激情。在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大家聆听讲解员讲解古今中外的廉政历史典故,体验和融入廉政文化的精神内涵,观景对标,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课。
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集廉政教育、党性教育、红色教育、研学教育为一体,创新活动新内涵,旗帜鲜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全方位高质量发展之路。据悉,中国(平遥)监察文化博物馆累计接待近80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成为平遥、晋中乃至山西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监察文化的特色载体和靓丽名片,更成为了享誉全国的廉政品牌。
平遥察院博物馆被中共山西省委确定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国家检察官学院山西分院确定为思政实训基地等,已成为古城平遥文化新地标。
走在平遥明清古街,给游客留下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推光漆器”旅游带货产品了。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艺术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遥推光漆器龙头企业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先后投资建设了平遥推光漆艺文化创意园区,设立漆器文化博物馆,形成了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研发培训、旅游观光、文化传播、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现代文化产业园区。
薛生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从传承学艺到国家级大师,薛生金已培养了200多名徒弟,其中国家级大师2名、省级大师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5名。今年已经85岁的薛生金不但带徒授艺,每天还要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室创作5个小时。在唐都推光漆器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推光漆器产业带动下,平遥县从事推光漆器的生产经营单位达150多个,相关从业人员有7000多人,经济总量达5亿元以上,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薛生金为徒弟讲解推光漆器制作技艺
又见平遥演出剧照
傍晚时分,百媒百人采风团一行早早来到《又见平遥》剧场,刚刚复演的《又见平遥》座无虚席。
实景观看《又见平遥》既是看客又是亲历者,更像一次穿越。《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剧中通过清朝末期的“镖师洗浴”、“灵魂回家”、“明清街景”等表演形式,讲述了赵氏家族的荣辱与衰败。其中,开场“镖师洗浴”的震撼场景和“灵魂回家”穿越时空的展演,淋漓尽致地演绎了镖师的豪迈和惜乡之情。
7月27日,按照日程采访安排,百媒百人采风团先后来到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捣固焦项目、石头纸转型项目、光学材料产业园和横坡村采访观光。
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平遥县利税大户,同时也是推动平遥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一个年设计产能为9万吨的地方国营煤炭企业,2002年实行了职工全员参股改制。现有下属企业18个,职工6000余人,总资产50亿元。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煤炭采选、炼焦化工、新型建材、铁路运销、物流运输、天然气营运、房地产开发、农林生态开发、旅游餐饮、金融贸易、推光漆器文化、新型光学材料、环保石头造纸、医用防护用品、非遗黄酒生产等为一体的综合型集团企业。2021年销售收入超60亿元,同比增长30.91%,实现税费同比增长161.14%。企业连续16年在平遥县纳税第一,连续15年被评为山西省百强企业。
百媒百人晋中行采风团走进平遥煤化集团采访
山西省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25米捣固型焦化升级改造项目位于平遥煤化工工业园区内,总投资31亿元,焦炉炉型为JNDX3-6.25型,是当前国际上最成熟、最先进的捣固焦炉。项目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新增产值40亿元,实现利税超10亿元。项目建成后还可解决5万余户500万平方米的居民冬季集中供热,年可减少烟尘排放2500吨、二氧化硫2400吨、氮氧化物735吨。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增反降的效果,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居民安居乐业、环境质量改善的多赢效果。
走在平遥煤化集团捣固焦项目园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呈现出一片安全、绿色、低碳、智能的现代企业新景象。
山西宇皓新型光学材料是平遥煤化集团下属的一家专业致力于新型光学材料产品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与专业级LED照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煤化集团转型发展的企业之一。是2012年度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标杆项目,现设有省级技术中心,获得60余项国家级专利。
公司采用先进光学材料生产技术,主要产品有液晶显示及照明行业用的光学级挤压大板、光学材料板、扩散板等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视、电脑、笔记本、平板显示器上,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主流显示器厂商的优选供货商,先后与国际、国内一流液晶显示器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客户有TCL、创维、康佳、海信、长虹、小米、惠科、富士康、京东方等,终端客户有惠普、联想、戴尔等知名客户。
