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2019年3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在连续4个月下滑之后,3月CPI同比涨幅反弹至2.3%,时隔3个月后重回“2”时代;PPI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年初物价形势总体稳定,温和通胀延续,4月和5月猪肉价格可能继续上涨,CPI环比存在一定上行压力,基数效应下,年中CPI或将迎来高点,不过通胀风险依旧可控,全年CPI仍会维持在3%以内,预计在2.5%左右。此外,温和通胀不构成货币政策硬约束,因此不会对货币政策带来太大冲击,稳增长仍是首要目标。
食品价格成CPI上涨主要因素
数据显示,CPI由上月环比上涨1.0%转为环比下降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3.2%转为下降0.9%,影响CPI下降约0.1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0.2%,影响CPI下降约0.18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1%,影响CPI上涨约0.82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8%,影响CPI上涨约1.46个百分点。在推动食品CPI的诸多因素中,鲜菜、鲜果、猪肉是主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处长董雅秀表示,在食品中,春季是蔬菜上市的淡季,加之受多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较快,同比上涨16.2%,影响CPI上涨约0.42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5.1%,为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影响CPI上涨约0.12个百分点。
“在非食品中,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居住价格分别上涨2.7%、2.4%和2.1%,合计影响CPI上涨约0.94个百分点。据测算,在3月份2.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董雅秀说。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表示,翘尾因素上升和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是CPI同比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春节长假之后消费旺季结束往往导致物价走弱,呈典型的季节性波动。3月CPI环比下降0.4%,食品和非食品价格环比都是负增长,形成较低基数,造成CPI同比涨幅扩大。食品方面,春节过后主要食品需求减弱。由于去年3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4.2%形成低基数,导致今年3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扩大到4.1%,比上个月上升3.4个百分点,是拉动CPI同比扩大的重要原因。”连平说。
PPI方面,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同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市场担心的通缩风险明显减弱。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祁宗超表示,3月份国际原油价格继续攀升,对PPI同比增速形成一定的拉动。另一方面,基建投资和地产投资均有所回暖,同时从PMI生产指数大幅反弹看,节后随着企业的陆续复工,工业企业生产动能有所扩大,对钢铁、水泥等工业品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猪周期开启或继续推高CPI
受对今年猪肉价格上涨预期影响,多家机构表示猪周期已经提前开启,并可能会继续推高CPI走势。不过,尽管通胀中枢会比去年有所上行,但整体压力可控,全年CPI仍会维持在3%以内。
“猪肉价格同比连降25个月后首次转涨,未来需要重点关注猪周期的影响。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跌至新低,非洲猪瘟疫情也对生产供给形成冲击,未来猪肉价格可能还有上涨趋势。受翘尾因素和猪周期的影响,二季度CPI同比涨幅可能仍会上升。”连平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考虑到生猪疫情可能引发后期猪价上涨,未来几个月CPI可能继续温和反弹。不过,规模养殖企业的生猪出栏均重在今年一季度持续上升,折射出生猪供应实际上并没有像市场认为的那么紧缺,因此年内CPI破3的可能性不大。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认为,4月和5月猪肉价格将继续上涨,假期消费需求旺盛,CPI环比仍然存在一定上行压力,在基数效应下年中CPI将迎来高点。CPI全年中枢预计在2.5%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赫预计,CPI全年趋势将呈“N”字形,即3、4、5月份成上涨趋势;6到10月份在减税效应和高基数影响下,将呈现下降态势;而11、12月受猪油共振影响,将再次走高,全年中枢将提高到2.5%左右。
对于PPI走势,连平认为,二季度PPI有望小幅上升。“宏观政策趋向积极、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带动需求改善,特别是基建投资的力度加大,对工业领域的带动作用有望持续显效。”
稳健货币政策仍将延续
多数机构认为,整体来看,通胀温和上行不会改变和制约货币政策的方向,不过有机构认为,年末货币政策在节奏上预计会有所变化。
“由于整体物价涨势温和,也不存在高通胀压力,不会对宏观政策调控带来制约。”连平说。华泰证券李超团队指出,如果猪肉价格上涨引发通胀上行,央行大概率会提高通胀容忍度,首保稳增长目标。
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孙传旺看来,CPI与PPI同比均出现小幅上升,扣除食品价格因素后,两者差距进一步缩小,表明消费与投资的内外部环境正在改善。控制通胀不是短期货币政策关注的主要方向,未来仍应保持相对稳健的总基调并兼顾货币流动性进行适度微调。
“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小微企业融资贵问题依旧严峻等方面影响,货币政策不会改变稳健的方向,但通胀上行可能会影响货币政策的节奏,年末流动性可能趋紧。”李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