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居——陶唐峪乡义城村
陶唐峪乡义城村位于霍州市东南,霍山脚下,总面积6平方公里,全村有居民284户1356人,耕地面积2500亩,主要以农业为主。
说起义城村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水经注》中记载,西周初,周武王封其弟叔处于霍,建霍国,是为霍叔,与管叔姬鲜、蔡叔姬度同为周初三监之一。公元前661年,晋献公灭霍国,末代霍君霍公求逃到齐国避难,其子孙流亡各地,并皆以祖先封地霍为姓。这一年,恰逢晋国大旱,民不聊生。掌管占卜的官员说,这是霍山在作祟,山神无人祭祀的缘故。晋献公只好遣使赴齐请霍公求回国专祀霍山,后来晋国才又获得好收成。传说晋献公为求得风调雨顺,特赐专司祭祀霍山神的霍公求小城一座,霍公求为了当地子民不受天灾之苦,不计前嫌,携其族人,经年祭祀,从不间断。当地人对霍公求的所为,感其义气,故将此祭祀之地名曰“义城”,流传至今。
1996年,义城村两委班子在交通便利的义坪路两侧按照50年不落后原则,高标准规划并启动了义城新村建设规划项目,新建了农贸市场,争取到了陶唐峪乡中学的落户,义城新村成为陶唐峪乡文化经济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大力发展了苹果种植、中药材种植、肉猪养殖、核桃种植等,进一步推动了全村经济,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引导下,面对新形势,敢于创新的义城村人又把目光瞄准了旅游产业,他们结合义城峪的自然景观优势,以霍山神的远古文化传说、浓厚的祭祀文化为依托,大力开发霍山神园旅游产业。
走进义城村,远离城市的喧嚣,仿佛置身于一幅泼墨画中。在葱翠雄伟的霍山脚下,一座座各个时期的旧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悠长的小巷,斑驳的老墙,古老的石槽,光滑的旧石枕,沧桑挺拔的雷劈树……此时此刻,所有的一切都不动声色地与这个时代产生了间离的效果,行走在这旧日的时光中,让人久久不愿离去。
岳雄大殿即霍山神庙。霍山神庙庙身用琉璃镶嵌,跨度极长,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殿内供奉观世音菩萨、药王等诸神像,个个神目闪闪,慈眉善目,喜色盈眶,栩栩如生。庙后有传说中的“宋家泉”,如今仍泉水汩汩,流水不断,饮之香甜可口,沁人心脾。
霍山神石像遗址:在新落成的霍山神石像前方70米处,有一块方形的大石头,上面刻有纹理清晰的图案,也就是远古时代的霍山神像,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甲骨文图像,现重新朔造的霍山神石雕像就是根据这一图案设计雕刻的。
霍山神是东方天帝的次子,生于黄帝时的戊丑年,封地在冀州之域,掌管海内名山,为此天帝赐给他半圆形的玉壁和黄色的服装,以象征其威其德,东方天帝和南方天帝的儿予以及北方天帝和西方天帝的部属,都要听从霍山神的管理。
根据霍山神很多美丽的传说,义城村人集全村之力,2009年修建了巨大的霍山神雕塑像,以佑村民。
霍山神像,通体高23.46米,拟霍山主峰老爷顶海拔高度2346米。神像附近有一神柏树,其形如伞,若华盖,四季常青,传说产籽不能育苗;神像底部有祭台、大型香炉等设施,可供游客祭祀。古霍山神石像到新塑霍山神像距离为70米,寓有“霍山神是诸神之首”,辖古霍州、灵石、古县、安泽、沁源、介休、洪洞七县之意。
在义城村东有一间水磨房,长形的梁柱架中间用结实的铁链悬吊着厚重的石磨盘,它与下磨盘磨合在一起,由水轮驱动,展示民间以水为动力进行磨面的传统工艺。村里的人告诉我们,很久以前,这里曾有很多的水磨房,当时人们主要靠它们磨制面粉,经过时代的变迁,有了电磨,原先的水磨房只留下这一个,村民有时也会用它来磨制杂粮,品尝最原始的“绿色食品”。
《霍州志》记载,道光年间,义城村闫四宁之妻韩氏,于二十三岁丧夫,韩氏纺线度日,抚养子女,至死未嫁,其族为表其贞节,扬其精神,于道光十四年特建“贞节牌坊”,并题联,上联:治家唯有勤俭志,下联:立身长存贞节心,横批:行素位
义城小学创建于2006年7月,是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占地面积2304平方米,建筑面积1044平方米,教职工13人,6个教学班,学生150余人,寄宿生近百人。学校配备有微机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及音美体器材室,是全市有名的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蝴蝶谷也就是义城峪,因峪中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昼夜温差大,每年7月份成群结队的蝴蝶在此嬉戏,故得名蝴蝶谷,属自然林保护区。这里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瀑布洁白如链,挂在山崖。初秋时节,沿着静谧的小径,步入谷中,路边无名的小花尽情展示着它谢幕前的美丽,潺潺的林间泉水清澈见底,倒影着碧蓝如洗的天空,几朵棉花云悠悠然飘荡在天上。天空之下,是叠翠流金的山林,偶有几片或黄或红的叶子,在秋风的亲吻中落下,掉进溪流里,唱着歌儿快乐地随溪水向山下奔去!
(责任编辑:王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