公司在发展的同时,以高端导光板照明产品为主导基础,积极研发制造绿色健康照明产品,研发出的产品主要有:教室灯、黑板灯、智慧灯杆、LED面板灯、投光灯、工矿灯、路灯、隧道灯、筒灯、家用吸顶灯等,具有绿色、节能、健康、寿命长的特性。
山西宇皓新型光学材料生产车间
山西宇皓环保纸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山西宇皓环保纸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公司现有职工200余人,其中本科以上及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
宇皓环保石头造纸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整个生产过程无需用水,不消耗林木资源,年产12万吨环保纸,相比传统造纸每年可节约淡水资源2400万立方;每年可节约木材240万棵。目前,产品已远销美国、加拿大、伊朗、智利、新加坡、印度等国外市场。
采风团记者在宇皓环保纸业生产线上看到,刚刚还是一颗颗的小石粒,眨眼间就在飞速转动的机器上,变成了一卷卷洁白如玉的石头纸。
在平遥煤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采访,从普通员工到基层干部,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企业搞得好多亏有个好领导郭兴银董事长”。带着几分敬佩之情记者拨通郭兴银的电话,用特有的方式采访了这位深得企业员工赞誉的董事长。
郭兴银董事长感慨地对记者讲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立足新发展的坚定信心。回顾集团发展历程,从粗放到节约、从单一产业到多元发展、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这一切成长和进步,得益于党的好政策、更得益于晋中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帮助。
他说,平遥煤化集团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围绕“做优做强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型产业”的发展格局,继续以“两区四园”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以布局全国战略发展新格局为抓手,继续坚持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发展理念,履行好社会责任、彰显好企业担当,为实现“建设幸福家庭、实现共同富裕、打造昌盛企业”的美好愿景而不懈努力,为晋中市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增添动力。
董事长郭兴银一番铿锵有力的话语,道出了平遥煤化集团全体员工的心声。
近年来,平遥煤化集团先后荣获山西省百强企业、中国创新力百强企业、全国最佳煤炭行业优秀企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董事长郭兴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山西省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七月流火,但走进距平遥古城15公里的横坡村却凉意融融,不时可见慕名而来的自驾游客,林果采摘、窑洞文化体验、民俗表演欣赏……尽享乡村旅游的魅力。
平遥县横坡村党支部书记郭兴峰向采风团记者介绍;横坡村打造“横坡古村”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情况
横坡村全村人口2051人,占地面积10000亩,2019年横坡村、希尧村、希贤村三村合并为横坡村。横坡村两委一班人,敢想敢干,大胆创新,带领全村村民,把贫困落后的“三难村”(吃水难、用电难、出行难),发展成为如今远近闻名的旅游村。横坡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森林乡村”“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
横坡村打造了温家岭林果采摘体验区、苗岭黄土风情生态景观区、古村窑洞文化体验区等10个功能区,形成一条集田园观光、农耕采摘、亲子研学、住宿餐饮、特产采购于一体的农林牧副工贸多元循环可持续的产业链。他们把本村窑洞、乡土文化等特色资源相结合,开发窑洞民宿、儿童主题游乐场、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他们还借力“平遥中国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金字招牌,举办横坡古村春节赏灯会,承办国际摄影大展采风活动,开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账号,促进乡村旅游消费,打响了“横坡古村”文化旅游品牌。
下午时分,百媒百人采风团来到平遥县宁固镇左家堡村,实地了解左家堡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的成效。
左家堡村位于平遥县宁固镇政府东3公里处,紧邻省道汾屯路,汾河由北自南穿境而过,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有908户,2560口人,耕地4082亩。
采风团记者在平遥县宁固镇左家堡村与村民交谈
2018年以来,左家堡村在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围绕壮大集体经济,抓住“土地”这一根本,以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作为经营主体,以集体非承包耕地为基础,吸纳周边农户土地入股,保底收益、盈余分红,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蹚出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
