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7636155855
首页 > 聚焦区县 > 正文
弘扬吕梁精神 聚力改革创新
2019-06-19 10:53:41 来源:吕梁日报
图说 岚县生态扶贫实现增绿增收双赢。
图说 临县西头村的田间地头,塑料大棚满地开花,到处都是农民忙碌的景象。
图说 石楼县金鸡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蛋鸡养殖区6栋,标准化青年鸡养殖区4栋及配套的饲料加工厂、蛋品加工中心、有机肥厂,打造年存栏80万只蛋鸡养殖全产业链。
图说 兴县山西华兴铝业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年产200万吨氧化铝产能、3×240th和1×410th高温高压锅炉、2×25MW和1×50MW汽轮发电机组以及年产132万吨铝土矿地采矿山。
    
      岚县:改革创新 绘出荒山增绿群众增富新画卷

      留得青山在,不愁好日子。轰轰烈烈的生态扶贫让岚县大地荒山增绿,群众增收,集体经济破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国务院、国务院扶贫办以及国家林业局和省、市各级领导的鼓励和肯定,也成为人民网和人民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山西日报等许多全国主流媒体关注和报道的典型。岚县生态扶贫成为2017年全国生态造林扶贫现场会连线观摩和大会经验交流的典型;世界银行将岚县探索的“合作社造林”模式作为国际减贫十大典型案例;岚县林业局被授予“2018年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岚县圆满完成了国定贫困县脱贫摘帽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当地群众终于盼来了好日子。
      2015年,中央首次提出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精准脱贫路径后,岚县县委立足全县宜林荒山多、贫困劳动力多、积存苗木多的实际,在与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合作造林顺利推进的基础上,县领导班子开始规划下更大的一盘棋,思考能否成立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把苗子栽到荒山上,增绿又增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改革:变以往的专业队造林为合作社造林,变招标为议标。“当时我们是冒了点风险的,但县里的班子成员都认为,只要把住造林质量关,保证贫困户受益,这个创新值得冒险。”县委书记高奇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三年来,全县通过探索实施购买式造林、县局合作造林、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林业资产性收益造林等多种造林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山川增绿的创新发展之路,新造林近28.04万亩,造林绿化率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有效改善了生态脆弱的局面。全县形成了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38个,覆盖12个乡镇121个村16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5155余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0余元,三年来全县造林总收益达6亿元,带动1.2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变农民为股民,通过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使无劳动力农民享受产业分红确保收益,实现了资源激活、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荒山增绿、集体经济“破零”的生态和经济多重效益。
      大力发展沙棘经济林产业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岚县变为现实。岚县林业局采取“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与农户签订退耕地流转协议和资产收益造林合同,重点发展沙棘经济林。岚县建立了全国首个沙棘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新建40个沙棘繁育全光雾化大棚,年产沙棘良种400万株,产值1200万元。未来三年,岚县规划发展沙棘产业 50 万亩,通过对沙棘根、茎、叶、花、果5个方面综合开发,预计实现沙棘产业收益25 亿元,使10万农民增收减贫,让绿水青山在岚县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王狮乡蛤蟆神村和界河口镇东口子村是岚县发展沙棘经济林的两颗璀璨明珠。
      蛤蟆神村成立的“别样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2240亩退耕还林地20年的经营权用于种植沙棘,给413户农户中的171户贫困户带来了多重收益,其中收益最大的是“别样红合作社”的51个贫困户社员。常从柱一人流转了19亩坡地给合作社种植沙棘,前5年每亩可以从国家获得150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每年还能从合作社获取50元的保底收益。2017年,常从柱参与沙棘造林获得劳务收入3000多元,之后他还可以在沙棘基地从事管护、剪枝、整形、收果等工作,一年至少能挣5000元劳务费。5年后,退耕还林补助结束,沙棘也进入盛果期,按照目前的价格,每亩利润能达5000元,每亩至少能分红300元。“脱贫致富主要就指着它了。”常从柱笑逐颜开地说。沙棘产业也给蛤蟆神村集体带来了活力,村集体在土地流转期内每亩每年能获得10元的公益金,2017年,蛤蟆神村收入公益金22540元,集体经济首次破零。
