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我市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我省将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将文化和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省文旅厅提出,今年我省将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对外交流等领域深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形成发展新优势。
对标国办《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2市18县20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验收为突破口,加快创建达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组织实施好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28.33亿元的175个项目建设。特别盯住五台山、雁门关、王莽岭、祁县古城等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效。
策划包装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文旅融合示范项目,构建全省文化旅游项目大中小梯次发展新格局。筛选确定忻州秀容古城、榆社县云竹湖、荫城古镇、乡宁县云丘山等50多个项目作为省级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省级挂牌督办。
推动非遗融入生活
非遗的生命在生活,要推动非遗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融入当代生活。加快非遗产品化,依托红色旅游、遗产旅游、研学旅游等,将博物馆、非遗传习所、古籍展示馆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推动非遗融入旅游消费“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成为消费品走向市场。打造山西非遗特色品牌,通过我省研培工作成果展示总结展演交流活动,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国际非遗节、全国非遗曲艺周、表演艺术类非遗区域性会演等活动,支持我省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山西非遗品牌走出去。推动传统技艺、表演艺术等门类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景区等,加强社会宣传推广和合作交流,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
景区为王牵引带动
塑造提升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龙头性文化旅游品牌,加快创建一批高等级景区,推进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入推进景区景点“两权分离”改革,积极导入 PPP 等新型投融资模式在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的运用,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着力打造产品线路体系,把五台山、芦芽山、历山等区域打造成文化旅游带。打破区域界线,整合优势资源,“串珠成线”、“打包呈现”,在提升优化原有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打造高品质文旅“产品包”“景点群”“线路套餐”。
强化文旅整体带动
制定出台《山西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在资源开发、产品项目、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出台《山西省促进旅游演艺发展实施意见》,组织演出单位、非遗项目单位及传承人与旅游景区充分对接,促进演艺非遗进景区。以创新创意为核心,加强文创产品开发,丰富文化旅游供给。积极实施“文化+、旅游+”促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商务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推动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规划的落实,组织编制2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充分发挥我省清凉避暑、温泉康养等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康养旅游全产业链,把山西建设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康养旅游目的地,打响康养山西品牌。
完善文旅配套设施
着力推进黄河风景道、太行山步道建设;推进以太原、大同等中心城市和重要景区为核心的17个一级集散基地,139个二级集散中心以及配套的驿站、停车场、自驾车营地等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深入进行旅游“厕所革命”,继续实施新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计划新建、改建1112座。
推动建设一批不同规模、具有度假休闲和旅游功能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加强省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19年建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馆各6个,文化馆分馆3077个、图书馆分馆3203个,文化馆图书馆基层服务点16个,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5800余个。(本报记者贾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