2020年上级组织部门为支持该村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提供了购置农机具补贴资金60万元,使该村集体经营项目如虎添翼,实现了从种到收全产业链的机械化,亩均生产成本由原来的500元/亩,降到350元/亩。2021年、2022年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继续抓住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同时对合作社的中远期发展作出新的规划,完成了粮食烘干仓、存储仓、物资库、机械库等辅助设施建设,使合作社经营的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据估算,2022年该村合作社经营收入将突破400万元,纯收入将达到100万元以上。
连续两天密集性的采访,记者们虽有疲惫,但一听说要走进平遥牛肉集团了,大家耳边似乎马上飘过一首美丽动听的歌曲,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这首由平遥籍国家级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老师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唱响全国的歌,一下子就让采风团记者再一次兴奋起来。
今年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沿街巷察看古城风貌,并走进平遥牛肉店、推光漆器店、东湖老醋坊,了解当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展特色经营情况,还购买了平遥牛肉、饺子醋等年货。“我们向总书记介绍了平遥牛肉的传统制作工艺,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把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产业发扬光大、推向世界。”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总经理吴根福说,“这是总书记对我们平遥牛肉产业的希望和嘱托,也是对我们山西食品企业的鼓励与支持。
平遥牛肉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天明向记者介绍平遥牛肉制作技艺
王天明是平遥牛肉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师从“兴盛雷”牛肉铺第五代传人王永智,现担任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蒸煮车间主任,平遥牛肉制作技艺的掌控和传承与责任落在了王天明身上。
总书记到平遥牛肉店购买平遥牛肉,王天明是亲历者。“国家非物质文化平遥牛肉制作技艺的传承落在我的肩上,即是光荣使命也是对我工作的考验,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对我们平遥牛肉产业的希望和嘱托,发扬光大平遥牛肉的制作工艺,擦亮平遥牛肉“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在中国的平遥打造世界的牛肉!”
王天明主任的一席话,让充满羡慕之情的记者们纷纷翘指点赞。
百媒百人采风团在平遥采访期间,晋中市委邀请新华社山西分社社长赵东辉、山西广播电视总台台长刘英魁、山西日报社总编焦玉强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负责同志,就晋中市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三个敬畏”举行了主流媒体座谈会。
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常书铭介绍晋中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兵主持会议。晋中市四套班子领导王建忠、任秀红、那志茂、贡琦、鹿建平、冯晓雷出席座谈。
2022年1月28日,晋中市委组织全市党员干部第一时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
2022年1月28日,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在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大会上讲话
与会人员再次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央视《新闻联播》报道,重温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激发奋进新时代、建设先行区的强大精神动力,新华社等驻晋新闻媒体、山西日报等省级新闻媒体负责同志从不同角度就做好晋中下一步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吴俊清代表晋中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339万晋中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晋中的广大媒体朋友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晋中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设先行区的情况。
他热情洋溢地讲到,半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市平遥古城考察调研,声声嘱托厚爱如山,谆谆教诲恩深似海。这半年之于晋中、之于平遥,是一个心之所向、坚定信仰、不舍昼夜、踔厉奋发的时间单元。半年来,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回响在晋中大地。全市上下将把一体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视察和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按照省委“浮现画面、体会情怀、牢记教导、感恩奋进”的要求,原汁原味学,反反复复悟,让总书记殷殷嘱托响彻晋中大地,铭刻在每一个晋中人心里。他动情讲到,半年来,“三个敬畏”的厚重情怀始终激荡在晋中大地上。晋中站位“国之大者”,实施“千处文物”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壮大推光漆器、平遥牛肉、老陈醋等传统文化产业,让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实施“五古六新”文旅融合发展工程,促进文化、文创、文产、文旅四位一体深度融合,让文化自信强起来;实施“一山一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成势两端发力,让山川面貌美起来。半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昂扬热情始终澎湃在晋中大地上。立足晋中产业基础,以技术更新提传统产业之效,千亿钢铁产业闭环链条正在搭建,145个煤炭采掘工作面将进入智能化时代;以链条锻造聚新兴产业之势,集中力量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国家级甲醇经济示范区启动建设,年产值500亿元的甲醇及甲醇重卡生产和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项目有序推进。整合晋中独一无二的山西大学城、国家农高区、山西职教港资源,打造与太原创新资源共享、智创产业共构、高品质城市空间共建的山西智创谷,超前布局集聚创新总部、研发服务、技术转化、创新人才的山西版“中关村”。坚持“服务太原就是发展晋中、太原发展就是晋中机遇”理念,深度开放、主动融入,实质性推进太原晋中一体化,共同托举起山西中部城市群和城市核。
