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离石区坚持精准扶贫基本方略不动摇,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细化措施,下足绣花功夫,着力让全区群众真正拥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在产业就业方面谋求新突破。对于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按照“产业向优势区域布局、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要素向主导产业流动”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特色产业提升工程。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立足本地自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草食畜牧业、休闲农业等产业,脱贫主导产业优先纳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促进贫困村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开展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支持、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贫困户建立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村申请创建国家、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增强工程,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行、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创新完善农业产业扶贫产品销售体制机制,搭建小农户与流通主体直接对接的多形式产销平台,打造一批竞争力较强、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农业品牌,加大扶贫产业宣传推介和产销对接力度,构建贫困村长期稳定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施产业扶贫保障工程。加强全区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技服务、资金投入机制创新、风险防范等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完善产业扶贫政策,加快扶持政策落地见效,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全面提升政策保障水平上做好文章。在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基础上,完善落实各项扶贫普惠政策,提标扩面惠及边缘户群体,阻断因学因病因残因灾返贫现象发生。
加快对接村级光伏电站接入国家监测系统,实现光伏最大化收益。进一步加大与上级的对接力度,争取剩余90座10.3兆瓦光伏电站早日并入国家监测系统,实现光伏收益惠及全区深度贫困人口。
加强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防控。提前做好预警预报。全面掌握扶贫小额信贷风险状况,澄清底数,建立逾期贷款风险管理台账,在不新增逾期贷款的基础上,做好存量不良贷款的化解处置工作。稳妥处置逾期贷款。对贷款逾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乡村,查出原因及时整改;对存量“户贷企用”贷款,根据具体情况,分类施策;对少数恶意拖欠,多次批评教育仍不偿还的,采取行政、法律手段予以清收。合理处置违规贷款。对贷款未到期,但借款人有违反借款合同约定、改变贷款用途等行为的,银行应及时督促其整改,情节严重的提前收回贷款;短期内无法全部收回的,要做好还款计划分阶段收回。督促出列户还款。制定出台出列户还款清收办法,确保出列户及时清还贷款。
加大易地搬迁后续工作推进力度。加强政策宣传力度,明确各级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责任,彻底扭转易地搬迁入住率低,拆除复垦率低,扶贫车间推进缓慢被动局面。
做好2016年以来扶贫项目资金回头看工作。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对2016年以来扶贫项目资金进行回头看工作,做实做细内查工作,确保扶贫项目资金落到实处,经得起中央、省市的检验。
加大问题整改力度,确保收到实效。根据扶贫领域存在的风险点,建立返贫预警、扶贫资金使用风险预警、金融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预警、涉访涉信预警四大机制,加大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风险防控,确保对标整改巩固提升工作取得成效。建立督办机制,提高整改成效。抓紧抓好“五个对照”,和历次省市脱贫攻坚检查中指出的问题,成立问题整改专项督导组,开展一次问题整改工作的大起底、大清理、见实效行动,对照问题建立台账,逐条逐项整改落实,健全完善跟踪督办机制,确保所有问题全部高质量整改到位。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抓住施工黄金时期,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郭雪梅)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