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中国人知道“中国氢弹之父”,却不知道他是谁!
2019年1月16日13时35分,于敏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3岁。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发布讣告时,在于敏的名字前加了8个身份,每一个都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技奖、改革先锋称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获得者。
他二十八载隐姓埋名,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
有着几乎相同经历的,还有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黄老的秘密身份被隐藏了30年,这30年间,他没有回过家,父亲到死都没有再见一面。家人不知道他在做什么,就连到了同一个城市都不能相会,气得拒收他的来信。
无人知晓,他独自一人承受着误解,有时甚至欲哭无泪,只因肩负着重要使命,离国家秘密最近;赫赫无名,90多岁的他被习总书记亲自搀扶着坐到身边,是值得所有人致敬的民族脊梁!
有人说,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就必须保持一颗单纯的心。和一些人“为功名”、“挂虚名”、“抢头衔”不同,于敏、黄旭华把功名利禄看的很淡。这是一种谦逊、一种品德,更是一种纯粹。于敏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淡泊者、宁静者。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身处寂寞之道,若无纯净之心、赤子之情,面对一藏就是30多年的考验,试问有几个人能抗得住?然而,反观当今的一些人,脑子里想着招财神、当大官、捞好处的所谓“这家”“那家”,沉迷繁华,忙于谋利,赚取名声,早已经失去了本真、忘记了本职、荒废了本事。于敏、黄旭华、袁隆平、李小文等“甘守寂寞、安于清贫”,“沉迷事业、不慕浮尘”,“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心境、举动和形象对于那些“追求浮华虚荣,沉醉喧嚣尘世”的人,犹如当头棒喝,催之警醒。
“甘于寂寞”,此中之寂寞不是“孤寂”,而是一种节操、一种品质,一种排除杂念、清除贪婪的精神境界。“甘守寂寞”不是挂在嘴上的“禅语”,是要面对常人无法面对的孤独,付出常人无法付出的努力,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煎熬的。正所谓“放情者危,节欲者安”。尤其是在当前环境下,他们“当为秋霜,无为槛羊”,不束缚于私心杂念,不受制于贪欲繁华,不屈服于诱惑侵蚀的精神值得学习坚守。(王 慧)
(责任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