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张满红 董艾芳)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取得丰富的调研成果,为保障审判执行工作顺利开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鼓励先进、激励队伍,进一步推动调研工作创新发展,日前,最高人民法院对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等50个先进集体、伍涛等150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调研工作部门和广大干警要以受到表扬的集体和个人为榜样,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升调研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变化,深刻认识调研工作的新使命新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强化系统思维、战略思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在服务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实施、研究司法政策、辅助领导决策、指导审判实践、推进司法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推进新时代人民法院实现新发展、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在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表彰中,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荣获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集体,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集体。
近年来,市中院研究室紧紧围绕院党组“政治建院、管理强院、文化兴院”的治院理念和“以公开促公正、以责任促公正、以监督促公正,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期待”的工作思路,调研工作结出累累硕果。在全国法院系统第29届学术讨论会上,《在新司法公开环境下:涉诉涉法报道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及监管》论文荣获优秀奖;《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实务问题及相关理论问题的调研》中标最高院重点课题,实现山西法院系统该项工作零的突破;中标省高院重点课题25个,全部顺利结项,并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13个,成为全省中标、获奖数最多的中级法院,连续三年获得调研课题优秀组织奖;在2018年度市委政法委和市委法学会组织的小微课题调研评选中,阳泉两级法院报送的七篇课题全部获奖,一举囊括全部优秀课题奖和优秀组织奖两项殊荣。《行政诉讼的裁判结果是民事诉讼的定案根据或裁决依据,应当中止民事诉讼---王鸿达诉盂县人民政府、王东林行政批复案》、《麻晓东与人寿财险阳泉公司、符艾峰等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案例研究分别获得第二届全国法院行政审判优秀调研成果(案例类)三等奖和全国法院系统年度优秀案例分析暨“促公正•法官梦”第四届全国青年法官优秀案例评选优秀奖。这些成果的取得,源于市中院四个方面的努力。
一是理念思路决定调研工作格局。院党组始终把调研工作作为事关法院全局的龙头、基础和保障,提出调研工作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审判,要以调研促审判,以调研提素质的理念,确定了以省院重点课题调研为统领,在审判理论、思想层面实现突破,造就一批高端调研人才;以中院课题调研为支撑,在审判实践层面实现突破,培养一批调研骨干人才;以日常性调研为基础,依托问题建议类、经验总结类信息,培养调研基础人才的思路,不断做强、做大、做厚人才基础。
二是领导示范引领调研工作实践。市中院院领导充分发挥法学理论功底扎实、审判实践经验丰富、研判分析能力高超的优势,带头承办省高院重点课题的调研任务,组织、协调、指导、引领其他课题组年轻成员完成好课题规划方案制定、素材收集、调研考察、资料汇总等各个阶段工作,从而为确保课题质量,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奠定坚实基础,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也进一步助力浓厚调研氛围的形成。
三是机制创新激励调研工作开展。为提高调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对以往调研工作的一些管理制度进行了整合,出台了《阳泉市法院系统课题调研项目管理办法》,对课题调研实行项目化管理,从明确调研流程,建立课题档案,实行课题备案通报,规范课题经费拨付、使用,统筹服务管理课题组等方面进行了规范。通过机制创新,干警调研的积累意识、问题意识、前沿意识、批判意识逐渐增强,比较分析、案例解剖、统计研究等调研方法逐渐丰富,归纳、总结、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等调研能力逐渐提高。
四是成果转化检验调研工作实效。调研成果只有经历工作实践的检验才能凸显其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注重调研的同时,更应强调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实践应用,形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循环。市中院通过对审判管理运行机制的调研,制定出台《审判流程节点监督管理细则》、《审判流程节点权限配置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促进审判管理机制的完善,提升审判管理水平;通过对刑诉法“关于死刑犯与近亲属会见”新规定所开展的调研,出台了《关于死刑犯与近亲属会见暂行意见》,指导、规范审判实践工作,并为省高院制定相关解释提供重要借鉴,得到省高院认可和肯定。
新起点,再出发,阳泉两级法院调研工作将秉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精神,准确把握人民法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刻认识调研工作新使命新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聚焦审判主业,聚力司法改革,不断加强和改进调研工作,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提升履职能力,进一步辅助领导决策,指导审判实践,积极融汇调研聚合力,构建调研大格局,为我市“聚力六大突破、实现转型崛起”提供有力司法调研保障。
(责任编辑:张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