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洪洞县赵城镇永乐村。 刚进村,醒目的文化墙便映入眼帘;文化广场旁的“善行义举好人榜”上,“永乐好人”绽放出幸福的笑容;音乐喷泉送来悠扬的歌声和清凉,不远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长廊,鲜花簇拥、绿荫遮蔽,老奶奶指着墙上的英雄故事正教小孙儿识字……
出现在永乐村的这一幅美丽乡村画卷,正是洪洞县今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缩影。永乐村紧靠108国道和南同蒲铁路,是该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广胜寺——明姜——赵城”循环示范圈的重要节点。
2018年,洪洞县被列入“山西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省级示范县”。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是洪洞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也是该县实施项目落地、社会向荣、民生提质、新区打拼和党建护航“五大战略”的重要内容,更是展示“华人老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今年以来,洪洞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强力实施组织领导带动、综合整治联动、重点项目促动、督查督导推动的“四轮驱动”模式,开展了新一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出动劳动力8万余人次,机械3万余台次,清理各类农村生活垃圾73万吨,整治黑臭水体141处,清理各类农业生产废弃物520处、2.7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该县强力打造了“县—乡—村”三级组织体系。在县级层面: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工作小组,并将16项重大责任细化分解至21家单位;在乡级层面:各乡镇党政领导为“一线总指挥”,成立工作领导机构,科学制订方案,逐块细化分解任务,逐项明确完成时限,逐条落实人员责任,强力推进实施;在村级层面: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通过抓清理、抓规范、抓建设,全面“治脏治乱治差”,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广、内容多、任务重的现实情况,该县确立了“点—线—面”的联动整治模式。强化重点带动。即:每个乡镇打造至少3个重点示范村,带动辖区内其他村同步推进,全面提升;为重点乡镇配备了9辆道路喷洒、洗扫车;确定11个试点单位,探索开展垃圾分类投放、收集与处理,逐步全面推广。强化“六沿带动”。即:沿高铁打造高铁文化景廊、沿高速打造高速生态走廊、沿汾河打造汾河生态画廊、沿景区打造生态游廊、沿公路打造城乡融合发展门廊、沿开发区打造工矿企业园廊。强化循环带动。重点打造了“大槐树—甘亭—曲亭”“辛村—万安—龙马”和“广胜寺—明姜—赵城”三个连片循环示范圈,辐射带动其他村镇同步跟进、引向深入。
重点项目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环境整治的进度、力度、深度。该县聚焦基建、转型和环保三大领域,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农村垃圾中转站建设和甘亭108国道——滨河路连接线项目;启动洪安涧河苏堡段约5公里长河道治理工程;扎实推进舜乡泽民3500亩经济林、淹底乡700亩无刺花椒、山头乡千亩山楂种植加工等绿色转型项目。新上马的布农沼气发电、晋丰绿能粪污处理项目,年可消耗餐厨垃圾5万吨、处理畜禽粪便20万吨,生产有机肥4万吨,发电2400万度。
“严、细、深、实”的督查督导是整治工作的有力抓手,该县着力探索形成常态化督查机制。“严”字当头。成立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任组长的考核督导组,“四不两直”深入一线,严肃认真开展督导考核。“细”字为要。制订了总体督查方案和专项督查方案,针对各阶段任务重点,定性、定量相结合,细化督查内容,明确工作标准,建立督查台账,公平公正开展督查。“深”字发力。在县级督查的基础上,各乡镇自我评估辖区各村整治情况,县督查组随机抽查、提级督查。“实”字托底。强化结果运用,将督查结果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评估考核和农村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李安安 秦振华)
原标题:组织带动 综治联动 项目促动 督导推动洪洞:“四轮驱动”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责任编辑: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