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武当镇地处风光秀丽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北武当山脚下,是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的故里。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38年就有了共产党组织,1940建立了红色政权。小小的北武当镇,抗日战争时期,新民村(原鸦崖村)曾是离东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发生过震惊方山的艾蒿梁反击战、皇帝庙战斗、段家坪战斗、鸦崖村战斗,全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英勇杀敌,广大民兵运弹药、抬担架、运伤员、送公粮、送情报、站岗放哨、反奸反霸、反维持,并深入敌占区炸公路、割电线、捉汉奸、打日寇,当时老百姓的秧歌这样唱:“日本兵来到下昔村,咱的民兵山上转,扔了几排手榴弹冒了烟,炸死鬼子好几千”。解放战争期间,全镇人民踊跃参军参战,保卫家乡,解放晋中,解放太原,抗美援期,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医治战争创伤,发展农村经济。建国后,全镇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参加农村变工队、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建设新农村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是,由于该镇地处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的贫困山区,战争年代负担过重,再加上上世纪60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老区人民一直过着路不通、灯不明,缺衣少粮的贫穷日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市县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人民开展了热火朝天的经济建设。为了尽快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富起来,成功地引进了北武当山旅游公司、于成龙廉政文化园、天玉粮油食品公司等民营企业,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甜玉米、蔬菜、优种玉米、小杂粮。目前,已建成阳湾村、庙底养牛基地,新民村、暖泉会村绿色蔬菜基地,下昔村、河庄村甜玉米,蘑菇基地,韩庄村芦笋基地,下昔村、来堡村、武当村旅游基地,村民们依托名山名人两大旅游品牌,农家宾馆、农家商店、农家饭店、服装店、粮油蔬菜水产店、农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迅猛发展,精壮农民还外出经商、打工,走上了富裕道路。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的收入“噌噌”往上涨,乡亲们传唱这样的秧歌,表达对党的感激之情:“历朝历代皇粮国税征得不少,如今国家把农业税全部免了;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农民种地国家还补的票票。”“饮水思源忘不了党的英明领导,群众有病享受上国家医保,中小学学生杂费全部免了,中央的惠民政策人人说好。”“党的政策最英明,以人为本顺民心,水有源树有根,幸福不忘党的恩。”走进北武当镇,看到的是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高山远山森林山,低山近山花果山。”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各村修建了河坝和大桥,既保护了土地,又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村里一排排白墙红砖漂亮新房,掩映在绿树之中,农家超市、农家书屋、乡村卫生所、文化室、文化健身广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设施应有尽有,街道两旁绿树成荫,红花怒放,一排排新楼房漂亮、整洁,宽畅平坦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美观大气的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农民们看上了数字大彩电,自来水、太阳能和电脑进了农家,电话和手机已普及,小车摩托车和农用三轮几乎家家都有,客车通到家门口,只要花上十来元钱,就能到县城,到离石。过去人们“站在高山望北京”只能“望”,如今高速公路、铁路、飞机全部开通,山里人坐飞机一小时到达北京,两小时到达上海。就像秧歌里唱的“乡村道路搞硬化村村贯通,旅游路更宏伟造福子孙,大车小车摩托车遍布各村,贫困山区也变得气象一新”。“北武当交通发展快,公路修到大门外,走亲戚赶庙会,坐上客车谈恋爱”。镇里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干部群众齐动员,家家户户忙清理,一边环境大整治,一边见缝插绿,有空栽花,使村庄、街道绿起来,如今的北武当镇,有四季常青的松柏,有绿树成荫的小白杨,有秀丽的江南槐,还有苹果、葡萄、核桃,北武当镇成为吕梁山区的璀璨明珠。
如今,乡村们喝着甘甜的自来水,吃着白面大米新鲜菜,穿着亮丽新服装,住着新楼房,看着大彩电,走着笔直宽敞的水泥路上,这些变化令人欣喜,让我们看到了党的富民好政策给山区农民带来了实惠,看到了社会主义美丽新农村的希望。(徐龙)
(责任编辑:李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