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忠厚,白脸奸诈,黑脸正直。这是戏迷们对戏曲行当中“花脸”的最直接的印象。戏剧中的花脸无论怎么去装扮,戏迷们还是可以一眼就能分辨出他是忠是奸。比如曹操,纵使在一张老白脸上抹上几道黑印,也难掩饰他的本性,反而更使得这一奸猾形象入木三分。而包公的黑脸上虽然有一束白眉,依然衬托出他心如明镜。
曹福富是吕梁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现为山西省戏剧家协会理事、吕梁市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主攻的就是花脸。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吕梁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戏曲传承人。
1971年出生的曹福富,11岁就开始学戏了,用他的话来说,“唱戏也唱了30多年了。”曹福富先后师承著名花脸王少山老师、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张嘉盛老师,原中国剧协主席,京剧大师尚长荣先生。曹福富自身嗓音洪亮,高亢,扮相威武,表演逼真,尤以饰演曹操等白脸角色见长,刻画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在山西戏曲界有着“活曹操”的美称,是一位极富表演功力的花脸演员。
一张花脸一曲戏,一副性格定人生。都说花脸“善变”,舞台上,正直、刚毅、勇猛、威壮、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不同的性格,需要不同的“脸色”扮演出形形色色的角色;舞台下,曹福富却显得格外简单、直爽。在不到15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衣柜就已经挤得不成样子,少了应有的工作气息。靠床的墙上挂着一束黑色髯口格外显眼,曹福富说那是十几年前他的师傅张嘉盛送给他留作纪念的。
曹福富的作品不少,每一次演出都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代表剧目有《包公误》《捉放曹》《下边庭》、《满床笏》、《群英会》《下河东》《真假牡丹》《廉吏于成龙》《杏花洒翁》《甄如玉》等。曹福富到现在仍然坚持唱戏,无论是在乡下农村,还是在高雅舞台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你现在已经算得上青年晋剧院的高层了,还得上舞台吗?”“舞台是必须上,只有在舞台上才能更好地传承戏曲。”简短的对话不仅能看出曹福富对戏曲的热爱,更折射出了他对戏曲传承的坚定信念。2006年,曹福富荣获山西卫视《走进大戏台》分期擂主。2009年,荣获第十二届山西省戏剧“杏花表演奖”。2010年荣获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金奖”、中国戏曲“红梅奖”。2014年应邀参加央视2015年戏曲春晚,演唱了《廉吏于成龙》剧片段。2015年,由他主演的《廉吏于成龙》应邀参加了山西省委的团拜会,受到省领导的一致好评。
装文扮武演什么像什么。也许是受戏剧人物形象的影响太深,现实生活中的曹福富,始终相信相由心生。但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从京剧移植为晋剧的《廉吏于成龙》。曹福富扮演于成龙,戏份多,分量重,从打破常规的艰难排练开始,到全市巡演、全省巡演,还有幸参加了全国戏曲元旦晚会,这部戏让我与他结下了太深太重太难忘的缘分。“《廉吏于成龙》是我晋剧人生中最好的老师,通过舞台演艺,我敬奉于成龙为人生导师,通过多重高难度的突破,我对戏曲专业有了新理念和新体验,正是这部戏坚定了我的戏曲自信。”也正是有了这个起点,让曹福富对“花脸”有了新的认识,对戏曲有了更深的理解。
为了演好于成龙,曹福富拜师京剧大师尚长荣。尚长荣老先生曾经演过京剧版的于成龙。师傅演于成龙,这可给了曹福富不小的压力。无论是舞台表现,还是在唱法、动作、化妆上,曹福富在每一次的排练中都一点一滴地琢磨,一步一步地模仿,想又难想通,悟又悟不开,跟又跟不上,到处磕磕绊绊,搞得焦头烂额,甚至垂头丧气。但最后,他还是咬紧牙关,硬着头皮坚持了下来。“当时已经没有退路,对单位本身来说推不开,都希望这一移植剧目能够成功,我只能逼着自己往前走、往高走。”曹福富说,“于成龙剧目带我走上新戏路,我必须坚定走成走好。”
戏如人生,戏比天大,这是一名演员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曹福富时常告诉自己:每一个角色,都必须扮演好,只有这样,对舞台的认识才会有更新的高度,才能不负戏迷。在曹福富床头的墙上挂着一副字,上面写着“天地良心”四个字。曹福富已经把于成龙的座右铭“天地良心”作为自我判断评价的标尺,用它丈量自己的差距,找出不足后再磨砺自己。“我在艺术道路上成长,应该有吕梁戏剧人的责任和担当。这样想来这样做,我发现做事明显顺当了许多,工作的效率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进步了。”曹福富坚信:只有坚定自己的艺术事业,才会无憾戏曲人生。(记者 冯海砚 臧媛慧)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