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朔州市山阴县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认真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创新“五种模式”,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助推脱贫攻坚,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便捷路。
“责任+监督”模式,提供组织保障
全县时刻绷紧“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根弦,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中心工作之一,不断提高认识、压实责任,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组,组建了驻村工作队。两委干部及第一书记直接与贫困户对接,签订了《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书》。全县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脱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对脱贫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建立了脱贫领域项目专项台账,对专项资金的拨入、拨出、使用等情况及时掌握,并不定期开展专项巡察。全县上下形成了团结一心干事业、齐心协力抓脱贫的工作局面,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资金+理财”模式,强化集中管理
全县坚持合理规范运作,严守使用程序,强化集中管理。一是发挥农业公司和合作社投融资作用,将部分扶贫资金委托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骏宝宸专业合作社经营,采取保本保底收益方式,按委托资金的5%至10%收益,所得收益按不低于70%归贫困户,用于产业发展。剩余部分归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扶贫资金的经营期为两年,期满后本金返还村委会,归村集体所有。二是将部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农机具和生产资料,为贫困户免费耕种和发放。三是将剩余资金用于贫困村水、电、路、网、文化设施、医疗卫生等村容村貌整治项目。
“基地+贫困户”模式,促进增产增收
全县以打造万亩小杂粮基地建设项目为龙头,强力带动脱贫致富。一是以渗水地膜旱地高产谷子为主打项目,创新了旱地变“水地”的现代农业种植新模式。以县岱岳镇为例,全镇去年共种植渗水地膜旱地高产谷子5700亩,其中贫困村种植1960亩,非贫困村种植3740亩,人均可收入达到3400多元;二是种植地膜覆盖黑豆1500亩和桃薯3号优质马铃薯500亩,人均增收均达到了1800多元。全县通过“基地+贫困户”模式,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产增收。
“培训+派遣”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全县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创新“培训+派遣”就业途径,增加就业岗位,加快精准脱贫步伐,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活干、能挣钱、早脱贫。一是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从事公益林管护员和村级卫生保洁员。二是依托朔州佳丽职业培训学校和众福缘手工艺编织合作社,由公司发放编织材料,培训部分贫困人口掌握手工艺编织技术,后按成本价的1.5倍回收成品。三是依托鑫霏和骏宝宸公司重要渠道,优先吸纳安顿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作业。四是主动积极联系全县范围内的帮扶企业优先雇佣贫困户劳动力。全县通过“培训+派遣”模式,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在精准脱贫上亮出了实招、见到了真效。
“互联网+订单”模式,巩固脱贫成果
全县依托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小杂粮订单农业,实现了农产品网上销售。对贫困户的小杂粮以高于市场价包销,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全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深入挖掘传统农业优势潜能。通过规模化加工、优质品牌孵化、电子商务经销,助推全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格局,充分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全县群众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经济产业基础。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山阴县有信心、有能力、有办法巩固好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书写“山阴答卷”,用优异的脱贫攻坚成果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朔州建市30周年。(吕建全 武丽伟)
(责任编辑:赵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