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药茶、富硒农作物等一大批农产品走出了深山。
沉浸式人文体验剧《遇见娘子关》,将国乐、光影、舞台空间有机融合,邀您穿古阅今。
娘子关马拉松的成功举办,让更多人认识平定、爱上平定。
不断创新传承,如今,砂陶产业已经成为平定县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花海栈道
“串珠成链”,太行山一号公路将散落在群山中的美景连成一片。
这里,有“文献名邦”的渊源历史,有“北域江南”的独特风情。漫步其中,一步一景,如诗如梦、如展长卷。
这里是平定,是太行山麓下的“诗与远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
近年来,平定县坚持高质量发展总目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扣时代潮流,聚力文脉传承,依托平定“千年古县、文献名邦”文化品牌,坚持“两轮驱动、服务引领,精品展现、旅游支撑,优化布局、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串点成线”推动产业“一盘棋”发展,谋划实施了一批文旅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一幅壮丽的文旅新画卷正在平定徐徐展开。
顶层规划 文旅融合渐入佳境
“五一”假期,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五成群,呼朋唤友,或乘坐公交,或驾着私家车,大家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娘子关烤鱼!
“娘子关头悬瀑布,飞腾入谷化潜龙”。巍峨的娘子关下,有着柔美的“水上人家”,更是难得一见的“北域江南”,娘子关村依山而建,顺水而居,这里不仅有好山、好水,更有好吃的烤鱼。
喷香的烤鱼、红火的旅游市场,正是平定县文旅产业不断发展的一个缩影。平定文化资源丰富,文物景点众多,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和现实条件。近年来,平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立足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把文旅产业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能,持续推进文旅重大项目,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进一步擦亮平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
文化旅游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平定,坐拥三千年的文明史、两千年的州县史的丰厚历史文化积淀,为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平定县积极争取国家及省市政策支持,以项目攻坚为核心,持续加大重点景区建设,以引进培育骨干链主企业为抓手,打造精品文旅产业链条,以品牌塑造为桥梁,加大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做优文旅产业链,重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当下,娘子关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平定娘子关—固关长城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七亘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平定县高度重视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协同推进文旅康养产业有序快速发展,规划实施了山西古州冠山书院小镇及娘子关文旅康养小镇项目。其中,山西古州冠山书院小镇,占地面积约2900亩,以冠山书院文化为主轴,以康养、文化、旅游产业为发展重点,以豆制品食品,紫砂加工业、种植业及养殖业发展为辅,依托平定县中医院特色医疗资源,建设康养公寓、山居洋房、共享庭院及康养配套设施,打造全龄健康服务,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群体的康养需求,项目工程总投资27亿元。
串珠成链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
沿途景色无限好,最美风光在路上。
如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已成了热门打卡地。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以红、黄、蓝三色喷涂的标线,远远望去如彩虹一般。
文化是内涵、旅游是形体、项目是基础,只有融合发展,才能相得益彰。
坐拥丰富的文旅资源,更需让资源“串珠成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这一道最美的彩虹,把平定县境内的8个旅游景区、50个骨干村、34个传统村落和42个脱贫村连成串。颜值在线的“彩虹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让沿途本就风景如画的村落愈加明媚动人。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贯通后,我们村的乡村旅游产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最近一到节假日,我们参与打造的冠山驿站就会迎来大批游客。我们为游客提供尽量丰富的体验内容、优质的配套服务,游客发的朋友圈、抖音短视频无形中为我们的乡村旅游做了推广、宣传。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产业振兴带动了乡村全面振兴。”冠山镇杨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冀永生说。
沿线的传统村落里,昔日被忽视的美景、被遗忘的历史重回人们的视野,传奇、惊艳。巨城镇岩会村近年来大力发展红薯产业,因地理位置较偏、交通不便,红薯销售一度成为困扰村民的难题。今年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一开通,游客络绎不绝,不仅红薯被预订了很多,连小米、南瓜等农产品也卖了不少。村民惊叹一条路带来的变化,人人摩拳擦掌,开农家乐的、开小卖部的,劲头十足。
岩会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翟宝平说:“旅游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的贯通,为俺村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来了宝贵机遇。我们的目标是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把俺村打造成集采摘、垂钓、漂流、康养、民宿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文旅融出新天地,且以诗意共远方。
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平定段探访一个个传统村落,一路欣赏自然美景,一路倾听历史传说,一路见证乡村振兴的累累硕果,清晰地感受路对于开放的重要性、路对于发展的牵引力。
目前,平定逐步形成了以关隘文化+山水+古村落游的娘子关片区为龙头,山水风光+古村落游的冶西片区、红色文化+古村落游的东回片区、书院文化+文化产业游的冠山片区、地质遗址+古村落+红色文化游的岔口片区、莲花山+药岭寺+浮山人祖文化自然风光游的张庄片区同步推进的旅游发展格局。
从一个个散落大山之间的景点,到如今齐头并进的全域旅游模式。路如彩练,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不光串起了散落在绿水青山间的村落、景区,也助推了交旅融合,更架起了通往乡村振兴的“桥梁”。
创新引领 非遗保护多面开花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
郭兰英一首《夸土产》让平定砂器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平定砂器历史悠久,紫砂资源蕴藏丰富。歌谣中唱到的砂锅,就是平定砂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如今,砂器已成为了平定的一个文化符号,走出三晋大地享誉五洲。
可回想数年前,“砂器之乡”坐拥数亿吨紫砂储量,却因相关从业人员的匮乏,让平定的砂器发展陷入了困境。
谋定思变,平定县果断决定“牵手”宜兴——自2017年起,“南宜兴·北平定”紫砂产业发展论坛连年举行,论坛不仅带来了宜兴的大师工匠,更翻开了平定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特色专业镇,平定县砂器(紫砂)文化示范区打造了一个集产业展示、产品销售为一体的集聚区,并为更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砂器从业者提供了技术提升、市场营销和销售渠道扩展等方面的指导。目前,入区工作人员100余人,专业艺人150余人。产品涉及紫砂、砂器、陶瓷3大类。砂器产品以平定砂器、平定紫砂、平定砂锅、骨质瓷器、普通瓷器几大类为主。
不仅如此,以平定砂器为代表的各类文化产品也正在走向市场、走出国门——莹玉陶瓷,是平定县砂器规模化生产龙头企业,公司创立于1986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国内知名陶瓷企业,拥有8条生产线,主要产品有高档无铅骨质瓷、璟瓷、锂质瓷、健康抗菌功能瓷、日用普细瓷、紫砂、工艺美术瓷七大类上千个品种。公司现有职工1000余名,于1996年开展出口业务,目前是我省较大规模的外向型陶瓷生产企业,连续三年名列全省服务贸易第二。
刻花瓷制作技艺是平定又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刀代笔,纯手工制作,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一气呵成,线条流畅,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但手艺若搭不上产业东风,就会面临传承困难等问题。
为了拯救这些传统手艺,平定县牵线搭桥,让传统手艺和当地旅游开花结果。如今,平定的景区随处可见刻花瓷“端庄”的身影。“平定刻花瓷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刻花瓷非遗传承人张文亮对未来充满信心。
本版文图由苏晓晨、刘胜及平定县新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