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晓龙是临县城庄镇党委书记,也是我市第四次党代会代表。
在乡镇摸爬滚打十几年,成晓龙一直是个不甘落后的“主儿”。在担任临县安家庄乡党委书记期间,他带领全乡新建立了优质谷子基地5000亩,蔬菜基地80亩,新栽核桃4000亩,改良红枣5000亩,惠及群众8000余人,人均增收1800余元,为安家庄乡整体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安家庄乡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乡镇。2016年调任城庄镇党委书记以来,他带领全镇干部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抓重点,攻难点,树亮点,全镇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重点项目工作有序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城庄镇先后荣获全市“五好”乡镇党委、 省卫生乡镇、全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综合先进集体、全县责任制综合考评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要想让老百姓买你的账,你就必须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这是成晓龙最常说的一句话。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成晓龙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头认真学习、研究、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做脱贫攻坚的“明白人”,按照抓党建促脱贫思路,制定了全镇“十三五”期间脱贫总体规划,精准施策。2018年底,全镇19个贫困村中13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累计脱贫2443户643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30.34%下降为15.57%。
围绕“不让一户农户在危房中居住”目标,城庄镇高标准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80余户,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在全镇逐户开展住房排查,分类登记、备案,对排查出的危房全面改造,并实行动态管理。2017年,城庄镇高标准建设了省市县易地整村移民搬迁示范点“五和居”社区,对包括刘家村、杨家沟、李家焉、甘川沟、周家沟在内的5个自然村进行了整村移民。同时,该镇将移民户的安居与乐业同安排同建设,因户施策制定了致富措施,确定了林业、特色种养、劳务、金融扶贫、旅游五大产业,确保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统筹解决“七个问题”、综合推进“六个环节”上进行了深入探索,为全县大范围铺开整自然村搬迁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引领作用。
乡镇工作时间长了,成晓龙深深地意识到,农业才是富民的根本,要想让农民脱贫致富,首先要做好“农”字文章。为此,城庄镇与山西新大象养殖公司合作,在东柏村建立了年出栏6400头生猪的养殖场,在后南峪与曹家岭村招商正在合作建设万头能繁母猪扩繁基地和万头生猪养殖场;优化明旺塔100万只肉鸡养殖、城庄千亩设施蔬菜栽培机制,发展种薯繁育基地1200亩、优质马铃薯基地8000亩,建立了以谷子、豆类等为主的小杂粮基地5000亩;招商引资新发展订单绿色蔬菜种植1000亩,建设品牌设施蔬菜1000亩。
同时,成晓龙还通过深入调研、反复考察论证,确立了全镇 “一镇一品一主体”主导脱贫产业——香菇,新建香菇基地550亩、创造性建设光伏香菇基地280亩,并成功选树推广了“根全”式香菇种植模式,让该镇许多村民通过种植香菇实现了脱贫致富。
成晓龙经常对干部群众说:“要把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在他的带领下,近两年来,城庄镇开展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探索与实践。以小马坊到赤崖会1.6万亩生态经济林业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为例,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荒山荒坡全部栽植油松、侧柏等生态防护林,耕地栽植核桃等经济林,并实施提质增效,使群众人均核桃及林下种植收益达2100余元。同时,积极创新造林与生态扶贫模式,全镇成立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14户,经济林提质增效合作社2户,因地制宜开展购买式造林、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和林业资产收益造林,把造林者的切身利益与造林成效的好坏直接挂起钩来,在兴林增绿中让群众增收脱贫。
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给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成晓龙始终把抓好镇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始终以自身影响带动干部,以制度约束激励干部。在落实农村基层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方面,成晓龙全面带头认真落实领导、监管、推动、支持、表率等主体责任,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特别是将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作为常态,从制度和制度的坚决执行上确保了全镇的风清气正,重塑了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为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纪律保障。
一路风尘一路歌,十几年来,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较强的工作能力赢得了干部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吕梁市特级劳动模范”“吕梁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吕梁抗战70周年纪念活动信访工作先进工作者”“弘扬吕梁精神 聚力改革创新”先进个人。
远眺过往,皆为序章。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乡镇一线工作的干部,成晓龙干劲十足,信心满满。“新时代需要新气象,新气象需要新作为。目前城庄发展已进入新的机遇期,我将以更加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精神,不断开创城庄镇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城庄宏伟蓝图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