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监督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农业 > 正文
中国为防控非洲猪瘟付出巨大努力
2019-04-10 09:28:07 来源:经济日报

  ● 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中国建成了覆盖内地所有省份的疫情监测网络,制定了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综合防控方案

  ● 非洲猪瘟防控是国际性难题,特别是中国生猪饲养量大、养殖户分散,在疫情防控方面困难很大,中国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

  4月9日,由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共同举办的非洲猪瘟防控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去年以来,全球非洲猪瘟疫情活跃,25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疫情6500多起。与会代表就疫情监测预警、疫情根除和疫苗研发进展等议题开展了交流。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说,中国年饲养生猪11.2亿头,占全球总量的一半。非洲猪瘟发生以来,中国建成了覆盖内地所有省份的疫情监测网络,制定了从农场到餐桌全链条综合防控方案。目前,疫情发生势头逐步趋缓,全国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总体稳定,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明显进展。

  疫情发生势头逐步趋缓

  “去年8月份非洲猪瘟疫情首次传入中国后,已累计有30个省份先后发生122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疫情119起、野猪疫情3起。”韩长赋说,中国政府全力打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攻坚战,疫情目前已得到有效控制,发生势头逐步趋缓。去年12月份以来,新发疫情数明显低于解除疫情数,今年前3个月,疫情月度发生数已下降到个位。目前,已有21个省份疫区全部解除封锁,全国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总体稳定,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据介绍,为防控非洲猪瘟,中国采取了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的做法。主动监测以面上排查为主,要求各地按照养殖、交易、屠宰环节排查全覆盖和养猪场户监测全覆盖,全面开展疫情监测排查,及时发现疫情;被动监测以养殖场户报告可疑情况为主,重点关注与疫情有关联的场户和出现生猪发病死亡的养殖场户,要求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

  防控非洲猪瘟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农业农村部会同海关、市场监管、公安、林草等部门,调查疫病传入途径,及时规范处置风险物品,做好境外疫病防堵。同时,联合科技部加大科研投入,推动将非洲猪瘟疫苗研发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加快疫苗和诊断技术研发进程。此外,市场监管总局强化生猪产品加工环节监测排查;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全面暂停国内生猪承运业务;财政部将非洲猪瘟纳入强制扑杀补助病种范围,仅中央财政就已发放扑杀补助经费6.3亿元……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提詹尼表示,如果不是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措施,可能发生的疫情就不是100起,而是1万起。中国政府在非洲猪瘟防控方面采取了很多切实措施,目前中国非洲猪瘟疫情趋缓的情况令人惊喜和鼓舞,这也说明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

  防控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非洲猪瘟防控是全球性难题。”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说,实践证明,非洲猪瘟传播途径多,防控不容易。疫情一旦发生,短期内很难根除,需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首先,非洲猪瘟潜伏期长、传播途径多。从该病特性来说,生猪感染后最长可在3周内无任何临床症状,难以早期发现,容易形成防控“盲区”。病毒在潜伏期内可通过生猪及其产品调运、餐厨剩余物喂猪、人员和运输工具带毒等多途径扩散。同时,全球尚无安全有效疫苗,疫情预防难度大。此外,各国边境地区野猪数量和种群密度持续增加,野猪作为自然宿主一旦介入感染循环链,会大大增加防控和根除的难度。

  其次,传统生产消费方式不利于防控。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生猪养殖、消费方式还比较落后。以中国为例,生猪饲养量占全球的一半,全国2600万养殖场户中,年出栏500头以下的中小散户占99%以上。这些散养户防疫意识普遍不强,大多有用餐厨剩余物喂猪的习惯,增加了疫情传播风险。而且,中国人喜欢吃鲜肉,加上生猪饲养区域不平衡,导致国内活猪长距离调运频繁。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增加,养猪业迅猛发展,生产方式正朝着集约化方向转型,但短时期内庭院式养殖方式难以根本改变。

  面对挑战,农业农村部将坚持防疫与生产“两手抓”,努力减少疫情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保障有效供给。一方面,抓好屠宰环节检测监管。明确屠宰企业防疫主体责任,强化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分期分批实施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出证制度,加大上市生猪产品和屠宰企业暂存产品抽检力度。另一方面,抓好生猪基础产能保护和肉品供应保障。以大型规模化猪场和种猪场为重点,指导养猪场户建设完善防疫设施,提升防疫能力。用好养殖业保险等“绿箱”政策,提高养殖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推动主销区特别是大中城市主动对接主产区,指导地方适当扩大冻肉储备规模,做好应急保障。

  国际合作应对势在必行

  目前,全球共有13个国家宣布消灭非洲猪瘟,其中不仅有西班牙、法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巴西、古巴等发展中国家。与会专家认为,交流分享这些成功经验和做法,将会对全球非洲猪瘟防控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总干事艾略特表示,非洲猪瘟防控是国际性难题,特别是中国生猪饲养量大、养殖户分散,在疫情防控方面困难很大,中国政府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有关部门站在一线,疫情公开透明,采取措施果断有力,可以向美洲、亚洲国家和地区分享经验、技术、措施,提高全球防控非洲猪瘟的能力。将继续支持中国防控非洲猪瘟工作,并愿意继续协调有关各方在非洲猪瘟疫苗等技术研发方面与中国开展合作。

  “从全球疫情形势来看,2016年以来,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活跃期,无论是家猪疫情还是野猪疫情,发生起数都大幅升高。目前,亚洲的中国、蒙古国、越南、柬埔寨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会专家说,2019年以来全球疫情形势更为严峻,仅前3个月就新增近2200起疫情,涉及14个国家。可以看出,疫情发生数量和影响范围同往年相比大幅上升。任何一个发生疫情的国家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都是巨大的贡献。

  于康震呼吁各国加强疫苗等联合科研攻关。他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非洲猪瘟防控技术尤其是新型疫苗研究,通过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加强有关科研经费支持。然而,中方也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面临的困难,欧美同行在这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希望各国专家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加强联合科研攻关,特别是非洲猪瘟病毒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路径等研究,力求早日创制出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的新型疫苗。

  “在当前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有效应对非洲猪瘟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韩长赋就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合作提出倡议。首先,要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广泛开展并深化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各区域、次区域机制,统筹制定防控方案,落实防控措施,建立完善有力有效的联防联控机制。同时,要加强防控能力建设。强化全球和区域非洲猪瘟监测预警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对疫情的早期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推进科研,提升科学防控水平。此外,还要支持相关国际组织在防控疫情扩散蔓延、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王宁)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