      界河口镇的“林得财造林专业合作社”是岚县较早成立的造林合作社,2017年春,该合作社承担完成1500亩造林任务,参与造林的38户76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劳务收入达43万余元,人均增收5000元。“林得财”让贫困户发财增收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群众中口耳相传,立即带来了蝴蝶效应,不到一年岚县成立了102家造林专业合作社,覆盖18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实施造林9.87万亩,贫困户人均增收0.45万元。东口子村党支部书记郑二小算了一笔账,按沙棘果亩产0.5吨计算,每亩沙棘能收入4000元,“除了除草、剪枝等费用,每亩纯收入在1000至1500元之间”。东口子村村委按10元/亩的标准,每年向岚县晋森园绿化有限公司提取收益作为公益公积金,一举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破零”,让集体每年收入1.6万余元。
      回首往事,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吕梁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在从北京来的飞机上往下看,看到吕梁山不少地方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你们提出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个攻坚战’。要坚持下去,不断取得实效。”两年来,岚县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吕梁时掷地有声的嘱托,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吕梁精神用在当代,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了荒山增绿,群众增收,在“一个战场”上同时打赢两个攻坚战初战告捷。

      石楼县:尽锐出战 奏响决胜贫困新乐曲
      2017年6月21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视察,对全省工作提出了五项重大任务,为类似石楼这样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实践路线。两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石楼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鼓足拼劲干劲、激励担当作为,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确保讲话精神在石楼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两年来,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取得了明显的减贫成效。2017年度全县22个贫困村10250口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018年度全县34个贫困村12370口贫困人口脱贫退出,2018年底全县累计实现80个贫困村43119口贫困人口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由55.96%降低至11.37%;全县所有行政村都达到了2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两年增幅保持全市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为攻坚深度贫困,石楼县不断聚焦聚力、综合施策,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和《全力实施“三五工程”攻坚深度贫困行动方案》,并不断向纵深推进,一条条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举措加快推进、扎实推进,坚决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践行总书记讲话精神,全县形成了担当实干、奋力攻坚的浓厚氛围。实行了“一切扶贫工作到支部”“一切扶贫工作项目化”工作机制,全面压实了责任链条,落细了攻击点位。实行了“党支部+”党建促脱贫新模式,县委把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的主导权下放到村党支部,村党支部由被动执行到自主决策,并以各种形式组织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项目的实施当中,推动了“我要脱贫”成为了广大贫困群众的行动自觉。实行了“党支部+造林合作社”生态脱贫新机制,形成了“资源共享、生产互助、利益共沾”的合作社运行机制,切实使建设绿水青山的过程变成群众脱贫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实行了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与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机制紧密结合的新模式,爱心扶贫超市通过贫困户参与劳动获取“爱心积分”兑换生活物品,实现了购物不花钱;开展“五进”活动,以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销售和签约特色农产品,增添了贫困群众的发展动力。完成了“村村响”无线广播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好声音好故事唱响了奋力脱贫主旋律。
      2019年以来,围绕“巩固脱贫成效、退出33个贫困村1.2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漏评率、错退率、贫困发生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达90%以上,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这个目标,石楼县以战时导向,建立县有“总部”,乡镇有“战区指挥部”和“作战部”,村有“战斗队”,户有“战斗员”的战斗体系。九个战区成立“临时支部”靠前指挥督导帮扶,乡镇党委“作战部”统筹力量主战总攻,各村“战斗队”成立“临时支部”在村冲锋陷阵。全县所有行业部门都把70%以上的精力用于脱贫攻坚;所有干部都是“战斗员”,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全县正步履铿锵地向着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迈进。
