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六七点钟,定襄县城解放路的一个小餐馆里,前来就餐的人络绎不绝。餐馆小而整洁,34岁的宋志虎一边吆喝“菜好了”,一边眼里含笑看了看媳妇,把菜递到媳妇白雪手中……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平凡而温馨。小餐馆开了已有小半年,期间,母亲患乳腺癌,小两口的日子虽然常常面临困难,但现在的宋志虎信心满满。他说,告别了“穷窝窝”,住到城里,有更多更多的可能性,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时光回溯。2017年12月,宋志虎领到位于城北的惠众园小区7号楼的房屋钥匙,经过亲力亲为装修添置,83平方米的“新窝”舒适方便,水电气暖等日常生活设施一应俱全,一家人于2018年5月正式入住。同年9月,宋志虎位于定襄县南王乡藏孤台村的老房子拆除复垦。拆除之前,宋志虎又专程回去看了一眼,心里沉甸甸的,故土难离、穷家难舍,房子一拆就意味着全家人要带着乡愁去城里生活了。
一切都是未知数,有欢喜,有期冀,有失落,有忐忑。住上了城里的敞亮房子,却是楼宇防盗门、谁谁都不识、啥啥都不知。宋志虎说:“以前在村里,有啥难处,随时都能找村委、找第一书记,邻里街坊都能帮衬,住到这城里却是老鼠钻到烟囱里——两眼一抹黑,怎么来钱?怎么生活?遇到愁事该咋整?”
宋志虎的担忧不无道理。生存就业难、社会融入难、社会交往难和心理融入难等问题是所有移民搬迁群体共同的问题。如何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使他们更快地融入社区、融入新环境,是定襄县从县委、县政府到社区、部门所面临的新课题。
激发内生力——让搬迁群众留人更留心
搬迁是手段,就业是核心,脱贫致富才是目的。
面对集中安置小区的搬迁户经济基础薄弱、生活水平普遍较低的现状,为了让搬迁进城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日子过得有奔头、更舒心,定襄县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反复论证,将党建工作、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培训等各种要素一并考虑进来,进行资源整合;把新建成的集中安置点统一纳入县城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搭台、部门联动、社区负责、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支撑架构,全面推行“社区吹号、部门集合”一站式服务,使社区和县级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扶志、扶智、扶德的主阵地,确保移民搬迁群众办事有地方、议事有组织、纠纷有人管、困难有人帮,让所有搬迁群众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权利和基本公共服务。
定襄县北城社区,是全县城乡交会的“融合区”和移民搬迁的“承载区”,全县5个乡镇42个行政村搬迁的2696名村民移居于此。
宋志虎一家居住的惠众园小区就隶属于北城社区。他和每一位移民群众一样,都在欣喜“建新家”的同时,头顶还罩着“立新业”的愁云。在宋志虎茫然之际,社区举办的两场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燃起了他创业的火花。参加了培训,有了厨技基础,又去太原精学两个月之后,在社区、村委和第一书记的帮衬下,宋志虎在县医院人流量较大的地段开了一家餐馆,开始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次创业,增收致富可期可待。
“对于易地搬迁群众来说,搬新居、安新家只是摆脱贫困的第一步,最根本的还是要提升他们的‘造血’功能,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我们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开展技能培训以及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促进搬迁群众就业,确保他们收入稳定,住有居、富有业。”定襄县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说。
今年10月17日,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之时,定襄县积极为搬迁对象搭建发展平台,把2019年金秋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开到了惠众园移民新村小区。几十个信息展示平台和咨询服务平台面前人山人海,全县30余个部门及所涉单位为现场群众提供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求职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有效地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让更多的劳动者享受到政府的关怀、政策的红利。仅当日就有40多家企业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6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7人。
有事儿找社区——让搬迁群众水土相服
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搬的不只是家,更重要的是搬迁后涉及生活保障等问题,尤其是解决移民搬迁、就业、就学、就医等一系列难题。“有事儿找社区”,这不仅仅是对搬迁群众说的一句贴心话,更是一份郑重的承诺。为了解决搬迁群众“易搬难融”的问题,近年来,定襄县通过打造移民社区,建强组织、优化服务、精细治理、关注民生,使搬迁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强组织,让搬迁群众安心
近年来,定襄县进一步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拓宽党建工作覆盖面,为推动移民社区组织建设科学发展、带动移民增收致富、密切联系服务群众、促进社区和谐稳定提供源源不断的骨干力量,为实现党建促进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融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北城社区是定襄县最大的移民社区,其社区党组织承载着团结移民党员和移民群众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使命。在这里“大党委”进一步得以延伸拓展,定襄县探索建立了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式党建“飞地”联盟模式,实现体制内、体制外党组织建设同轨运行,实现共建共治,以期合力下好精准扶贫“一盘棋”。
“紧抓党建引领这一核心,体制内,新设置社区党工委,完善居民代表大会、居委会、居务监督委员会20余项管理制度,搭建起一核心三自治工作架构,让管理、服务、载体直达群众。体制外,持续完善大党委制,建立社区党建联盟,吸收辖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各类党组织加盟,完善兼职会员、联席会议、供需清单、公示评比四项制度,推进吹号集合,让居民点单、部门接单、党组织送餐精准服务到人到户。”定襄县居民办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北城社区党组织阵地建设完备,议事制度和阵地发挥作用全部走上正轨,党建群团等阵地建设的设施统一按照标准逐步配备齐全。