晋中市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三个敬畏”主流媒体座谈会会场。
吴俊清指出,今天,之于晋中,之于平遥,是一次交流互鉴、传承超越的再出发。我们将重走领袖调研路线、重温领袖嘱托、深入交流研讨,更加激励我们要把领袖厚爱源源不断转化为做好工作、不负嘱托的强大政治动力、思想动力和工作动力,更加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坚定贯彻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用先行区建设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表达晋中对人民领袖的崇高敬仰和衷心爱戴。
吴俊清充分肯定了各级新闻媒体宣传晋中的成效,指出,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以来,省级以上媒体刊登晋中有关新闻报道1757 篇(条),中央媒体报道达 568 篇(条)。每一次笔触、每一个镜头对准晋中,都倾注了对晋中的感情,对市委、市政府工作的帮助。对此,我们铭刻于心,知恩于怀,更要以“一家人”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到晋中来的媒体朋友,做到同心同向、共情共鸣。我们将全力以赴,与媒体交朋友,为采访工作提供最大便利,全力以赴保障媒体的知情和参与诉求,将大门敞开,引媒体为知己,与媒体保持良性互动,主动接受媒体监督,定期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欢迎媒体推介宣传晋中、监督评价晋中、指导督促晋中,希望广大媒体朋友把晋中作为工作聚焦的对象,帮助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传播政策、引导方向、赢得信任、凝聚力量。
吴俊清与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负责同志座谈的讲话迎来与会同志的阵阵掌声。座谈交流中,人民日报社山西分社、光明日报山西站、中新社山西分社采编中心等媒体负责人分别在座谈会上发言。山西画报社编委陈卯灵应邀参加座谈会交流活动,并就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考察调研,山西画报用十一个整版图文并茂予以重点报道,向晋中市委书记吴俊清作了汇报。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吴俊清与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负责同志座谈讲话,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内涵,“激发出了百媒百人采风团深入晋中采访报道的激情与力量。
7月28日,以“牢记领袖嘱托,建设山西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主题的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活动走进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晋商文化旅游的中心区域——晋中市祁县,探访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的乔家大院。
祁县乔家大院鸟瞰
乔家大院景区负责人王在盼讲解传统民俗
乔家大院,是以明清时期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乔氏家族的宅院而得名,由乔家大院“四堂一园”和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组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优秀文博单位、全国文明旅游单位、山西十大文化品牌、山西十佳品质旅游景区。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由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和乔家花园五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5600余平方米,共有18个大院,41个小院,731间房屋,被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等单位确定为“全国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景区负责人王在盼告诉记者,乔家大院景区一直坚持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对文物进行系统性保护、预防性保护,以及在发展中保护,切实处理好文物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近年来,乔家大院通过不断提升展陈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等有效措施,活化利用文化、文物旅游资源,唤醒“沉睡”的文化资源。
今年暑假,乔家大院迎来了旅游小高峰。游客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观赏古老而又典雅的院落,追溯历史遗留的商业痕迹,感受氛围浓厚的晋商文化。
来自安徽的游客王女士对乔家大院开展的掌柜集结、嫁娶、拜寿等沉浸式体验展陈赞不绝口:“在家乡看惯了徽派建筑,这次是专门来看乔家大院的。除了导游讲解到位外,景区里还有很多身穿古装的工作人员,他们扮演的票号掌柜、学徒惟妙惟肖,仿佛让我回到了百年前的晋商大院。”
