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平堂 荣莉莉)朔城区福源学校,是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秋季开学第一天,该校把语文课搬到学校的文化长廊里,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课堂上,享受不同的感觉,看到不同的世界,了解不同的文化。
在校园北文化长廊,在由朔州文化和《二十四孝图》组成的文化墙下,老师们讲述着隋末唐初名将尉迟恭“拜师打铁,夜擒海马”“高阳投军,马邑起义”等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孩子们知道了门神就是尉迟恭,当再次听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时,当老师告诉他们朔州敬德公园有尉迟恭塑像时,一下子热闹起来……原来我们的家乡是这么了不起。
一个个挨挨挤挤的小脑袋,听老师讲述距今已800余年一座保存完好的金代艺术殿堂,就是他们口中所说的“大寺庙”时,无不惊叹,“我们生长在这块土地上感到无比的骄傲”。我们家乡不光有距今2万8千年的峙峪古遗址,还有了不起的张翰林和他的《大三字经》。”孩子们津津乐道听着,仿佛在名山大川中游历,在书海里遨游。
右玉是老师们讲述最多的一个地方,不光是因为杀虎口、走西口的名气,更多的是因为有右玉精神,这种精神像极了三尺讲台扎根农村教育、不忘初心教育报国的情怀、孜孜不倦教书育人的精神。
文化长廊的语文课,从讲述到写作,孩子们又是一个质的飞跃。“今天上午,荣老师和同学们迎来开学的第一课,zen么来到学校的文化长廊了?原来荣老师要来给我们讲文化长廊上的古时huo的事情。”王磊小同学在《开学第一课》作文中写道。“在这些长廊里我知dao了右玉精神,我们也要迎难而上,艰苦学习,为祖国做gongxian。”陶芸江小同学在《不一样的课堂》作文里写道。
(责任主编:赵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