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扶贫攻坚 > 正文
打通生命线 走上幸福路
——兴县瓦塘镇交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2020-09-23 09:01:24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这条路(瓦裴公路)真是一条救命的路啊”。这是兴县瓦塘镇任家湾村民任志勇今年常说的一句话。

     老人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今年已经85岁高龄,亲眼见证了这块土地的诸多变化。今年清明节前后,女儿从太原回来探亲,在村里住了一星期,突然心脏不舒服,被紧急送往县医院,由于送得及时,女儿转危为安。这要是放到过去路不通的时候,从村里要过七八道河,才能到镇上坐车到县里,一定会耽误病情,幸亏有了新修的公路,一路才能畅通无阻。

提到这些,老人的眼睛不由泛起泪花。

“为村里的乡亲们做点事”

     老人说的“瓦裴公路”是指兴县瓦塘镇从瓦塘村到裴家川口村的一条新建乡级公路,沿岚漪河畔而建,过境8个行政村,其中有7个贫困村,涉及人口2971户8906人。在过去,沿线村民出门只能先绕山路去到镇里,然后搭车再去县里,出一趟门就要起个大早。恶劣的交通条件不仅严重制约着沿线村民的出行,更让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遥遥无期,大家对这条公路已经期盼已久。

     2018年10月16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协调争取下,瓦裴公路建设正式启动,困扰几代人的难题将在新时代被破解。由于涉及拆迁征地,村民对于修路虽然支持,但面对征占自家土地的时候又提出一万个不理解的理由,让征地工作迟迟打不开局面。在瓦塘镇主要领导的带领下,镇村干部走村入户与村民沟通交流,广泛听取村民意见、耐心说服教育,很多时候晚上十二点以后还在做村民的工作。经过一个多月早出晚归、夜以继日的努力,瓦塘村公路项目征地拆迁如期完成,为瓦裴公路征地拆迁顺利完成做了良好的铺垫。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沿线村民逐渐改变了征地时寸步不让的态度,工程建设逐步加速。

     公路的建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75岁的高康全是县交通部门的退休干部,为帮助项目建设,接受返聘到施工一线负责协调及技术监理指导,两年来一直驻守在建设工地,虽然经常会因老百姓的不理解惹得脸红脖子粗,但为了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他总是耐心地将各类问题圆满解决,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面对这些,老人很淡然地说,村里的乡亲们不容易啊,就想为大家做点事!

“好日子才刚刚来,未来可期”

     这些天,裴家川口村又迎来不少旅客,渔家饭店的老板裴俊伟正忙着招呼客人,全家都忙个不停。提到瓦裴公路带给村里的变化,他感受颇深。早些年,他一直在外打工,也没积攒下多少钱。前几年在家人的支持下,回村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农家饭店,但因为路不通,生意很不景气。咬着牙坚持了六年,终于等到这条路修通了,饭店紧邻着公路,生意一下好起来了。如今,他一边打理生意,顺便经营一些当地特产,收入比外出打工多,小日子越过越红火,父母妻儿都在身边,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村里如今在打造旅游乡村,沿黄公路也在旅游开发,好日子才刚刚来,未来可期啊!”

     裴家川口村是当年的黄河古渡口,黄河到这里水势平缓,地形开阔,是天然的优良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一片繁荣景象。尽管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和红色文化底蕴,但裴家川口却是一个纯农业村,村民主要以务农为主,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是典型的贫困村。几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裴家川口村民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元,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更是达到8500元。2019年,该村被确定为沿黄旅游示范村,是兴县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随着瓦裴公路及沿黄旅游公路的建成通车,便捷的交通网络将助力该村的美丽乡村更好更快发展,不仅能实现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还能带动300余贫困人口从事旅游配套产业,带动500余贫困人口增收,预计人均增加收入1万元。

     瓦塘镇党委书记王志辉认为,瓦裴公路的建成,不仅让全镇形成了互通、便利、高效的交通网络格局,也彻底解决了公路沿线村民的出行难问题,促进村民脱贫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破零,助推全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畅通的道路让沿线各村农业产业大大收益,各类土特产、农副产品都能更加便捷的运送出去。在任家湾村,贫困户任增茂的养蜂基地今年产量极高,在往年,受交通制约,上好的枣花蜜都卖不上好价钱,如今,任增茂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将产品卖出瓦塘、卖到县城,极大地增加了他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裴家湾村,村集体合作社成立的传统酿造醋已经完成前期工作,生产车间已经初具规模,不久之后将正式运营……

道路通,人心顺。

     前不久,在陕西师范大学读书的辛志霞趁着暑期从县城回老家看爷爷奶奶,提起之前在山里的牛家洼村,悬崖、碎石、缺水是姑娘最深刻的印象,想洗个头都不方便,就盼着能有一条好走的路。如今村里易地搬迁到山下公路边,房子宽敞了,还装上了自来水。望着家乡的风景,姑娘连连按下快门,要把这些瞬间转发给同学们看。

     “这不仅是救命的路,更是回家的路。”据任志勇老人讲,他的12个孙子外甥都在外边上班上学,小时候每年孩子们假期刚好遇到封河、开河、雨季,交通不便、生活也不便,眼巴巴地盼着孩子们回来,又不希望他们回来受苦。现在路通了,儿孙也经常回来,就想着自己要好好多活几年,共享天伦之乐。

     这条路凝聚了三代人的梦想。老人说:没想到呀,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路修通,我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刘宪芳)

(责编:曹二勇)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