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联系热线:13934909985
首页 > 生态环保 > 正文
弘扬右玉精神 建设塞上绿洲 —— 朔州市国土绿化综述
2019-09-25 22:02:02 来源:朔州日报

  

山地树满坡,平原尽绿荫;城市林中藏,人在花海行。朔州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土绿化,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特别是近年来,朔州市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全面实施生态工程,举全市之力,大兴植树造林,大打生态建设攻坚战,以年均30万亩的速度强力推进国土绿化,朔州市森林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足1%、建市初的9.35%,提高到现在的24.72%。朔州,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林业建设先进市”和“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市”。朔城区、平鲁区、怀仁市、右玉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山西省林业生态县”。右玉县还被国家有关部委表彰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治沙先进单位”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

  右玉精神铭刻在山川大地上

春秋时节,黄沙漫天,天昏地暗,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朔州人很深刻的记忆之一。新中国成立之时,朔州市森林覆盖率不足1%,直到1989年朔州市成立,朔州市森林覆盖率也只有9.35%,可以说,这里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而其中的右玉县的生态,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状况更甚,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曾经三丈六尺高的右玉老城墙,几乎被千百年来堆积的风沙所掩埋,古时用来抵御外侵的城墙变成了可以跑马上城的平地。面对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右玉人民没有妥协,毅然踏上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的漫漫征程。70年来,在这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绿化“接力赛”中,右玉人民硬是靠着苦干加实干的精神,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今日的塞上绿洲,右玉县林木覆盖率更是达到55%,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生态奇迹,孕育出了生态建设的鲜艳旗帜——右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5次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指出:“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右玉精神是宝贵财富,一定要大力学习和弘扬。”

而“右玉精神”,只是朔州人民战天斗地、挑战风沙,植树造林、建设生态的一个缩影。历届市委、市政府均高度重视国土绿化,带领全市人民前仆后继、植树造林,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市建设的意见》《关于印发朔州市进一步加快造林绿化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把国土绿化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有力地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推进生态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特别是从200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启动实施以来,朔州市坚持每年新造林30万亩以上(含部分改造林)。

近年来,朔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要坚持“生态立市、稳煤促新”发展战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六大工程”,努力打造“朔州绿”品牌,建设“两山”理论示范区。市委书记陈振亮强调,各级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以全域绿化为目标,坚持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相结合,实施更大规模植树造林。市长高键要求,要聚焦绿色发展、实施绿色工程、推动绿色富民、完善绿色制度,全过程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尤其是2019年春季防火特险期,连续召开专题会议,强调要把护林防火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置身朔州,山头封山育林,山坡荒山造林,山脚退耕还林,山村生态移民,山沟流域治理,牛羊舍饲养殖。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树植到哪,草就种到哪里,路就通到哪里。朔州的生态绿,是一种闪烁着人文精神的绿;朔州的生态美,是一种不是天然胜似天然的美。

朔州始终牢牢把握绿色发展的正确方向,始终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增强生态意识,强化生态理念,横下一条心,拿出十分劲,制定实施《朔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出台《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见》《朔州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生态立市、稳煤促新”战略建设“塞上绿洲、美丽朔州”的决议》和《关于加快桑干河(朔州段)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的决议》等,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奋力开创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朔州人的植绿精神,是一种百折不挠的豪迈精神;朔州人的植绿气概,是一种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在全面推进国土绿化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坚持创新思维、强化管理,着眼于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摸索出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

积极探索投融资机制。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用足用好用活政府扶持资金。大力推广“一矿一企治理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的经验和做法,鼓励引导各类企业参与国土绿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各界人士以承包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参与国土绿化,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筹资为补充的国土绿化长效投融资机制。

大力推行扶贫议标机制。鼓励民营企业、营林公司、造林大户领办创办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贫困县专门出台《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议标办法》和《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管理办法》。

主动创新林木管护机制。将朔州市6个国营林场合并为5个,并将其全部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管理。同时,成立了朔州市西山引黄灌溉管理局、朔城区西山生态建设管理中心、平鲁区林木种苗中心、右玉县杀虎口旅游区管委会、南山公园管委会等专门的林木管护机构,并在重点林区、重点地段实行围网管护。