如今的乔家大院,着力提升服务、创新体验,深挖内涵、拓展外延,以全感官、多触发的情景式体验吸引游客留住脚步,以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推动晋中文旅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离开乔家大院行进了约十多分钟车程,百媒百人采风团一行来到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观赏这里生态治理修复后的美景。祁县林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兆祁在展示大厅向记者介绍,昌源河是汾河的一级支流,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的母亲河。为有效保护昌源河湿地水资源、珍稀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修复昌源河中下游河流湿地,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并合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促进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祁县县委、县政府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建立了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开启了科学修复昌源河生态的新篇章。
山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一隅
2011年,昌源河湿地公园建设作为祁县八大重点工程之一,提上议事日程,开始规划设计。同年11月,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对总体规划进行评审并全票通过,昌源河湿地公园成为山西省第三个、晋中市第一个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单位。自此,它的建设步伐更加铿锵,它的规划蓝图逐步展开,它的秀美身姿日益呈现。
“在我们湿地公园,一年四季都可看到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黑鹳,最多的时候有近20余个呢。”王兆祁自豪地告诉笔者,“黑鹳在这里的活动区域,从原来的7公里扩大到现在的36公里,充分印证了我们昌源河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啦!”
今天的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正以山明水秀的生态之美,历史人文的厚重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不断探索的创新之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吸引着更多全国旅行家的脚步。
精美绝伦的乔家大院,风景如画的昌源河畔,伴随着记者相机咔嚓咔嚓快门声,山西画报社和三晋传媒网两名记者的遥控无人机一次次飞过美景如画的昌源河,一幅幅精美绝伦摄影作品掠入记者镜头中。
下午3时许,采访团走进太谷,走进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有机旱稻品种筛选与绿色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山西农大果树研究所优质栽培示范园基地、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以及闫村农业推广示范区深度采访。
晋中国家农高区鸟瞰
晋中国家农高区旱稻品种筛选与绿色生产试验基地
晋中国家农高区旱稻品种筛选与绿色生产试验基地,是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共同实施,计划通过4-5年的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合中国北方规模化种植的旱稻新品种,研发旱稻节水绿色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助力晋中国家农高区旱稻产品品牌打造,助推山西有机旱作农业和“特”、“优”农业发展,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科技战略。
记者在30亩有机旱稻试种现场看到,种植多达110个品种的有机旱稻长势正劲,一株株嫩绿的旱稻苗破土而出。
“以前感觉在大棚里种鲜花有点浪费,觉得效益上不去。现在种的金善菊感觉挺好的,鲜花长势挺好,花束挺均匀,花店愿意收,效益挺不错的。”种植户沈建花向记者说道。
今年,晋中国家农高区采取大棚栽培新模式,通过温湿度监控、水肥等技术保障了鲜花成品率,不仅保障了鲜花的质量,更使产值效益再上新高。晋中国家农高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花卉项目负责人薛红伟说道:“目前市场价格每株是5毛钱,这个棚里种10万株,下来它的收益就是5万块钱。轮作可以种到3茬半,一个大棚年产值可达15万余元。”
山西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始创于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是我国有文字记载历史最久的中药企业,以其近500年无断代的传承,享有“中华中医药活化石”的美誉。2006年获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这也是山西省医药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企业。
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广誉远”发展情况
广誉远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龟龄集”是我国最早也是现存唯一并收录《中国药典》的中药复方升炼剂,它采取多种珍贵药材,应用道家特有的“炉鼎升炼”技术炼制而成,是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独特遗产,国家保密品种,国家非遗项目。“定坤丹”由清代乾隆年间全国名医集体创造,妇科综合治疗制剂的最高总结,国家保密品种,国家非遗项目。广誉远“安宫牛黄丸”采用独特的炮制及制作技艺而成,是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称,国家非遗项目。
