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
“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每一项重大改革措施的施行,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最重要的还是要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秋季学期伊始,晋中市榆次区修文镇中心小学校长范妹锁感慨地对记者说。
范妹锁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获得者,从教多年,他说自己体会最深的就是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薄弱学校改造、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阳光编班、均衡编班、教师定期交流、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一系列举措的施行,让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农村孩子有了更多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还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带来的实惠。”他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领袖殷殷嘱托,为了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发展成果,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年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近一倍,年均增长5%以上。特别是为了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优质公平,我省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入园难、入园贵”“城镇挤、农村弱”“择校热、大班额”“放学早、接送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破解,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解决“城镇挤、农村弱”问题,我省以县为单位优化中小学布局结构,持续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校均规模从2012年的341人增加到2021年的55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全部消除大班额。建设认定约3000所普惠性幼儿园。实现每10万人一所公办普通高中,30万人口以上的县均办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需求。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我省实施“全面改薄”和能力提升工程,在城镇地区落实小区配建中小学校政策,农村地区建设改造1500余所寄宿制学校,新增学位10万余个,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更趋完善,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疫情期间,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成功实现“停课不停学”。如期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覆盖全学段,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到100%,“一个都不能少”取得决定性胜利。每一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都能享受同等教育权。2018年,我省成为全国第15个全省域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的省份,居于中西部前列。
我省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用改革推动教育向公平大踏步迈进。深化中小学招生改革,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同招”“超员随机录取”政策;普通高中实施“阳光招生”,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60%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普通高中跨县域招生计划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全面推行教育联盟、集团化办学等办学模式改革,覆盖全省学校6000余所,促进中小学校协同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全面推行,3.7万名公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上岗任教,成为支撑教育质量提升的源头活水;高考、中考综合改革正式铺开,五类主体评价改革深入推进……近年来,我省涌现出长治基础教育“十大行动”、学前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芮城模式”、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晋中方案”等一批全国典型。
2021年以来,“双减”政策在三晋大地扎实落地,全省2578所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注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施全方位监管。同时,通过丰富内容、拓展项目,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实现了校校全覆盖、时间保障“5+2”;实施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参与学生数达到7.76万人,有效帮助家长解决了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在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美好教育的期盼上继续不断迈进。
本报记者李林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