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翡翠般的右玉县到处是沁人心脾的美丽景致——绿洲之上的古堡长城、绿树丛林和曲曲弯弯的溪流小河十分醉人。而更让人振奋的是右玉县委、县政府扎实开展的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亮点频闪,动人之处颇多。
苍头河是右玉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黄河的重要支流,其水体质量、环境稳定对于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苍头河流域的湿地水资源显得弥足珍贵。全市“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右玉县委、县政府把苍头河水污染治理工作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任务责任清单,成立了以书记、县长为总指挥,县政法委书记和三位副县长为副总指挥的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工作指挥部,以坚决精准有力的行动,紧紧围绕“禁直排、清淤污、拆违建、关企业、停项目、迁村户”等举措,扎实开展了苍头河水污染防治。苍头河在右玉境内主河道长度约77.7公里。面对点多线长、沿河企业村庄多等诸多难度和困境,各乡镇和生态环境、水利、住建等部门对苍头河河道的垃圾和河道两岸所有的砂石厂、养殖场、企业和排污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制定任务清单,明确清理整治任务、措施和完成时限,有力地保障了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杀虎口旅游区随着盛夏的到来,旅游业也趋于旺季。每天来这里的境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棉团似的白云在蓝色的天际下缓缓飘移,游人们在欣赏古堡长城美景的同时也悄然发现这里的空气质量生活环境也同样清新诱人。杀虎口村的老书记杨再茂介绍说,全村397户898口人,常住人口125户267人,村民开设的饭店宾馆每天产生生活污水约120吨,全部进入日处理能力20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处理。记者在旅游区外的污水处理站看到,总投资约150万元,建设标准及处理工艺采取AO+MBR膜+过滤处理,出水水质全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位于右玉县城3公里的康平村是威远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的移民新村,这里经济动脉大道梁威路傍村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一排排舒适靓丽的移民新居,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村民们溢于言表的欢乐让人感到这里的人们幸福指数很高。记者来到这里的时候将近中午,恰好遇见右玉县委常委、副县长郝云带领相关部门的同志与镇村干部群众商讨污水处理等相关事宜。热辣辣的太阳下,他们一个个黝黑的脸庞上充满了自信,显示出了对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巨大勇气和决心。康平村于2017年3月开工建设,总投资1670万元,共建成居民住宅100套,总建筑面积7369平方米。村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功能完备,率先实现了农村集中供暖。到目前,该村已搬迁入住涉及全镇16个村的安置户100户234人,新建一座总投资约220万元日处理300吨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站,建设标准及处理工艺也是采取AO+MBR膜+过滤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这个站覆盖刘家窑村、右玉玉羊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右玉县生猪定点屠宰厂。
在右玉县苍头河右卫镇河道清淤现场,记者看到,宽阔的河道垒筑整齐,大桥两岸绿波涌动,潺潺溪流曲曲弯弯顺河而下,处处生机勃勃。全市“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右卫镇成立了清河行动工作指挥部,对全镇攻坚行动工作进行总体指导和督办,扎实推进全镇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全镇管辖的5条河道开展“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通过实施整治入河排污口、河道清淤清垃圾、拆除河道违法建筑、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强工业企业监管、绿化水域岸线、严厉打击非法排污倾倒等七项攻坚行动,实现全镇河道及控制范围内的违章建筑、各类垃圾全部“清零”及河流水质稳定达标,河道沿岸生态环境根本改善,环境污染隐患彻底消除,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右卫镇党委书记樊文智说,行动中,全镇共出动2400人次、机械车辆380台次,彻底清理了河道范围内河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约8600立方米,做到河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加固河堤1160米,平整河床13公里,清理淤泥15000立方米,并在右卫镇西门处新建日处理4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站一座,有效解决右卫镇范围内的污水排放问题。樊文智说,要继续加大力度,全面实现一年治标,二年治本,三年创优,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采访中得知,右玉县开展水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措施得力,先后完善生活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中新建农村污水处理站7座,接入污水管网300余米;南元村等3个村的污水处理站也已开工建设。在河道清淤垃圾攻坚战中,清理取缔砂场11家,并进行了恢复治理;出动挖掘机393台/次,装载机105台/次,清理垃圾33770多立方米,清理河道23450米,清理土方4400多立方米;在生活污水提标达标攻坚中,开工建设了第二污水处理厂。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右玉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招投标等工作也已完成。结合农村污水垃圾治理,右玉县对苍头河沿岸18个村的生活垃圾进行了集中整治,设置了警示牌隔离网,形成了长效机制。工业企业达标提升攻坚战中,6座煤矿矿井水升级改造项目也已完成,全部达标。(记者 杨育彪)
(责任编辑:赵义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