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赵巧英在打理香菇菌棒。 王涛 摄
我叫赵巧英,是临县城庄镇上城庄村村民,今年58岁。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村家庭妇女,以前一直是围着锅台、丈夫、儿孙转,想不到活了大半辈子了,我的好日子才开始了。
我家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我丈夫今年62岁,25年前就因为脑梗而导致半身不遂,当时我的大儿子才14岁,最小的才四五岁,还有老母亲要养活。上有老下有小,从此家庭的重担就都压在了我身上。20多年来,我的全部精力几乎都放在了照顾丈夫和养育儿女身上,家庭收入全指望靠天吃饭的20来亩薄地和党委政府的救助。这几年儿女们成家了,我也没有以前忙了,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村里为了让我们贫困户增收,安排我当了村里的保洁员,负责打扫村里的环境卫生,每月因此有了固定的工资收入。丈夫因为没有劳动能力,全家每年还有7000多元的低保补助。
有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但提到我生活的变化,不得不提香菇种植。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大力鼓励发展香菇产业,我村在上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开始发展香菇产业,去年全村香菇种植发展了20来万棒,村里的许多能人大户都开始纷纷尝试发展香菇种植。我在打扫卫生之余,还在村里的香菇种植户那里打工,一天工资就有80元。给别人打工收入虽然可以,但总比不上自己干。看到村里种香菇的大户收入都不错,我就萌生了自己也种一棚香菇的想法。今年,我在侄儿的帮助下,承包了村委的一个香菇棚,种植了9000棒香菇,凭借着打工积累的种植经验和侄儿的技术指导,我的香菇种植成功啦。今年清明节前后,第一茬香菇成熟了,我足不出村,就卖了3000多元。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一根菌棒能出五六茬香菇,我这批菌棒至少收入一万七八。我们种植香菇,县政府还为我们贫困户每棒补助2元,菇棚也都有土地流转补助,这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种植成本。
现在,我每天有事没事都要来我的菇棚里转转,是它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有奔头了!真是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
讲述人:赵巧英(临县城庄镇上城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记录人:记者 王涛
(责任编辑:冯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