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7636155855
首页 > 经济能源 > 正文
吕梁市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之路:龙头引领科学发展
2019-10-14 16:07:14 来源:吕梁日报

一棵棵老核桃树枝繁叶盛,一排排新植的核桃树已长出嫩嫩的枝叶,绿油油的核桃挂满枝头等人采摘,核桃主产业节节拔高。
      这是盛夏时节记者在岚县上明乡马家沟村核桃林看到的情景。 骄阳胜似火,但却山林欲滴翠,眼前800亩24000多株核桃树马上进入盛果期,年产量可达15万公斤,仅此一项即可创造历史性的高收入。
      “一村一品”发展主导产业
      十三五之际,为进一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实现强村富民战略目标,我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并为“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赋予更新内涵,促进全市农业经济向专业化、规模化挺进。
      目前,全市农业规模化种植发展迅速,红枣栽植面积已达200万亩、核桃、小杂粮300万亩、畜牧养殖总量达到1500万头(只);全市农业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7个,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龙头企业达36个;拥有专业市场38个、专业合作社914个、农民经纪人2.6万人。
      拿岚县上明乡马家沟村来说,该村背风向阳,雨量适中,有着种植核桃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上明乡立足这一实际,深入汾阳等地多方考察,超前规划,将核桃产业已初具规模的马家沟村定位为沟域经济区,并辐射带动了上明村、顾尾头村等周边适宜种植核桃的贫困村发展核桃主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核桃经济为主,畜牧养殖和林下经济为辅的脱贫之路。
      截至目前,全乡已有成林核桃树近3000亩80000余株,其中进入盛果期的核桃林达800余亩,每亩收入在6000元左右。同时,该乡以马光珠干果林专业合作社为主体,推行“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扶持引导带动农户发展核桃林产业,并已完成商标注册、包装设计,进一步提升了上明乡核桃的附加值,拓宽了原有核桃市场。目前,该合作社已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60余户230余人,人均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该乡还通过申报林业和扶贫项目,扩大了核桃林基地面积,使沟域经济区最终形成沟顶、沟坡为核桃林,沟底为糯玉米、马铃薯基地的立体化农业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帮助村民实现增收致富。
      自我革新谋取全面发展
      一村一品成效显著,但农业主导产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可小视。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我市陡坡山地多,平地少;旱地多,水地少;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可利用效益低。十年九旱,自然灾害发生率高,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
      主导产业不突出。主要原因是交通运输不便,市场信息不灵,多数农民观念陈旧,按老习惯搞“种养加”,结果是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不适应市场需要。有的地方盲目赶时髦,一哄而上,造成产业、产品结构趋同,而许多适合于在我市发展的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如养兔、小尾寒羊和以小杂粮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等,都因种种原因,成不了气候,或者只是昙花一现,形不成富有自己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产品。
      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布局分散。仍是传统的落后耕作方式,粗放经营管理,科技含量低,没有什么系统有效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致使生产经营成本高,效益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为此,一定要下大力气培育主导产业,加强农副产品生产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的基地建设。
      强化信息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如农业、内外贸、供销社等涉农部门和有关的社会中介组织,都要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搞好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传播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信息,包括科技信息、供需信息、价格信息、服务信息、发展趋势信息等,促进市场与企业、农户之间的沟通和连接,帮助农民减少进入市场的成本和风险。
      搞好区域主导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当地自然资源、经济水平、旅游条件,以及国内外市场情况,因地制宜地规则种养加工真正培育出自己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围绕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以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作为重点,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全转,一品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这对于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改善生产经营管理,促进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建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记者 梁瑜)

(责任编辑:李鑫焱)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