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753796319
首页 > 健康卫生 > 正文
脊遇 · 微创 | 治疗腰椎融合术后的“ 邻椎病 ”
2022-05-26 20:58:30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王建宾)

什么是术后“邻椎病”

  脊柱融合节段的上或者下一节段的退变,包括椎间盘退变(突出或者脱出)、黄韧带增生肥厚、关节突增生内聚、腰椎不稳等,其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发生率约占7.8%,是开放内固定手术的长期潜在并发症,ASD又被称为邻椎病。

为何融合术后易发邻椎病

  融合节段丢失其活动度及椎间弹性,应力分散到邻椎,加大相邻节段的运动量和压力,如:正常情况下我们是五个间盘承重,融合后变成四个或者更少的来承重,很快就累出问题了。


(开放融合固定术)

病案分享

  近日,段氏正骨微创医院脊柱微创团队诊疗一例“邻椎病”(ASD):女 54岁,患者在2年前因“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外院行“腰4-腰5的开放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然而在5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腰部憋胀不适伴双下肢后外侧痛麻,偶尔抽搐,久站及活动劳累后症状加重来我院诊治。
  马主任结合患者病史,诊断为:腰3-腰4继发性的椎管狭窄(ASD邻椎病)


(黄韧带增生肥厚)

  腰椎管狭窄三大因素:在腰椎退变的基础上,突出的椎间盘,增生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导致腰椎的椎管管狭窄,从而压迫脊髓神经所产生症状。


术前 (关节突增生内聚)术后

  马主任表示:其实第一次病发时完全可以不用做开放手术,微创既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首选开放。
  能保守不微创,能微创不开放,实在是病情需要该开放再开放,这是马主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直坚守的基本原则,也是阶梯治疗原则。


( 患者术前术后走路身体变化 )

 

  ASD是脊柱科医生重点关注思考的问题,尤其近几年脊柱微创内镜技术的成熟发展,越来越多的此类患者门诊屡见不鲜,微创内镜技术对于解决邻椎病(ASD)是一种非常优势的治疗手段。


微创内镜技术解决邻椎病(ASD)

常规手术
开放手术
椎间植骨融合
椎弓根钉棒固定
减压彻底
全麻
风险并发症大
脊柱内镜
微创手术
椎间孔路入
不融合椎体
保持脊柱活动度
损伤破坏性小
局麻
减少风险并发症
段氏正骨微创医院
我院脊柱微创专家

荣誉称号

1. 北京武警总队第三医院,骨科脊柱微创组长
2. 中华中医药学会软组织损伤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成员
3. 任中西医结合脊柱微创学会青年委员
4. 中华脊柱脊髓研究所青年委员
5. 北京椎间孔镜技术培训基地技术指导
6. 个人独立完成椎间孔镜手术8000多余例,技术精湛
7.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症上创造了零事故的骄人成绩
8. 创建微创团队全国1000余人“椎间孔镜BEIS技术交流共享平台”及“椎间孔镜BEIS技术交流精品群”,分享手术经验。

(责任编辑:张文杰)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