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7636155855
首页 > 脱贫攻坚 > 正文
离石区凤凰峁村农副产品在家门口变现
2019-11-19 10:29:15 来源:吕梁日报
    
图说帮扶责任人现场购买贫困户的农副产品。 冯海砚 摄
      农村老百姓,忙忙碌碌一整年心里有“两盼”:一来盼地里的庄稼能有个好收成,二来盼农副产品能卖上个好价钱。
      好收成得老天照应,遇到个风调雨顺的好年头,收成自然错不了。而要让忙活一年种植的“土疙瘩”卖上好价钱,需要有好市场,说白了就是要找到一个“可销售的渠道”。
      今年,离石区坪头乡凤凰峁村的村民们的这“两盼”都如愿以偿了。
      10月25日,该村帮扶单位离石区自然资源局组织全体帮扶责任人走进村里,开展消费扶贫,用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的农副产品在第一时间卖出去,而且卖上好价钱。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市场需求,它的最大特点就是运用市场机制,动员帮扶力量参与到扶贫过程中。正如该村驻村第一书记穆候连所说:“消费扶贫有利于贫困户的稳定增收,有利于实现‘扶贫’、‘扶志’相结合,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有利于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找到消费扶贫的利益连接点,贫困群众的需求是自己的产品有“可销售的渠道”,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是产品有“可保证的品质”。
      “今年是个丰收年。我们凤凰峁村共有925亩核桃林,其中贫困户种植有360亩。漫山遍野的核桃树,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核桃,没有华丽的外衣,却健脑益智、抗衰老、防便秘、降血脂、防脱发,老少皆宜。”这是穆候连自己为推销村里的核桃而编写的广告语。广告语中也道出了村里农副产品的品质。穆候连说:“老百姓种植的小杂粮、土豆、红枣,无污染、不上化肥,都是无公害产品,这些品质是众人所知的。”
      在穆候连的带领和鼓舞下,其他的扶贫干部也主动当起了老百姓农副产品的“推销员”。大家在单位工作群和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发动引导帮扶责任人和社会爱心人士“以购代捐”献爱心,积极伸出脱贫援助之手,参与消费扶贫。在今年核桃成熟期间,已帮助村民销售青皮核桃300多斤。“这样的帮扶效果明显优于简单的给钱给物,既满足了帮扶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也促进了其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更能有效激发贫困户和帮扶人的参与热情,提升扶贫的质量和效率。”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培光深有感触地说。
      穆候连介绍:“今年核桃上市的时候,我们就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来村里购买农产品,当时预售核桃4000斤,每户贫困户平均增收预计在700元左右。另外还与两家养殖户沟通,帮助村民销售玉米。”
      凤凰峁,一个听起来让人充满无限遐想的名字,它的生存环境却非常困苦。
      这个出门就是山沟的峁上,570户人家零星散落在四个自然村,四个村子之间的距离也有两三公里开外。一眼望去,“瓢一块碗一块”的薄地码在村周边的山壑里和陡坡上。村民生活用水以收集自然降水为主。家家户户修建水窖,在雨水季节存储雨水,作为一家子一年的生活用水。
      “不只是吃水难,放在以前出一次家门也比较难。”65岁老党员温志明世世代代就生活在这座大山坳里,他说:“以前要出一次门,比登天还要难,更不要说把自家的农副产品运出去卖了。”
      10月25日当天,凤凰峁村村委会院子里,比以往乡里集市上人都多。穆候连和刘培光与其他的工作队员一边帮村民介绍农副产品,一边帮忙称重、记账、点钱。村里的农户也都赶来了,背的、扛的、摩托车托的,自制的独轮车推的,都把各家各户能卖的农副产品送到了村委会的院子里。大葱、土豆、核桃、红枣、各式杂粮。贫困户雒祥祥和雒建孝当天收入就突破千元。贫困户温月照仅卖大葱一项就收入202元。村里的报账员温林顺告诉记者,当天全村贫困户仅核桃收入就有30000多元。
      “大红枣、小杂粮、核桃、土豆……能吃上贫困户自家种植的优质农产品,既满足了消费升级的需求,更能为贫困群众带来增收效应,消费扶贫可谓一举两得。”离石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张利国认为,消费扶贫不同于简单地给钱给物和解决眼前问题,消费扶贫更能为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
      在脱贫攻坚进入攻坚阶段,消费扶贫作为一种科学向好的帮扶手段,说白了就是帮助贫困群众的产品获得“可销售的渠道”,当然这还需要政府部门、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社会爱心人士积极主动在贫困地区和市场之间架起桥梁,更需要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难点和堵点,让贫困地区的产品真正流动起来。(记者 冯海砚)
    
(责任编辑:李鑫焱)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