      两年来,改革创新不断发力。聚焦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任务落实落地。率先实施了职业教育改革,职业中学与天坤集团合作办学,完善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模式。完成了资产收益扶贫改革,“金鸡计划”产业项目投产运营,形成以“整合资金建厂、企业租赁经营、贫困群众分红、集体经济受益”为核心的“金鸡”资产收益脱贫模式。创新“PPP”模式建设“农村四好公路”,积极破解县财政投资基础设施的困难,撬动金融资金,率先启动了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农村四好公路”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
      两年来,聚焦转型发展不松劲。引进了山西水塔醋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县树德枣业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公司,并签约供货;引进了山西中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我县食用菌合作社签约“灵芝全自动智能化产业链项目”落地石楼。特别是“一气双电”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天然气开发项目具备生产条件;光伏发电项目全部完工并网发电,光伏资产收益分配让贫困村、贫困户受益;风力发电项目建成投入试运行,风能资源开发和利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两年来,民生事业日益改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公共体育场、室内体育馆从无到有,文化馆、美术馆开工建设,教育、医疗、社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全力整治环保突出问题,城区主干道两侧居民住房实现集中供暖,屈产河水质达到三级以上优良标准,大气、水污染防治取得良好成效;创新乡村治理、开展扫黑除恶、强化安全生产,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正在发生“润物无声”的变化。
      谆谆嘱托、殷殷期望重如千钧。两年来,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石楼以脱贫攻坚为统揽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各级各部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从脱贫攻坚中汲取的尊严自信、从青山绿水中累积的文明涵养、从创业发展中凸显的后发优势,正在转化成“绿色生态立县、红色旅游兴县、特色产业富县、脱贫攻坚强县”的强大力量,石楼必将迎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临县:众志成城 凝聚攻坚深度贫困新合力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村道,一座座整齐排列的移民新村,一片片新建的农业特色产业园区,一幅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生态美景……仲夏的临县,草木葱茏,风光秀美,生机勃发。
      临县是全省贫困人口最多、攻坚任务最重的深度贫困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447个、贫困人口23.2万人,贫困发生率38.9%。近两年来,该县坚持以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攻坚深度贫困的决策部署,深化攻坚举措、强化政策落实、激发攻坚动力、凝聚攻坚合力。2017年以来,该县脱贫攻坚工作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8年,综合考核位居吕梁市全市第一。到2018年底,全县剩贫困村136个、贫困户22551户、贫困人口48626人,贫困发生率8.3%。
      “我们村里的这支由平均年龄65岁,54位农民组成的红枣专业合作社队伍,不到一年时间就创造了奇迹,让村民人均增加了不少。现在我和老婆每个月在社里能拿3000多块钱,比以前种地、收枣卖枣好多了。”提起村里的红枣专业合作社,临县罗家山村61岁的张秋大弹落烟灰一脸兴奋。
      今年以来,临县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10+1”政策的契机,针对产业扶贫难题,启动实施了“3N35”产业扶贫计划,铺开打造10户以上龙头企业、100个以上种养加基地、1000个以上合作社,以确保贫困户每户有2个以上稳定增收来源。今年先后在10个村铺开“三变改革”试点,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的发展活力。为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临县参照合作造林的做法,先后成立了农村水利水保、公路养护、环境整治三种类型的合作社,最大限度实现贫困劳力就近务工增收。同时与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助推农产品市场开拓,引进上海云月集团,建设特色农业暨休闲食品产业园;引进深圳环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电子扶贫车间和建设电商扶贫创业园,进一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带领贫困户早日脱贫。
      说到这两年来的变化,喜移临县城庄镇五和新居、85岁的王玉金老两口坐在搬迁新房里满是感慨,“俺们如今搬迁住上这宽敞明亮的五和新居,过上幸福的好生活,全凭党的惠民好政策!”