为把广誉远“中华老字号”这块金字招牌传承并发扬光大,公司于2015年启动“广誉远中医药文化产业园”的建设,项目总面积500亩,建成后将形成集产业、文化、养生、旅游在内的多元化、规模化发展格局。目前投资8亿多元的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
从广誉远出来已经晚7点多了,采访团全体不顾一天的疲劳,沿着太谷南山旅游公路直达太谷闫村采访。
太谷闫村农业产业基础较好,支柱产业为设施蔬菜。近年来,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现有温室拱棚800余个,设施蔬菜园区面积2100余亩,基本达到了户均一棚、人均一亩的规模。2017年以来,闫村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工程,建设了街心公园、党建广场;铺建和改造饮水、污水管网,疏通整治象峪河;建立垃圾分类转运站,开展“厕所革命”,美丽乡村逐步形成。先后被评为2016年度“省平安示范村”,2017年度“市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年度“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闫村逐步呈现出一幅古韵今风美好家园的和谐画卷。
太谷闫村设施蔬菜大棚
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甲醇重卡项目总装车间
7月29日,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活动记者团,走进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晋中开发区,实地感受该区在“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重大使命中充分发挥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持续加强项目建设、创优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迸发出的强劲动力和盎然生机的活力。
记者在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甲醇重卡项目总装车间,实地观摩重卡总装工艺流程,深入了解企业生产运行、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情况。
“这就是我们研发的第二代甲醇重卡,动力更强,能耗更低,自6月22日首批远程甲醇重卡下线以来,生产订单源源不断。目前,吉利已掌握近200项核心技术,开发出了近20款甲醇燃料车型,实现2.7万辆的规模化运行,总运行里程达80亿公里,最高单车运行里程120万公里。”山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军热情地向大家介绍,远程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和推广,不仅可以提升多式联运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还能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多元化,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对于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据了解,吉利晋中基地是吉利商用车重要的甲醇重卡生产基地。2017年10月,吉利商用车晋中基地一期商用车技改项目建成投产。2022年4月完成重卡生产线技改工作并形成生产能力,2022年6月,晋中基地首辆甲醇重卡下线,并交付中铁联运用于在晋中开展的双挂汽车列车的试点运营项目,晋中基地预计2022年可以完成2000台重卡的生产任务。
山西智创城NO.4基地是专为大学城打造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自2020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山西智创城NO.4基地已引入高成长性、新兴产业企业70多家,吸纳就业超500人。近日,山西智创城NO.4基地打造的以孵化山西大学城师生创业团队为主,培育创业苗圃的空间——科创空间(山西大学城),已成功升级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在山西智创城NO.4基地,一群年轻的创业者正以全新的科创发展模式走入人们的视野。电脑设计、手绘、封釉、烘烤,不一会儿,一双品牌鞋子就完成了个性化改造,并很快进入流通环节。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下单后,很快就会到货。因为有了独一无二的设计,鞋子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而它的价格也会翻番。从事这项工作的是一批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合伙人张宁说道:“我们的团队起源于曾经的山大商务学院,早在大二时候,来自艺术设计专业的7个同学,就在创业导师的帮助下,开始高端鞋个性化定制活动。经过几年发展,员工达到三四十人,年营业额也达到600万元”。
在位于智创基地的晋中市标准科技文化展示馆,记者团深入了解标准馆“一廊三区”的展示服务内容,切身感受标准化在晋中建设全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中结出的丰硕果实。展馆以“标准、文化、科技、质量”主题,是中部地区首家、全国地市级第一家集标准知识宣教、标准成果展示、标准公众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型场馆,探索出了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的新模式,为晋中标准化工作增添了科技活力。
山西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山西北斗信息产业园建设情况
在山西北斗信息产业园,记者团走进无人机智造中心组装车间、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基地、北斗服务中心数字城市展厅等地,听讲解员讲述各类无人机的机型和应用领域,了解数字化城乡建设的重要意义,近距离感受空间信息技术的魅力。
