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建强组织、配强干部,着力破解乡村人才匮乏的难题,兴县按照省委、市委本土人才回引工作政策要求,先行先试,2017年以来共为42个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3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15个城市社区和其余行政村引进本土大学生300多名,基本实现了全县行政村本土大学生“全覆盖”。2019年面向社会公开引进6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强化了“三基建设”,夯实了脱贫攻坚堡垒,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兴县坚持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通过用活政策鼓励优秀人才干事创业。一是专项资金保障福利待遇。在村挂职人员的报酬待遇按照公益性岗位标准执行,由就业资金给予补贴,补贴标准按山西省公布的兴县最低工资标准执行,通过专项资金兜底,充分解决了挂职人员的后顾之忧。二是积极鼓励创业反哺脱贫。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对返村挂职的本土大学生,有关部门在其创办小微企业、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其中,恶虎滩乡明通沟村村委主任刘艳军创办了兴县恶虎滩乡明通沟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修建了21个庭院养鸡的鸡舍,所产土鸡蛋每斤可以卖到15元以上。贺家会乡贺家会村党支部书记张月华创办的兴县贺家会乡贺家会村经济发展合作总社种植皂角80多亩,可带动16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建立健全政治激励制度。把返乡人才作为村“两委”换届人选的重要来源,利用村级组织换届的有利契机,将条件成熟的挂职人员择优选入村“两委”班子。截至目前,回引人才除10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8人当选为村“两委”成员外,其余全部挂职担任支部书记助理或村委主任助理,有效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活力不够的问题,为抓党建促脱贫、加快乡村振兴注入了力量源泉,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四是管理培养确保履职尽责。把返村挂职的大学生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加强管理、结对帮扶、实践锻炼、压实担子入手,让他们在农村工作实践中成长成才。同时将挂职大学生全部纳入村干部培训范畴,建立“4+1”帮带培养机制,由县委组织部、乡镇包村领导、村干部和本村党员同时联系帮带1名挂职人员,实行立体化帮扶,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引导挂职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当好所在村的远程教育播放员、政策法规宣讲员、农业技术推广员、矛盾纠纷排查员、档案管理员,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历练本领、增长才干;根据挂职人员专业特长和自身特点,建立专门档案库,有意识安排他们参与乡镇集中性工作和处理一些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把他们培养成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富型、科技服务型人才;将返村挂职视作基层工作经历,县里招录事业人员时,将设置专门岗位为其提供上升空间。(记者 刘小宇)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