不断强化科技支撑机制。把科学技术贯穿于植树造林全过程,坚持适地适树,采取专业队施工、机械化打坑、一次性成林的办法,实行乔灌混交、针阔相间、灌木铺底、乔木点缀,形成了近乎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

  守护绿水青山收获金山银山

“奔跑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有一种飞一样的感觉,很美妙。”2019年6月16日,右玉生态国际马拉松赛举行,来自巴基斯坦、肯尼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多哥、吉布提、莫桑比克等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全国各地的6000多名选手参加比赛。获得男子全程马拉松亚军的埃塞俄比亚选手发出如此赞叹。

朔州要绿,朔州要美,朔州还要富。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这是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这更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之路,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朔州紧紧抓住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坚持统筹谋划、综合治理,以大地增绿、环境增色、农民增收为目标,全过程推进山水林天湖草系统治理,探索资源型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注重增绿与治本相结合, 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 全面加快绿化步伐。在荒山绿化方面,积极推行“规模造林、连片治理”的模式,打造了朔城区西山50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区、平鲁区太平山卧龙山30万亩樟子松基地、山阴县西山40万亩防护林带、怀仁市西山40万亩生态园林区、应县龙首山15万亩防护林区、右玉县环城绿化30万亩生态景区等多处大面积防护林带,不仅明显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而且为京津冀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通道绿化方面,各级把其作为窗口工程、名片工程来抓,对3条高速路、4条国省道、200多条市县乡村道路,共计3000多公里通道全部进行了绿化美化,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脉、国省道为连接、市县乡村道路为辐射的绿色网络体系。在村庄绿化方面,启动“百村示范、千村绿化”工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实施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村边林带化建设,形成以驻地绿化为中心、道路绿化为框架、小景点绿化为亮点的村庄绿化新格局。

注重增绿与兴水相结合,打造山水新景观,构筑生态大走廊。坚持依水造林、以林涵水、林水相依,大力加强引黄调水、拦坝蓄水、湿地保护等水系建设。特别是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城乡垃圾污水治理三年行动,铺开了声势浩大的桑干河清河行动,圆满完成清河行动“突击一个月、攻坚一百天、决战2018年”工作任务,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6个地表水国、省考断面中优Ⅲ类断面和劣Ⅴ类断面所占比例均达到了省定目标,未出现过重大水污染责任事故。今年,按照“一年治标、两年治本、三年创优”的部署要求,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全面推动清河再发力、百日大会战、源头治“四水”、剿除劣Ⅴ类,保障首都人民用水安全。同时,各级以湿地恢复、水岸保护、水体景观、植被景观为重点,加快推进苍头河湿地公园、镇子梁湿地公园建设等,全市绿化工程与水系工程融为一体,山水田林湖草综合治理体系初见成效。

注重增绿与富民相结合, 优先发展经济林,努力提高林业效益。坚持能种经济林的地方优先种植经济林,在大力发展杏、李、小杂果等传统经济林品种的基础上,按照“小灌木大产业”的思路,扩大沙棘、连翘的种植面积。全市发展经济林42.26万亩,建成千亩以上经济林示范园13个。与此同时,各级致力于“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首先是造林绿化助力脱贫攻坚。今年上半年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议标造林8.96万亩,获得务工收入896万元。其次是生态管护助力脱贫攻坚。将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员聘为专职护林员, 3个贫困县聘用贫困护林员959人,同比增加188人。第三是林业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在经济林种植尽量向贫困县、贫困乡、贫困村倾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退化林分修复任务,加大小老杨更新改造力度,努力让贫困人口在治山治水中增加收入。

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生活富起来……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征途上,朔州将进一步大力弘扬右玉精神,守护水清山绿林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不断推动朔州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描绘新时代塞上绿洲、美丽朔州发展的崭新画卷!(记者刘淑花)

(责任主编:赵义富)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