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全国上下脱贫攻坚最关键的冲刺之年,在各地扶贫工作稳步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改革创新的扶贫新方式和新方法。
忻州市教育局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推行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策略,实施精神扶贫攻坚办法,扶贫工作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近年来,忻州市教育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引领,以教育扶贫统揽全局工作,全面落实委“1661”发展战和“3659”脱贫攻坚策略,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好精神扶贫主动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制定下发了《忻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打好精神扶贫主动战的行动方案》,扎实开展“小手拉大手”教育扶贫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引导家长、带动家庭、辐射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脱贫攻坚正能量宣传,以学生感染家长,以校风带动家风,以学风促进民风,从根本上解决了脱贫攻坚贫困群众思想精神层面的困惑,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全市脱贫攻坚在精神扶贫领域取得显著成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忻州市是革命老区,下辖14个县(市、区),其中国定贫困县有11个,集中连片特困县有6个。忻州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在破解脱贫难题、增强脱贫动力中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基层学校实际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手拉大手”主题活动,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各学校迅速制定活动方案,成立“红领巾扶贫广播站”,由学校政教处牵头,每周利用课余活动时间,重点围绕“争贫可耻、脱贫光荣”主题,组织一次“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主题广播,各班级广泛开展小板报活动,充分利用黑板报、校报校刊、电子屏、展板,举办“扶贫扶志我参与”系列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育扶贫中来,形成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育扶贫的浓厚氛围。
偏关县陈家营乡黑山村贫困户张成才,年仅44岁,因妻子离异,母亲常年有病,两个女儿正在上学,全家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家庭负担较重,他一度思想消沉,争当贫困户、拒绝“脱贫摘帽”。上二年级的女儿张彩经常有板有眼的对爸爸朗诵“脱贫致富贵在立志”、“人穷志不穷,穷则思变,穷则思勤”等顺口溜,时间长了,他也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积极主动谋求发展,2018年在乡政府的帮助下办起了养羊厂,目前共养优种羊200只,年收入预计可达4万元,争当贫困户的念头打消了,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保德县林遮峪乡元家山村的白金如一家,丈夫前几年去世,年仅45岁的她独自一人照顾着5个女儿,生活的重担和思想上的压力使这个女人精神失常,经常把4个孩子锁在家里,不让去学校上学,整个家庭风雨飘零,令人担忧。林遮峪中学在脱贫攻坚进校园主题班会中获悉这一情况后,马上和教育科技局,乡政府、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沟通协调,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最后四个孩子都顺利到林遮峪中学就读。考虑到孩子家庭的特殊情况,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林遮峪中学校给四个孩子当起了家长,专门安排了班主任及各科老师,排好时间表,利用闲暇时间给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和系统的学业辅导,节假日也安排专人照顾孩子们的起居生活。如今五个孩子中的老大考上了太原师范学院,姊妹几个积极上进、性格开朗,孩子母亲的精神状态日渐好转,可以说,通过小手拉大手,改变了一个家庭六个人的命运。我们坚信:教育扶贫使白金如的生活得到了有力保障,她的五个孩子通过努力奋斗一定会拥有出彩人生。
河曲县教育科技局对“小手拉大手、脱贫一起走”主题活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专门成立了六个核查工作小组,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对全县13个乡镇,158个贫困村,仔细入户调查研究,对适龄学生在校在园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排查,特别是对疑似失学儿童个体情况进行了逐户逐人排查。对全县的残疾儿童根据不同类别与等级采取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的形式来保证他们正常接受教育的权利。对确实不能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有一定接受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指定帮扶学校,指派结对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活动,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志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学期初由帮扶学校送课桌、送教材、送学习用品,同时选派责任心强、热爱残疾学生、思想业务水平较高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每月至少入户两次,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残疾儿童的认知能力、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确保了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当前,忻州市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冲锋冲刺的阶段,市教育局要求,在学校广泛开展少先队活动,以“脱贫攻坚我有责”为主题,精心谋划,打好“小手拉大手”活动“组合拳”,让贫困家庭学生宣讲自己身边主动脱贫的人和事、宣讲扶贫政策,并通过家长群、班级群把开展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主动向家长延伸、向社会扩散,唤醒贫困群众的致富动力,助力解决“精神贫困”难题,以实际行动主动脱贫。
一是开好家长会。学校利用开学、宣讲等集体活动的时机适时组织召开家长会,以“争贫可耻,脱贫光荣”为主题,旨在触动贫困户的思想意识,唤醒贫困户的致富动力,引导贫困户的实际行动。让广大家长们了解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转变守贫固贫的错误思想,坚定脱贫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说好悄悄话。呵护每一位贫困生,给予心理辅导和干预。贫困生大部分学生存在人穷志短、因贫自卑的心理,部分学生整天沉默,缺少活力,缺乏自信,学习生活士气低下。为此组织教师参加了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进一步充实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干预水平。适时对学生心理实行集体辅导和个别干预。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每一位贫困生。
三是用好小广播。每周利用课间操时间,播报脱贫材料,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脱贫事例,树立“争贫可耻,脱贫光荣”的观念。
四是写好小板报。利用校园板报、墙报、展板,宣传为“奋斗光荣、懒惰可耻”等主题内容,让脱贫政策知识浮现于每一双小眼睛。铭记于每一颗小心灵。
五是做好小喇叭。在老师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每一名小嘴巴都向大嘴巴进行了宣传讲解,每一名小手都牵起了他深爱的大手。在小嘴巴的“游说”和小手的拉动下,大手动了起来,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举办此次“小手拉大手”精神扶贫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深入发掘和广泛宣传发生在学生和家长身边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先进事迹的榜样引领作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和市情民情教育,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奋斗光荣、懒惰可耻”的正确观念,在广大青少年中宣扬“扶贫光荣、积极参与”的先进典范,在贫困户中大力弘扬“自强自立、团结奋进”的家庭文化,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争贫可耻、脱贫光荣”的道德风尚,助力解决“思想贫困、精神贫困”的重难点问题,形成学生带动家长、家庭带动社会的辐射效应,唤醒贫困群众的致富动力,以实际行动主动脱贫,确保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实现深度教育扶贫助推根本脱贫的终极目标。(郭君姝)
(责任编辑:张锦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