针对易地搬迁社区新入住的村民党员,北城社区实行双层管理,社区党支部为管理主体,成立搬迁村民社区党小组,组织党员参加党内生活,原乡镇党委履行帮扶责任,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做到双向管理、结对服务,确保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管理不缺失、监督不落空;开展“社区连机关、党员联群众、大手拉小手、富裕带贫困、青壮帮老弱”活动,引导入住村民观念、生活、消费方式彻底向新型市民转变。
优化服务,让搬迁群众舒心
定襄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北城社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指挥中心和综合阵地。该服务中心以“情系社区,情暖万家”为宗旨,以“社区吹号、部门集合”工作法作为支撑,推动辖区各类党组织共驻共建,充分激活群团和社会组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辐射引领作用,协调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志愿者、社区志愿者三支队伍互联互动,把党建资源送到居民身边,共同形成基层党建“大合唱”。妇女就业培训、关爱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弱势群体行动、扫除服务盲点,提升服务质量,解决后顾之忧,形成党建带群建促社建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
特别是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所辖区域人群特点,划分为政务区、服务区、活动区三大区域,为社区居民及搬迁村民提供多元化、开放式的“一站式办理”综合服务。
政务区里设置的群团中心、大党委工作室、居民自治中心、矛盾调解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全方位政务信息咨询服务;服务区设施齐全,服务大厅、智慧拓展阅览室、微服务室、志愿者服务站、爱心厨房、日间照料中心、心灵驿站、医疗保健中心等服务点开展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所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管理及服务项目,同时还兼顾开展志愿者服务和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活动区设有多功能厅、健身中心、娱乐中心等,主要提供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服务。
精细治理,让搬迁群众放心
北城社区根据移民搬迁人群特点,调整优化网格管理,设置惠众园移民小区党小组,整合各个搬迁村党组织力量,随时随地了解搬迁村村民的需求和困难,把服务精准投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北城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党代表工作室的建立,让代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极大地拓宽了民情民意诉求渠道,成为群众的“连心桥”、“暖心巢”、“加油站”。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温馨家园”作用,实施便民工程,打造服务群众的“贴心家园”;实施助民工程,打造弱势群众的“暖心家园”;实施乐民工程,打造群众喜爱的“乐心家园”;实施安民工程,打造移民群众的“安心家园”;实施“聚民”工程,打造志愿服务的“爱心家园”。
党建微平台、有声党建、远程教育等各级党建信息平台,强化线上线下场景互动,优化党建资源力量配置整合,提高党务政务服务效率,特别是细分老年人、退伍军人、老党员、困难党员、下岗职工、贫困户等人群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提高服务的精准度。
党员活动室里更是作为党组织开展学习、工作、议事以及其他活动的前沿阵地,将为完善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提供基础保障,成为先进文化阵地和党员交流沟通的实用平台。文明社区居民、“优秀社区工作者”、“最美社区干部”等评选活动为社区向好发展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搬迁群众在社区能受到文明、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
关注民生,让搬迁群众暖心
随着北城社区图书阅览室全天候向居民开放,一波波送给易地搬迁群众的“福利”如约而至。新购置的10000余本图书已经摆上书架;线上图书馆栏目丰富,只需手机扫码即可实现多种方式阅读;有声图书室让上了年纪的群众不用再使用老花镜放大镜,用耳朵就能“看书”;在解决群众年龄大、视力下降、无法长时间阅读等实际问题的同时,做到学习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最强声音。
社区文体活动是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有效手段,为了让移民搬迁群众更好更快地融入社区生活,北城社区通过整合和利用社区资源,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读书学习和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全面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定襄县居民服务中心就组建了27支社区文艺宣传队伍,1000余人通过文艺宣传活动接受教育、提高素质,其中参演者不乏易地扶贫搬迁居民。
一句“有事儿找社区”,寄托了移民搬迁群众对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与信任。2019年,北城社区协助25名残疾人办理残疾证,为44名有辅助器具需求的残障人士配发了相应的辅助器具,为社区有托养需求的人员进行家政、体检等上门服务,并开展社区一年一度的全国残疾人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登记。社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托养、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及维权等工作有效开展。
定襄县在易地扶贫搬迁新型社区综合治理中,“以人民为中心”,强化党建引领,以安置点发展和稳定为导向,以搬迁群众“能融入”为目标,积极探索移民搬迁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管理上和生活方式上快速融入城镇社区,实现从“搬迁户”变“搬迁富”、从“外来客”变“主人家”、从“农民”变“市民”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搬迁群众融入城镇社区、实现永续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型社区综合治理新路子。
“有房住,有事做,有保障,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宋志虎看着怀孕的妻子,满是对新生活的憧憬。
在党的好政策的指引下,家乡发展会越来越好,未来也更值得期待。“宋志虎们”的明天也会越来越美好。(王建秉 刘小苗)
(责任编辑:张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