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监举报电话:0351-5687051 邮箱:sjbkjb@163.com
合作电话:13327513787
微信
微博
首页 > 要闻 > 正文
分出绿色新时尚 绘就文明新画卷
——我省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2023-11-20 09:43:36 来源:山西日报
原标题:

【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分出绿色新时尚 绘就文明新画卷

——我省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

开栏的话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取得了积极的工作成效。为宣传全省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的进展成效和有益探索,进一步引导公众树立“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行为准则,为建设美丽山西贡献力量,本报今起开设“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专栏,敬请关注。

  从“一个筐”到“四只桶”,从弃之不用到变废为宝……近年来,随着垃圾分类理念的深入和相关政策的推进,我省城市垃圾分类逐步成为社会新时尚和居民自觉行动,一幅绿色文明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美丽山西建设,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努力蹚出北方生态脆弱地区和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加强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过程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推进垃圾分类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城市实现低碳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省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立法保障、财政支撑和设施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发展。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山西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明确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今年,省委将《山西省城乡垃圾管理条例》列为年度重大立法事项,目前已完成初审。从2021年开始,省财政每年列支4000万元奖补资金,用于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补助;各地也对垃圾焚烧处理企业、生活垃圾转运费用等进行了补贴。
  11个设区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各部门多措并举推动,全省逐步实现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类分类投放;按照以投定运、略有富余的原则,分类收集、运输设施基本配备;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初见成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建立,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有效提升。目前我省已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100座,处理能力3.5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有害垃圾处理规模28万吨/年,基本满足全省处理需求。
  在忻州市洁晋发电有限公司,生活垃圾在焚烧炉内“浴火重生”,转化为清洁电力送往千家万户,餐厨垃圾变身有机肥料和沼气。今年,该公司与国内固废处置标杆企业合作,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二期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将有效提升附近县区城乡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改善周围城镇生态环境,助力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今,我省11个设区市已全部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实现全焚烧、零填埋。22个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96%。全省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提前完成国家要求“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达65%左右”的目标任务。
  垃圾分类,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文明。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处处可见垃圾分类文明之花绽放。
  太原市万柏林区政府引进爱分类爱回收项目。项目前端设置智能投放机,鼓励居民将各类可回收物投入箱体,按每公斤兑付金额;中端组织车辆进行收运;末端组织人力分类分拣,建立起可回收物混合投放、及时收运、专人分拣、精细分类、全部利用的闭环体系。
  晋中市郑朝霞、冯伟丽入选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大姐,您这袋垃圾里面有电池,电池是有害垃圾,我们要分开投放”“可回收的投蓝色垃圾箱,有害的投红色,厨余垃圾投绿色,其他垃圾投灰色,我们要分开投放。”……她们在社区、村镇的热心宣传和榜样示范作用,带动更多群众加入到垃圾分类的队伍中,为建设绿色文明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省持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商场、进宾馆、进窗口活动。在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期间,全省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00余场,覆盖群众25万余人次。太原市康恒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忻州市洁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太原市万柏林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入选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根据《山西省“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发展规划》,到2025年底,太原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其他地级城市基本建成与生活垃圾清运量相匹配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处理能力显著提升。生活垃圾分类理念宣传实现全覆盖、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地级城市厨余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

本报记者晋帅妮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