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0352-2050288
首页 > 能源工业 > 正文
大同多能源产业力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9-15 15:38:24 来源:大同日报
       三晋传媒网大同讯:9月初,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绿色未来——地热能产业发展论坛”在大同市隆重举行,这场盛会让全国目光再次聚焦到大同这片能源热土,“能源资源禀赋优越”“能源转型”成为众多专家口中的高频词句。
 
  扬优成势,强基聚能。煤电产业“减、优、绿”稳步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风光水储地氢”多元驱动的新能源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近年来,大同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扎实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大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加稳健。
 
  “大同是全国能源基地,有丰厚的能源‘家底’,煤炭储量占全国1/8,是名副其实的‘煤都’!毫无疑问,煤炭产业既是大同的基础性产业,更是大同市的支柱型产业。”市能源局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大同市主要“落笔”稳煤净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增产保供,大力推动煤炭绿色智能安全开采,筑牢煤炭供应“压舱石”。按照全省产能核增“应核尽核”“能报尽报”工作要求,申报产能核增煤矿11座,有序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大力推进5G技术智慧矿山建设,塔山、同忻两座煤矿列入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减人提效效果明显,本质安全得到强化。推进煤炭绿色开采试点工作,云冈矿充填开采项目、忻州窑矿无煤柱开采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生产,资源利用增强,效益大幅提升。提升煤电高效清洁利用水平,稳步推进全市煤电机组“上大压小”项目,积极推进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十年来,全市累计生产原煤11.72亿吨。截至2021年底,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0.7%。
 
  在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的同时,大同市加快推进光伏、风电、氢能、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同发展,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黑色向绿色转变。
 
  2008年,随着大唐左云五路山5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大同市吹响了绿色发展的号角,山风猎猎、叶片转动,转出了大同新能源产业全方位、全链条发展的新气象。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光伏领跑者基地、晋北风电基地陆续建设;云冈区、灵丘县入选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大同启迪云冈矿废弃巷道50MW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国网时代华电300MW/600MWh储能工程等项目入选山西首批“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阳高县—天镇县一带干热岩地热资源预可行性勘查”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浑源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稳步推进;西安隆基新荣600MW光伏+30MWh储能光伏平价上网项目等众多新能源项目并网发电……从2008年至今,大同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能源并网装机容量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大同市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了《大同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坚持主动靠前服务,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指导督促项目企业加快办理备案、用地、环评等项目前期手续。明确项目建设时间节点、目标任务,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机制,随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预计到2022年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超过火电,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5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5%左右,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上述两个指标的城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下一步,大同市将围绕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牢牢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政治责任,全力推动煤炭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积极谋划更大规模的采煤沉陷区新能源项目建设,同步加快全市电网优化改造步伐,推动转型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换挡升级。发展大能源产业,大同稳中有进、逐“绿”前行、步履铿锵、未来可期。(张彩峰)




 
责任编辑:薛剑飞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