      和王玉金老两口一样,去年6月初,来自刘家村、杨家沟、李家焉、甘川沟、周家沟村这5个村的162户贫困群众通过易地移民搬迁项目入住“五和居”,实现了搬出大山去、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景。“十三五”期间,全县规划搬迁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4万人),目前已搬迁入住1.2万人。剩余2.8万人将于今年11月底前搬迁入住。
      为进一步缓解农村赡养难题,临县实施了扶贫孝心基金工程,全县70周岁以上1.5万名贫困老年人受益。今年,将范围拓展到65周岁以上,2.14万名老年贫困人口受益。同时,选聘健康扶贫专职代办员788名,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代报代办医保报销、民政救助等业务。
      “2019年,我县计划减贫4.7万人、全部退出136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到1%以下,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作为党员干部,我们一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背水一战的心态、越战越勇的姿态、奋发有为的状态,决战深度贫困,确保高质量完成全县脱贫摘帽任务!”在扶贫一线,临县的干部这样表示。

      兴县:牢记使命 谱写老区脱贫攻坚新篇章
      仲夏时节,兴县蔡家崖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群山巍巍,草木葱葱。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此缅怀先烈,慰问老战士,嘱托当地干部群众要将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两年时间过去了,激动人心的镜头定格在兴县父老乡亲们的脑海里,亲切的关怀仍然温暖着老区人民的心房。
      站在新的起点上,回望历史、砥砺前行。兴县时刻牢记习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奋力开拓改革、发展、民生等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全市前列。
      初夏的兴县城,处处是发展、祥和的喜人景象。兴县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兴县蔡家崖视察时的亲切叮咛,铆足了劲,在建设文明兴县、生态兴县、富裕兴县的征程中阔步前行。
      以两年为限,对比兴县今昔图,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人惊叹:县城美了,楼房新了,夜景靓了,道路宽了,公园美了……
      从兴县高速东口向县城西行,一种清晰感扑面而来,行驶在蔚汾南北两路,金凤油城桥两头的花墙沁人心脾,娇翠欲滴;环城路上盆景簇拥,汇成了花带长廊,迎接着贵客的到来;南山公园草木丰隆,万紫千红;新建成的双向四车道街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新建大医院宏伟壮观;古色古香的蔡家崖红色一条街庄重而肃穆;蔚汾公园池榭回环、松柏如黛;夏夜中的喷泉、音乐中的节拍与水雾中色彩变幻、斑斓的夜景,城市灯光的辉煌、组成了一幅神奇、美妙、绚烂的图案!这就是县委县政府描绘的兴县新画卷!更是奏响的一曲大美、富强兴县的交响曲!
      规划已定,蓝图已画。根据规划方案,兴县进一步完善基础功能,提升形象品位,增强承载力和竞争力。先后新建成了东风客运中心、蔚汾大桥、环城路、蔚汾大厦、南山公园、东风购物大厦,完成了旧城“三街”改造工程,大大提升了县城品位。
      两年来,一批崭新的道路、桥梁、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兴县城市的整体框架迅速拉开,县城新区工程迅速拓展,不断推动主城区人口向新区转移,“小城大美”框架初步形成。
      见缝插绿、还绿于民。去年以来,该县持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完成“三北”防护林人工造林4.6万亩、吕梁山生态脆弱区造林7万亩,力争完成退耕还林1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4万亩,并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绿色兴县正在渐行渐近。
      每天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整个兴县城便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缤纷变幻的光影之下,城市的风情或清新、或端庄,置身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伴着欢快动感的音乐和华灯,广场上的大妈、大爷踩出一曲曲自信与悠闲。“以前兴县一到晚上就黑乎乎的,现在灯亮了,很漂亮。”已经多年没回家乡的王霞惊叹于兴县城的变化。
      “白天看绿色、晚上看亮色”,城市夜景照明反映着一座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品位和人文精神。兴县逐年对县城重点区域的夜景灯光实施提升改造工程,共计投入夜景工程建设资金 1180万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民生建设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今年,兴县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集中的问题,继续实施好民生社会事业补短板项目,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群众真正共享发展的红利。
      改革没有止步,创新正在进行。兴县仍将明确努力方向、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建设水平,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持续推进“三大攻坚”,努力实现“三大跨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责任编辑:李鑫焱)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