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扶贫攻坚 > 正文
【决战完胜 脱贫攻坚】找准切入点 蹚出新路子
——稷山县清河镇“三措并举”助力脱贫增收
2020-07-30 10:08:23 来源:山西日报

  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稷山县清河镇牢固树立“军令状”“交总账”意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实施分类施策“三措并举”,以“减贫增收”为目标,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蹚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脱贫增收新路子。截至7月中旬,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387户1067人,已有385户1062人实现了脱贫。

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脱贫攻坚

  荆庄村贫困户崔引明家里有3个孩子上学,妻子残疾。“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崔卫蛋邀请专家上门进行桃树技术指导,帮我办理了小额信贷。不到两年时间,家里年收入达到了10万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崔引明说。
  稷山县清河镇有14个行政村,耕地面积7.7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有5万亩。该镇通过党员活动日、党员微课堂等载体,创新“党建+”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为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目标,我们坚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持续发挥党建优势,推动各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地生根。”清河镇党委书记赵东杰说。
  近年来,清河镇党委实施“党建+扶贫”,促进脱贫致富;“党建+服务”,破解发展难题;“党建+项目”,发展集体经济,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镇镇村两级书记狠抓扶贫,实施了脱贫攻坚“535”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优化提升,督促知责明责、扛责尽责,层层压实责任,培养了一批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主战场上“心中有责、眼里有活、手上有招”的优秀干部。
  清河镇还吸纳农村致富能手、退休干部、专业人才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持续开展“每月17日”扶贫活动,充分发挥镇村干部、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扶贫志愿者协会4支队伍的力量,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镇扶贫志愿者协会积极筹措资金,组织捐款7.3万元慰问贫困户80余人,资助4名大学生1.6万元。

聚焦产业发展
提升脱贫成色

  产业是稳定脱贫的根本。清河镇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和金刚石刀具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户“造血”功能。
  全镇推广设施农业,搭起“致富桃果棚”,引导贫困户调产增收、脱贫致富,促进油桃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全镇已发展鲜桃面积2万余亩,占到全县鲜桃面积一半以上,年鲜桃产量4000万公斤,产值4108万元,涉及贫困户116户630余亩。
  金刚石玻璃刀是传统特色产业,该镇积极引导和帮扶贫困户进入该行业。通过精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品牌化提升、规模化发展,该镇金刚石加工户累计发展到80个,其中32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脱贫。
  集体经济壮大就意味着强村富民。目前全镇14个行政村中已有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有3个村还实施了集体经济项目。荆庄村依托金刚石刀具加工生产项目,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8万元,带动就业60余人,其中15个贫困户实现了不离村就业,拓宽了贫困户就业渠道。

进行分类施策
拓展脱贫成果

  三面环沟,一面丘陵,6000亩贫瘠干旱的土地如何种出“金蛋蛋”?三交村党支部、村委会精心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形成了680户参与,5000亩黄芩、柴胡、远志等集中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
  三交村种植基地还在扩大,如今该镇已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8059亩,亩产量500公斤,年产值1120万元,涉及贫困户51户335亩。
  发展产业,必须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并且得到群众认可。每一个产业的推广,清河镇村干部都要和群众算账,讲清因地制宜实现就业、发展产业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市场行情和投入产出账。一笔笔脱贫账,一本本增收账,算得群众心服口服,算出依托自身优势、在产业上做文章的共识。
  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于技能强、产业优的贫困户57户215人,该镇向他们积极推广温室鲜桃种植技术和标准果园管理技术,进行金融扶贫和生态经济林奖补,解决缺资金、缺技术难题。对技能不强、产业不优的贫困户146户503人,加强与劳务用工单位的协调,进行专业政策和技能培训,确保技术有保障、就业有渠道,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对政策兜底、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84户349人,加强农村低保、养老保险、五保供养等社会救助,应保尽保,完善大病兜底保障机制,落实好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解决因病致贫难题。

记者李宁波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