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丽是荼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看上去年龄不大的她,已经从事茶叶生产销售工作有十来个年头,事业也做的小有成就。2018年,事业成功的董秀丽不忘家乡,选择回到家乡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她把创业积累的资本,投入到家乡的“三农”发展上,建立了临汾最大的蒲公英基地,累计投入100万元,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生态环境的优化。
事情得从2018年春节说起,这一年春节,董秀丽回到自己的家乡关王庙乡下川村。当看到进村的路还是那么窄、村里大多还是低矮的房子上窑洞、连绵的云丘山依然贫瘠、乡亲们收入微薄后,董秀丽想为乡亲们办点实事儿,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现状。
她想到了家乡满山的蒲公英。几年来,在南方做茶叶的过程当中,董秀丽攒下了一肚子的茶叶生产销售经。随着市场的需求,蒲公英茶也成为人们的营养品,且一度供不应求,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集药用、材用、食用一体。如果在自己的家乡打造一款特色蒲公英茶,用这样的产业去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去挣更多的钱,过上更好的生活,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而且,自己的家乡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别适宜蒲公英的生长,尤其是野生蒲公英更是漫山遍野,无人利用,怀着对家乡资源优势的了解,董秀丽决定做“垦荒人”,让成片的蒲公英为美丽乡村、富裕乡亲而茂盛。
说干就干,2019年初,董秀丽回乡成立了关王庙乡荼济蒲公英茶厂,公司将“荼济”与“蒲公英”完美结合,成功研制生产出荼济野生蒲公英系列养生茶,进行野生蒲公英种植、加工、销售。
荼济蒲公英茶厂的成立之初,人员全部是在当地吸纳的留守妇女,茶厂为下川村及其他村的10多名村民提供就业,除了工资日结,还有免费午餐,个别身体残疾的村民,被安排到一些轻松的岗位工作。刚刚上手新的工作,她们几乎对茶叶制作流程都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董秀丽都是手把手教、尽快让茶厂员工熟悉茶叶制作流程。
经过三五个月的教授,目前茶厂员工对蒲公英茶及其他院茶叶制品的制作流程都能娴熟了,以及达到了产品要求。
茶厂建立起来了,员工技术娴熟了,可是原材料确供不应求,董秀丽就发动周边群众上山采集野生蒲公英的同时,她又与村民签订了产销合同,试种了几亩蒲公英,为了能让农户了蒲公英种植技术,董秀丽经常要去看一看种植情况。
第一次种的时候,种得太密了,经过董秀丽的指点,目前试验田的蒲公英长势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种植第一批蒲公英获得成功,也给农户带来了不小的收入。现在,方圆有800余农户,在做这件事情,大家都去采茶,采下的野生蒲公英由茶厂全部回收。今年预计的年产量是10万斤鲜叶,10斤鲜叶炒一斤干茶,也就是1万斤干茶。
关王庙乡荼济蒲公英茶厂目前已经初具规模,成功研制生产出荼济野生蒲公英系列养生茶,公司为临汾市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员,每年销售各种茶产品5000余公斤,具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 “飞艺多宝”“荼济”“ 钱串子”等商标,并与云南勐海茶叶有限公司陕西泾阳茶叶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系列定制茶。
董秀丽让蒲公英与茶完美联系,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选用品质卓越的野生蒲公英,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在下川村,村民们都很感激她的付出,把她当自己人,这是对她始终保持纯厚本色的肯定,对她办实事、做好事的感激。
迄今为止,董秀丽在茶厂的投入已经超过100万元,其中大部分钱以租金、蒲公英收购、建设和劳动用工的报酬等形式直接进了村民的腰包。
董秀丽说:“今后我希望能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自己的销售渠道这种平台,让蒲公英带领更多的老百姓,一起跟我发家致富,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董秀丽的蓝图里,公司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将本着济世救人的初衷,继续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开创新局面,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实现企业增效,农户增收,在关王庙这块土地上,早日把企业做大做强,帮扶当地贫困群众能用勤劳的双手撑起脱贫致富的梦想。(赵学荣 孔志华)
(责任编辑:王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