山西云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山西北斗信息产业园是山西省重点项目、晋中市重点项目。项目占地94亩,总投资9亿元,规划总面积16万平米,目前已建成投入运营10万余平米。产业园是山西省唯一一个以卫星遥感、北斗导航、5G通讯为一体的卫星产业园区。园区致力于山西省卫星遥感数据采集与应用,山西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发,北斗高精度定位、北斗空间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转化、无人机研发、生产与行业应用等。
园区常务副总经理蒋海滨介绍,园区以“核心产业基础平台建设+核心企业引进+产业孵化”为发展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包括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咨询、成果转化、创业培训、创业基金等的专业技术孵化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目的就是要打造国家级的专业孵化器,服务数字社会、数字中国建设,服务军地信息建设。截至目前,基地已签约入驻企业50余家,其中北斗和卫星遥感企业20余家,无人机研发和应用企业10余家。
在晋中市城区以南,有一群返乡青年集聚于晋中市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示范区,他们躬耕于田垄,创造出一片片“世外桃源”,以新思想、新技术、新表达注解着何为“新农人”,诠释着农村舞台同样大有作为。
这片希望的田野是晋中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会员“90后”小伙杜翔宇用勤劳和智慧,带领当地农户耕耘出的新天地。在他看来,如今的农业必须用融合、整合的手段去发展,只有用现代化手段、技术提振乡村振兴,才能让农业农村走出一条新路子。通过与山西农业科学院、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晋中学院等院校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农庄示范推广七彩番茄、沙培三郝瓜、鱼菜共生等“黑科技”。
榆次牛村的“清清苹果”共享农庄如今已经成为城市周边的“网红打卡地”,这背后的推手正是牛村“80后”青年武祝琴。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武祝琴选择把创业之路定格在了苹果上,回乡注册了“清清苹果”商标。依托家乡的苹果,借助网上销售渠道,从一产到三产,从传统的苹果种植销售到“私人订制”,武祝琴的“苹果+”产业发展思路越发清晰。在品质保障上,走高标准打造种植示范园区和数字化智慧园区的路子;在产品加工上,打造集果蔬精深加工、冷链仓储、物流配送电商为一体的产业园;在终端销售上,引进数字化云仓,组建“图文+视频+直播”的全站式电商服务生态体系。
北田镇副镇长郭袖介绍,北田镇是青农联的发起地,这里不仅汇聚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农民带头人,也储备了一大批示范的园区。“我们现在有干鲜果的种植,现代农业的鱼菜共生,以及农业电商、南果北种等一系列的现代的产业园区。”
晋中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会员北田园区
晋中是全国第一个青年农民联合会成立地。目前,已打造了以修文镇、庄子乡、北田镇、东阳镇涉农产业为核心,涵盖“产加销服”多种环节、“农文旅游”多种功能、“科工贸金”多种支撑、“人地财务”多个政策、“大中小微”多元主体的新知识青年农业双创联盟示范区。晋中正借助青年之力,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径。
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以“牢记领袖嘱托;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百媒百人晋中行大型采风活动于7月29日结束。
短暂深入的四天采访,百媒百人采风团看到了晋中市委市政府正以豪情满怀的意志和信心,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建建设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步伐,看到了晋中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339万晋中人民更加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自觉做到“两个维护”,更加持续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更加坚定贯彻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用忘我的工作干劲,用先行区建设的实际行动和成效表达晋中对人民领袖的崇高敬仰和衷心爱戴之情。
山西画报晋中记者站郝卫萍说,站在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平遥古城,俯瞰平遥千年古街川流不息的游客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深深理解了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会了总书记指示我们只一代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统筹好旅游发展、特色经营、古城保护,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的精神内涵。作为媒体人,我要把这些天在平遥古城采访的点点滴滴都汇集起来,用我手中的笔和镜头把平遥古城的文化魅力,把在晋中市看到晋中人民干事创业和奋进的激情与干劲展现给全国人民。
山西日报社记者裴云锋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媒体人,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要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讲好平遥故事,展示晋中崭新的精神风貌。裴云锋表示,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工作48字工作方针,践行“四力”,以饱满的热情、细致的观察、扎实的作风深入基层,写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新闻报道,多角度展示晋中各行业领域干部群众在转型发展、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方面的深度实践,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