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上午,坐落在大同市古城内县楼街的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大同市博物馆下属的第7和第8座分馆,它们将成为大同鲜活的文化名片,为大同博物馆之城的建设增添亮丽一笔。
同时,大同市委组织部“大同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在红色记忆馆揭牌。
大同红色记忆馆位于古城内县楼南街6—9号四合院,建筑面积为1303.82平方米。馆内设“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展出各类文物、图片380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2件。通过“曙光初照”“共赴国难”“革命到底”和“缅怀先烈”四个单元,全面回顾了从1921年到1949年,大同地区党团组织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大同地区学、工、群运动的历史,再现了党领导大同人民开展敌后抗战、抵抗日寇侵略、赢得民族独立、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壮举。
从幽静典雅的记忆馆四合院步入一个个展厅,在小场景间感受到红色革命波澜壮阔的大气氛。展览以时间为轴,以中流砥柱主题纪念雕塑开场,用烧红的钢梁为设计元素,突出光与熔铸的感觉,寓意红色精神熔铸进钢铁意志中。通过创作油画、雕塑、多媒体与场景复原等展陈手段,再现大同的早期革命运动、侵华日军在大同制造的惨案、平型关战役、大同和平解放等史实,让观众与历史“对话”,感悟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
在记忆馆的院落中,矗立着白求恩的塑像,记忆馆用两个展厅的图片和实物缅怀这位和大同有着深厚不解之缘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1938年,雁北抗战前线战事紧张,医疗救护资源短缺。在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王震的邀请下,白求恩率领助手王道建等一行组成医疗团队赶往灵丘革命根据地。在2个月的时间里,他为八路军伤员进行大小手术700余例,建立了14所手术室包扎所,救护了数以千计的伤员。
展柜中,白求恩在灵丘特种外科医院使用过的一把把手术刀令人印象深刻。这些手术刀由白求恩的助手、曾任军事医学院副院长的王道建捐赠,现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静默的文物,见证了白求恩在大同抗日前线不畏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崇高的职业精神,帮助大同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史实。
山西晚报记者采访获悉,“红色记忆——大同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展”成功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大同市委组织部也将红色记忆馆作为“大同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
“非常震撼。”揭牌仪式后进入馆内参观的大同市税务局干部张慧炯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图片和实物,正是接受红色教育的鲜活教材和“第一手”资料,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红色记忆馆堪为一座唤醒红色记忆、存续红色血脉、传播红色文化,激发广大市民的爱国热情,接受党史洗礼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大同红色记忆馆设置‘大同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是大同市利用革命历史文物资源,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加强新形势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新精神新要求,开拓党性教育教学点建设的新探索新尝试。对整合优质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现场教学把党性教育课堂延伸到实景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同市博物馆一位负责人接受山西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如果说红色记忆馆是一座城市革命精神力量的展示,那么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就是大同这座古城一种传统文化的符号。
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与红色记忆馆相距百米之遥,位于县楼北街11号、12号两处四合院内,占地面积998.5平方米,为明清风格,设有七个展厅。
大同古称平城,地处晋冀蒙咽喉要冲,是通往蒙古和俄罗斯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原汉族对外开放的窗口。北魏时期,首都平城成为一个国际商业大都会,铜器贸易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经隋唐、辽宋、金元的发展,明清时期大同的铜器业已成为一个大大兴盛的行业。聚集着数千名铜匠的铜匠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条繁华的街道上,甚至还出现了一条专制民间铜器的铜匠街。这条街上云集着数百名能工巧匠,各种铜制品在全国享有盛名。清代大同回族同胞开设的铜器铺,集中在大同西南隅各街市。到清末期,大同铜器作坊70余家,相当繁荣,铜字号的从业人员,最多时近500人。铜产品种类繁多,有铜锅、铜壶、铜瓢、铜勺等必备生活用品,也有铜香炉、铜衣挂、铜戒尺、铜算盘等宗教用品、文化用品和装饰用品。《大同市志》记载,大同金属工艺品在清代就输出各地,尤以火锅餐具最负盛名,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艺术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同铜器依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时任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大同访问。在宴会上,蓬皮杜被大同铜火锅所吸引,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周总理遂将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大同铜火锅作为国礼赠送给蓬皮杜,成就中外交流史上精彩的一笔。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同铜器业以传统为依托、创新谋发展,迸发出新的生机,涌现出许多新工艺。2014年大同铜器制作工艺,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铜耀大同”!正是铜金属赋予大同的这种特殊光芒,使大同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的建成,显得那么恰如其分。展馆以“铜耀大同——明清大同铜造艺术陈列”为主题,分为“古韵新风”“炉火纯青”“燕闲清赏”“奢华铜享”四个单元。
在第一单元“古韵新风”中,展示了包括明清时期的大同博物馆藏的乳钉纹铜鼎、双耳蕉叶纹铜尊、铺首衔环铜尊以及太平有象铜尊等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物。第二单元的“炉火纯青”展现了宣德炉博大精深的文化与精湛的制作工艺。包括象钮带盖铜熏炉、狮钮铜熏炉、双龙耳狮钮铜熏炉等大量重点展示文物。第三单元的“燕闲清赏”、第四单元的“奢华铜享”,充分展示了铜器逐渐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情景,铜器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与当地的民俗民风相融合,使用铜器已经成为大同文化中的一部分,渗透到民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构成了当地独特的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幽幽古乐,游人们冒着凛冬的严寒,出入于各个展厅之间。在铜器的光芒中,回首历史、缅怀传统,并为坚韧不绝的技艺传承感叹不已。
“大同的铜器制作历史悠久,它在吸收传统青铜器艺术精髓的基础上,融入本地独特的文化元素,造就了别具多样的品质风貌,是明清时期边塞贸易的重要内容。”大同市博物馆副馆长曹臣明说:“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展示了大同地区明清两代六百余年的铜造技艺。该馆的建成,将为保存和发展大同铜器制作技艺、为更好地宣传大同铜器制作技艺增添新的活力。”( 郭斌)
(责任编辑:李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