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传媒网讯:初秋的夜晚,浑源古城灯火通明,商铺前高高挂起的红灯笼,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感。成群结队的游客漫步在古香古色的街道上,尽情享受着古城的万种风情。
浑源县底蕴深厚,历史绵长,遍布全县的古迹和文化景点像颗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北岳大地,成为全县发展旅游业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下半年以来,浑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壮大文旅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绿色转型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打造,通过统筹历史文物资源、自然山水资源、乡村文化资源,实施一大批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在增强文旅厚重感、延长旅游链条上狠下功夫,全力推动文旅振兴。如今,游客来浑源游玩,不仅能体验恒宗朝圣游、古城寻幽游,还能感受天路探险游、乡村度假游,更能触摸黄芪文化游、实景演艺游,全链条式的旅游精品路线,让浑源之旅倍感满足。全景浑源遍开全域旅游之花。
提升“颜值” 扮靓古城新形象
传承恒岳大地独有的历史文脉,弘扬浑源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2022年春节期间,经过多年建设打造的浑源州署开“衙”迎客,引起各界关注。随着这一集浑源文化展示、衙署场景演绎等全方位多功能文化体验景区的建成,浑源古城的文化内涵、历史情怀、人文精神得到显著提升,浑源在高质量推进文旅振兴的宏图中增添了一抹浓烈的色彩。
在推动文旅振兴进程中,浑源县将历史古城的复兴作为点睛之笔来打造,坚持“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发展思路,有效盘活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活文物”价值,植入恒山文化元素,再现浑源古城风貌,将历史街区打造成为游、购、娱一体式旅游目的地,大力提升浑源古城“颜值”,真正让来浑游客慢下来、留下来。
“古城美了、干净了,城市古朴的韵味浓了,曾经拥堵的道路通畅了,夜经济也发展好了,真有点儿大都市的感觉了……”今年暑假带着孩子回浑源老家的李女士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大变化。
为了提升古城“颜值”,浑源县委、县政府高质量编制了《浑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浑源县城区城市风貌规划》以及古城规划、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坚持古城保护、老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三线并进,对总面积10万多平方米的187栋建筑物外立面进行更新;开展“两下两进两拆一提升”专项行动,实施了20条道路提质工程,解决了县城主街道恒山南北路、永安东西街地下管网年久失修、功能滞后问题,实现管线入地、雨污分流,打造了具有浑源特色的照明、绿化设施;开通了恒山南路通往恒山景区的唐家庄阻挡路段,打通了县城与恒山景区的交通大动脉,去除了多年以来困扰在全县人民心头的“病”,修通了多条“断头路”;拆除县城内不协调建筑和消极空间共计3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4300平方米,拆除广告牌600余块、约1.58万平方米……在具体改造整治中,还邀请了国内顶尖设计院进行规划设计,植入恒山文化元素,再现浑源古城风貌。
全域开发 打造文旅新业态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景色真是太美了,风景秀丽,绿意满眼,连绵蜿蜒,清凉舒爽,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的田园风光。”盛夏时节,在浑源县青磁窑镇东葫芦头村,300多亩油菜花,漫山遍野,绿意葱茏,层次分明,格外秀美。三五成群的游客,或骑行小路上,或漫步花丛间,感受着浓郁的田野乡村游。
这个古韵浓重的民俗小村在大山深处,只有一条公路与外界相通,偏远的地理位置,使这个小山村远离了城市的喧闹,使游客放眼自然、心旷神怡。而村内吃农家饭、买当地土特产品、玩游乐项目,不仅大大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还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如今,在浑源县,像东葫芦头村这样具有特色的小村庄不胜枚举。
启动了总投资5亿元的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工程,开辟了长达80公里、贯通恒山13个子景区的“探岳之旅”天路,打造了全市首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神溪记忆》,建成了5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一码游浑源”全域通上线,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近年来,浑源县委、县政府以打造“全境恒山、全景浑源”为切入点,坚持把文化和旅游统筹起来谋划、与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一体推进,全力打造“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水景城联动、“一业兴、百业旺”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素有“塞上小黄山”之称的浑源县千佛岭景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景区内苍松翠柏、古木参天,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恒山108峰中一颗璀璨的明珠。7月1日,千佛岭乡拉开了旅游月的序幕,游客在此可以领略到浑源的秀美山川、旖旎风光,感受到纯朴的民风民情民俗,体会到“恒久北岳、厚道浑源”的独特魅力。空中草原、探岳天路、民俗客栈、神溪湿地、汤头温泉、骑行赛道……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度开发,一大批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游客在吸纳自然美景、畅游乡间赛道、感受四季交替的过程中,切身体验到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如诗如画美景。
依托黄芪 拓宽增收新渠道
7月的天,艳阳高照,蔚蓝的天空下,绿油油的芪坡上,小黄芪长势正浓。在浑源县官儿乡的山坡上,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里的芪农又迎来了采摘黄芪叶的时节,浑身是宝的土黄芪,根可入药,叶可入茶,边角废料皆可利用。
“恒久北岳灵秀地,厚道浑源黄芪乡”。近年来,被誉为“中国黄芪之乡”的浑源县按照“举文化生态牌、建特色休闲城、走旅游康养路”的战略部署,依托恒山旅游资源,深度挖掘道地药材资源优势,以黄芪产业发展为核心,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探索黄芪康养产业富民强县的新路径。目前,全县宜芪面积39.5万亩、有芪面积28万亩、规范化面积23万亩,年可采刨鲜芪2500万公斤,产值达5亿元。
走进浑源黄芪文化园,“初识黄芪”“国药芪珍”“芪诗医案”“恒山黄芪”“北岳芪农”“药食同源”……依次呈现的六大单元板块,图文并茂地展示着恒山黄芪的前世今生、发展沿革、药食价值、涉芪古方等恒山黄芪的厚重文化。据文化园负责人介绍,这个全国首家黄芪文化园集游览、体验、购销于一体,游客在这里可以参与黄芪生产、加工技艺体验,享受劳动成果和精神获得感。
黄芪羊、黄芪鸡、黄芪蜜、黄芪饲料、北芪菇、北芪耳……近年来,随着黄芪产业的发展,黄芪附属产品也不断开发,延伸了产业链条,带动全县黄芪产业大发展。“下一步,我们要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整合全县资源,充分挖掘‘恒山黄芪’的优势资源,按照‘标准化、高端化、精品化、品牌化’的总体要求,在良种保护及繁育、规范化种植、标准制定、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品牌保护等多方面多点发力,使黄芪产业成为发展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基础支撑。”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要把打造北岳文化旅游目的地作为浑源提振经济、转型发展的核心抓手,进一步放大世界名刹悬空寺、中华北岳所在地、中国黄芪之乡等‘金字招牌’的带动效应,突出文旅融合,持续规划和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点,让浑源成为全国游客慕名而来、争相游览、流连忘返的‘网红美景打卡地’……”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浑源县委、县政府确立了更加明确的奋斗目标。全县上下将齐心协力全力推进转型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先机、赢得优势,努力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速度更快的转型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薛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