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洲芬)持续的雨雪天气,导致气温骤降,12月13日10时34分,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及以上。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从13日晚间起,我省雨雪继续“在线”,部分地区积雪深度或达15厘米。
13日夜间:有小雪或雨夹雪,中部部分和南部大部分地区有中雪,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局部地区有暴雪;南部局部地区有冻雨。
14日白天到夜间:全省阴天,有小雪或雨夹雪,北部部分和中南部部分地区有中雪,中部局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有大雪,南部局部地区有暴雪。
15日白天到夜间:全省阴天转晴天,北中部部分和南部局部地区有阵雪。
因本轮雨雪天气持续时间较长,雨雪天气叠加冷空气影响,山西省气温将持续走低,最低气温出现在17日早晨,北部和中南部山区气温达-28℃至24℃,中南部其余地区气温达-20℃至-12℃。
持续低温天气给农业带来一定影响,目前,山西省中部以及南部局部冬小麦进入越冬期。上一轮大范围雨雪天气缓解了晋中、吕梁、运城部分麦田土壤缺墒的情况,南部主产区降水量较大,相当于给麦田普浇了越冬水。伴随降雪、降温过程有助于冬小麦“抗寒锻炼”,并利于控制局部小麦旺长趋势。
针对15日至17日强降温天气,要注意做好防冻工作。南部部分晚播弱苗地块,可以适当追施速效肥,提高植株抗逆性,降低冻害风险。播种偏早、有旺长趋势地块,根据墒情情况适当采取镇压、划锄等措施,控旺防冻。
相关
受天气影响 我省部分景区临时闭园
山西晚报讯(记者 张彩云)近日,山西雨雪天气频发,为保障游客出行安全,山西部分景区采取临时闭园措施,暂停接待游客。如有出游计划,请及时关注旅游目的地天气和景区开闭园状态。
12月13日起,一批山西景区宣布因恶劣天气临时闭园。晋城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布公告称,受雨雪天气影响,皇城相府景区、相府庄园景区、九女仙湖景区、郭峪古城景区、海会书院景区于12月13日至15日临时闭园。晋城湘峪古堡景区、天官王府旅游景区同样于12月13日至15日临时闭园。晋城王莽岭景区、太行锡崖沟旅游度假区于12月13日起临时闭园。晋中榆次后沟古村景区发布公告称,12月14日至15日,景区临时闭园两天。
目前,受雨雪天气影响,晋城珏山景区、大阳古镇、蟒河、高平炎帝陵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治屯留老爷山以及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等景区也处于临时闭园状态,具体开园时间另行通知。
相关景区提醒游客,如已线上预订门票,可通过原购票渠道申请全额退票,目前,线下购票渠道已关闭。
太原市急救中心:雨雪天气 这五类疾病要小心
山西晚报讯(记者 杨洲芬)连日来,气温持续走低,太原市急救中心发布提醒,市民要格外注意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哮喘、摔伤和冻疮这五类疾病。
下雪后由于气温降低,要警惕心脑血管病发生。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如果出现眩晕、头疼、四肢麻木等症状时,就一定要警惕中风的危险,如果感到胸痛或者呼吸困难,就要警惕心肌缺血缺氧,很可能诱发心绞痛,严重的还会造成心肌梗塞,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血管和防心肌缺血、缺氧等药物。饮食要清淡,要多食用低脂肪、低热量、低糖的食物,多吃含钾丰富的食物。
有胃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由于寒冷刺激胃肠凋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黏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有哮喘史的病人要保证生活规律,睡眠及休息充足,避免过度劳累,除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加强通风,使室内外空气流通。出门上班,应注意防寒保暖,最好能戴上口罩。
雪后道路湿滑,老年人及行动不便的市民应尽量减少出门,以防摔伤导致意外发生,出门时,尽量穿鞋底耐滑的鞋子,行走时应放慢速度,降低重心,采用“八”字步,增加摩擦力,减少摔倒。耐寒能力较差的老人和孩子,不要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减少交叉感染几率。
有冻疮病史的患者要更加注意防护,切忌忽冷忽热。寒冷空气的刺激时,容易使脂肪组织代谢受损,从寒冷环境进入温暖环境,或从温暖环境进入寒冷环境可按摩双手、面颊、耳朵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局部涂擦冻疮膏类药物,促进局部循环等综合性治疗。
国家疾控局:寒潮来袭 这份健康防护指南要收好
据新华社电 近期,我国多地出现寒潮天气。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面对不同等级寒潮信号预警,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措施?13日,国家疾控局发布《寒潮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根据寒潮特点对不同重点人群提出防护建议,提醒公众做好针对性防护措施。
根据指南,寒潮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包括易造成浅表皮肤损害而形成冻疮,加重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诱发气道痉挛、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异常;易引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还可能加重泌尿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哪些人群需重点防护?
根据指南,需要重点防护的人群主要有三类,包括敏感人群,如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如呼吸系统疾病等人群;户外作业人员,如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
面对不同寒潮预警信号等级,如何做好防护措施?
按照《寒潮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规定,寒潮预警信号分蓝色、黄色、橙色、红色四级。
针对蓝色、黄色预警信号,指南明确通用的防护建议有做好房屋保暖检查及保暖用品储备;关注病原体感染特别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病原体感染,及时接种疫苗;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适时通风换气;使用取暖设备时,避免发生烫伤和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出入温暖的室内时,注意温度的缓冲不宜忽冷忽热;外出时避免意外伤害及事故发生;避免进行剧烈的户外体力活动等。
针对橙色、红色预警信号,指南明确这两种信号下均不宜长时间户外逗留,要加强头部和胸腹部的保暖。
怎样处理失温症状?
若出现寒颤,及时测量体温,若出现体温低于35℃、虚脱、记忆丧失、言语不清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若无法就医,宜进入温暖的场所或躲避在防风挡雨的地方,减少热量散失。若衣物潮湿,需及时换上干燥衣物,温暖身体的核心区域,补充热饮(避免酒精及咖啡饮品)。
责任编辑:任晓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