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迎接祖国70华诞,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展示建国70年来山西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根据中宣部组织开展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要求,和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委网信办宣传计划,由山西省委网信办指导,黄河新闻网将开展“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寻找共和国同龄人主题宣传报道活动。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寻找70位共和国的同龄人。通过讲述他们70年来个人经历、难忘记忆等内容,来反映时代发展、社会进步,书写人生之美、抒发家国情怀。
一名优秀的艺人一定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文艺楷模,一名称职的曲艺工作者应该是言传与身教并重,艺德与艺能并重。为此在三十多年的曲艺生涯中,他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曲艺事业,以兢兢业业的态度对待工作,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他就是,现年70岁,号称孝义市“国宝级”人物的霍锁昌。
1949年出生的霍锁昌,拥有的头衔数不胜数:国家二级编剧、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吕梁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
霍锁昌曾先后担任孝义市文化馆《孝义文艺》总编、孝义木偶剧团团长、孝义碗碗腔剧团团长、孝义市艺术学校校长、孝义市歌舞剧院院长。由他创作的碗碗腔风流三部曲《风流父子》《风流婆媳》《风流姐妹》多次进京演出,受到国家领导人,专家及首都人民的好评。可以说,老霍用自己的一生为孝义的戏剧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说到共和国七十年的话题时,老霍说,与共和国同龄的一代人是最艰难的一代,但也是最幸福的一代。七十年风云变幻,七十年自强不息,国家日渐富强发达,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他们亲身感受着新时代给与的巨大幸福感。曾经的苦难生活,让老霍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穿不暖吃不饱。医疗条件也相当差,夸张点说,能活到今天那都是福大命大。”
图说 年轻时的霍锁昌
老霍说,那时闲暇的时候,也会和其他朋友们幻想未来的生活:家里安上一部电话,买上一台电视机,一顿喝上二两酒、然后美美地吃上一顿肉……“现在看来是梦想成真了,只可惜父辈们没有赶上好时代,我的父亲最多也就只是见过卡车,哪里像我们现在,每家都有小轿车,出门高铁、飞机,我都去八九个国家旅行过了……”说到这里,老爷子的眼睛里满是激动。
老霍说,最初的戏剧行业,剧场里都是点油灯搞演出,后来慢慢吊起了灯泡,最后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是高科技音响、灯光。演戏的人是这样,看戏的人也不容易,最初都是步行或坐着牛车来的。
老艺人的出名全靠真本事,没有音响、没有字幕、没有麦克风、更没有录音机,但是大家都能听的懂,并且因为多次演出,当时的很多剧目观众都会唱。而现在呢?演出提前录音假唱,“唱”一会就回宾馆休息。
图说 霍锁昌给记者展示他手写的戏曲剧本
“以前的艺人哪像这样,演出一整天之后只能和大伙儿找一间教室来住,没有桌子就打着地席睡。”霍锁昌说,“如今条件变了,思想也变了,我们这一代的人与现代最大的区别就是‘精气神十足’。”
1966年,年仅18岁的霍锁昌和孝义中学22名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学,响应号召向红军学习,用三个月的时间徒步到重庆演出。每顿饭只有四两的粮票,为了挨住饿,每顿饭都是大米和水煮菜,穿梭在深山老林中。他说:“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影响很深,那个年代的人都是按规矩办事。当时路过街镇集会,一行人都会自觉地拿出乐器,进行无偿表演助兴,坚持着文艺工作者为大众服务的责任。”
在戏剧创作方面,当时的霍锁昌更是从不过问报酬的事,凭个人火一样的热情,骑着自行车四五十公里去创作。直到现在,老霍给人创作都坚持质量至上声誉第一的原则不动摇。
图说 多年来获得荣誉证书
曾与霍老共过事的一位同事说:“别看霍老师已经退休八九年了,我们现在的大型节目,也都是让老霍审核把关,而老霍也从不让人失望,每一次初审后,都会一本正经地给编剧、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今,赋闲在家的老霍,依然没有闲下来,还是把戏曲创作当做最大的爱好,业余时间创作的碗碗腔小戏《人偶情》夺得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作品奖,编创了续集《影戏缘》夺取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作品奖。“保持一生的追求,才能体现我的人生价值,看到自己的戏在舞台呈现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老霍说。
“后人再也不用吃我们那一代人的苦,前人没有享受过如今社会的这种甜,现在生活没有忧愁,一日三餐满嘴流油,我们这一代人才是最幸福的一代人。”采访结束时,老霍依然感慨万千。(强志芳 郭玉冰)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