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退伍军人,也是一名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刘彦鹏自去年3月派驻到石楼县裴沟村以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协助村党组织带领村民脱贫摘帽,勇当活跃在决胜脱贫攻坚最前沿的“尖兵”。
参军入伍 锻炼吃苦耐劳军人特质
跟众多土生土长、听着吕梁英雄传等故事长大的吕梁热血青年一样,在17岁那年,怀揣着对军人的崇拜和军队生活的向往,刘彦鹏踏进军营成为一名军人。
“当兵时真的很苦,也正是那个时候吃了苦,现在再苦都不怕。”刘彦鹏回忆。军队锻炼人、培养人,从军五年,自己身心得到了很好磨炼,服役期间他先后二次获得优秀士兵称号及团嘉奖。
“不糊弄,说到的事情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军旅生涯5年,部队养成的雷厉风行、说一不二的作风已深深刻在了刘彦鹏的骨子里。刘彦鹏说,部队锻炼了他的意志,磨砺了他的品性,改写了他的人生。正是部队大熔炉的冶炼和培养让他走得更远、更坚实。
2003年12月,刘彦鹏结束了难忘的军旅生涯,转业到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成为一名工作人员。
驻村驻心 甘于奉献诠释第一书记涵义
刘彦鹏转业到吕梁市汉画像石博物馆后,不改军人本色,不计得失,勇于吃苦,充分发挥自己在飞行部队中做过机务兵的技术特长,两次主动参与完成了博物馆监控系统的改造和维修,得到了领导同事们一致认可。去年3月,他被安排为吕梁汉画像石博物馆驻石楼县裴沟乡裴沟村工作队队员,2019年7月,他被选为派驻石楼县裴沟乡裴沟村第一书记。
刘彦鹏介绍,“第一书记”具体工作是什么,他起初不太清楚,只知道要帮助村民脱贫致富。但他依然保持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军人本色,一边借助书本和网络等各种平台,不断为自己“充电加码”;一边虚心向各级扶贫部门和干部求教,迅速学习大量农村工作经验和方法。年底迎检期间,他带领村“两委”成员连续作战十几天,把全村的扶贫工作捋得清清楚楚。
裴沟村村“两委”班子的干部们年龄偏大,在电脑操作上颇为吃力,但脱贫攻坚中村级档案资料需要用电脑整理完成,刘彦鹏主动把这份工作担了下来。
裴沟村党支部书记杨建军告诉记者,刘彦鹏平时基本上都在村里,特别去年他们村的脱贫攻坚资料整理,刘彦鹏一个人承担了这个工作,晚上基本上都要加班,有的时候要到晚上两三点,有的时候甚至通宵达旦。
不仅如此,在脱贫攻坚中,教育、医疗、扶贫危改等扶贫政策出台后,刘彦鹏都会抓紧时间学透,传达给村干部和群众。
裴沟村委会计王宝宝说:“刘彦鹏书记到上面去把扶贫政策学精学透了回来,给我们这些村干部叫起来,一遍二遍地讲给我们听,叫我们学透一点,懂了之后,大家再去村民家里给他们说,给他们解释就更容易。”
“第一书记是党员品牌,更是吕梁精神的延续,为民、奉献、担当是初心也是使命。无论什么时候,党员就要为群众办实事。”刘彦鹏说。
“退伍不褪色” 攻坚作榜样
“最近身体怎么样……”近日,在家住杨家岭自然村的贫困户薛元平家中,刘彦鹏一边与薛元平的老母亲亲切交谈,一边认真记录她提出的问题。薛元平由于二儿子薛耀耳病,花费巨大,全家常年在外务工,家中70多岁老母亲独自生活。
一年来,刘彦鹏无论多忙,都会抽时间去看望那些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的老人。
不仅如此,刘彦鹏急乡亲所急,帮乡亲所帮。他深知,要发展必须靠项目,在他和村“两委”的动员下,裴沟村以“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模式,吸纳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参股到村集体养殖场,逐步推进深加工产业化全面带动广大农民在家门口从事养牛业,达到长期稳定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万余元;组织村民共流转了沿河两岸土地300亩,建成了优质中药材基地,同时牵头发展家鸡规模养殖,目前已购买2000只家鸡,已投产养殖,村民每户30只家鸡,实施个户分散养殖,由养鸡合作社统一回收家鸡蛋。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村里都在忙着春耕备耕,这也是帮助刚刚脱贫的几户规划产业和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的最佳时机。这段时间,刘彦鹏跑遍了村里几个相对困难的家庭,挨家挨户拉拉家常,问清楚准备种点什么、养点什么,并不时嘱托几句,谁家种了几亩田、养了几头猪,刘彦鹏都清清楚楚地帮他们记着一笔产业账。
自刘彦鹏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先后引资70余万元用于村庄建设。数据显示,2019年当年,裴沟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要做到退伍不褪色,新的工作角色变了,但军人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我会继续严格要求自己,带领乡亲们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踏踏实实地走下去。” 刘彦鹏告诉记者。(记者 王耀)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