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骆惠宁书记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八个进一步”要求,细化实化举措,狠抓推进落实,推动重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改革红利正在逐步显现。
围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省所有县、93%的乡镇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974万亩。家庭农场达1.02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0.3万个。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加快发展,托管服务试点县扩大到27个,服务小农户26万户,托管面积122万亩。“屯留模式”“洪洞模式”成功入选全国农业生产托管十大典型模式。
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积极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完成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目前,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合同签订率98.8%,发证率94.6%。晋源、右玉、代县、长子闲置废弃低效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试点成效明显,泽州县构建起农地入市、土地征收、宅基地三项改革制度体系。截至一季度末,“两权”抵押贷款余额8.84亿元。
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连续两年试点基础上,今年新增6市8县中央试点,共涉及8市、覆盖93个县份。目前,4.4万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资产清查,4.1万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成员身份确认。8422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50万农户获得股金分红3020万元。
围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强化金融支农政策,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今年中央和省级安排补贴资金33.75亿元,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省级安排17亿元,重点支持杂粮全产业链开发、奶业大省建设、三大省级战略。一季度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万亿元,进入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的涉农企业近100家,涉农融资担保32.5亿元,服务涉农主体2199户。今年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达10亿元,新开设育肥猪险种,全省使用的农险产品达到175个。一季度末,农业保险赔付1.32亿元,同比增加5.1%。
围绕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扎实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农技人员分配机制改革,抓好农技人员培训。太谷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望近期获批。筛选并推广74个优良农畜品种、25项先进实用技术,秋季覆膜试验由晋北3个县扩大到10个县。农业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向基层农技人员倾斜,鼓励农业专家通过技术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在80个县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开展万名农技人员进村服务,培训农技员近3000名。
围绕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强化“三基建设”,抓好农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强化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运城市开展的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阳泉市开展的规范村(社)权力运行治理新体系试点工作成效初显。
围绕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研究起草了有关政策文件,组织研究脱贫标准指导线与农村低保标准的关系,把新的返贫人口纳入兜底保障。
围绕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农水集约增效、旱作良种攻关、农技集成创新、农机配套融合和绿色循环发展六大工程,今年新创建2市5县40个示范片,建立了有机旱作专家包县包片制度,推广谷子地膜覆盖机械化穴播等技术205万亩,创建中墨功能农业合作交流示范园。调整优化城郊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大力发展高端高效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晋源区花卉小镇已形成万亩花卉产业基地。
下一步,各市各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改革座谈会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在系统推进、专题攻坚、探索突破上发力,确保每项改革取得实效,进一步激发“三农”发展活力,让农民群众在改革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责任编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