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的时节,在朔城区神头镇,当地依托完善的水利条件和田间管理措施,发展稻蟹综合种养,让昔日盐碱地变为今朝米粮川,实现了“一田多获、一水多用”。
在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农户们忙着运秧、上秧,插秧机在稻田里往来穿梭,插秧机所到之处,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依次滑落,整齐地插入田地里,像这样一台大型机械,一天可以完成100多亩的水稻插秧工作。
种植大户石云宝告诉记者,今年他种植了3000多亩水稻,秧苗品种是从东北引进的五常稻花香米,抗盐碱能力强,待水稻秧苗扎根后,将在稻田里放养螃蟹。据介绍,神头镇所使用的插秧机是目前市面上非常先进的,有标准的取苗数量控制,插秧数量可观。石云宝家的机器4天插了四五百亩,计划到6月5日全部结束。同时,神头镇今年的河蟹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6月15日就开始放养,计划放到500多亩。
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得益于当地持续不断地整治河道水域,平整改良盐碱地,水质得到改善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稻田。为了充分利用稻田水域的生产能力,石云宝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还尝试稻蟹共生种养模式,形成“稻养蟹、蟹育稻”的良性生态循环,他说:“蟹在稻地里头,吃一些小鱼小虾、小蜢虫,之后它的粪便就排到稻地里头,起到肥沃土地的作用。水稻去年最高产量达到每亩1100多斤,稻蟹一亩地能收益三四千元,3000多亩的水稻都丰收的话,纯效益能达到上千万元。”
据介绍,朔城区从2019年开始种植水稻到现在已经5年了,正是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该地附近有神头泉水,水质好,盐碱地所含的微量元素多,而水稻是特别耐盐碱的作物,多方优势共同促成了水稻养殖的成功。今年稻蟹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扩展到了2个乡镇的5个村。
盐碱地复“活”,撂荒地增“色”。作为朔城区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特色农业之一,稻田养蟹充分利用稻蟹互利共生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稻田的单一种植结构。“水中有稻,稻中有蟹”使得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就可实现就业增收,蹚出了一条充满活力的“致富路”。(记者 张晓宇、赵媛、陈萍)
责任编辑: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