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要闻 > 正文
【2019追梦人】 韩利萍:“大国工匠”的航天梦
2019-04-30 10:00:30 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追梦人语: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

4月的山西长治,正是春风送暖花繁似锦的季节。刚刚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韩利萍,一身蓝色工装,头发完全包裹在帽子里,还未说话先闻笑声,第一印象:阳光、干练、沉稳、爽朗、平和、有朝气。

“大国工匠”“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席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特级技师”…… 平凡的外表下,韩利萍竟然拥有这么多显赫光环。

一个普通高中生,一个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铣工,她留下了什么样的成长轨迹?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世界。

从无处下手到游刃有余

韩利萍说:要做就做到最好

1991年,高考失利的韩利萍,在父母劝说下进入清华厂,成为加工机床前的一名普通铣工。“既然决定当工人,那就要当最好的的工人。”刚到单位,一向好强的韩利萍暗暗定下奋斗目标。

由于进厂前没经过专业、系统的职业技能学习,最初工作的日子里,如何能看懂图纸成为韩利萍面临的一大难题。一次,师傅让韩利萍加工两份角钢工件,“小韩,你跟我学习已有一段时间,相信你一定能完成任务。”带着师傅的期许,韩利萍自信满满地站在机床前。最终,因为没弄明白两份不同工件图纸上标注的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导致工件全部报废。看着师傅失望的眼神、听着检验责备的话语,韩利萍心中满是愧疚,“太丢人了,这件事过去好多年了,但现在说起来都汗颜。”

“学知识,赶上去,怎么也不能让这几张图纸把我难倒。”从此,韩利萍发疯似地学习,只要有空就待在家里研究《机械制图》《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公差与配合》等专业书籍,遇到不懂的就追着师傅和工友问。同时,为直观了解零件复杂的内部结构,韩利萍突然想到,可以用家中的土豆、萝卜切出零件模型。于是,家中的餐桌上便多出了一道道不明形状的特殊“菜肴”。

1999年,工厂数控加工刚刚起步,韩利萍作为首批数控操作工,开始了边学、边干、边摸索的数控加工之路。白天抱着机床操作说明书勤学苦练,夜晚自学数控专业理论知识,从初次尝试到熟练操作,韩利萍仅用了3个月时间。之后几年,她积极参加各种先进数控技术培训,先后掌握了FANUC、大隈和SIEMENS系统编程知识,CAD/CAM计算机辅助编程应用技术,数控加工技术的“神秘面纱”被韩利萍一层层揭开,并逐渐成长为精通工艺、编程和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数控加工领域的行家里手。

2007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韩利萍作为唯一的女选手,技压群雄夺得了数控铣第一名,并由此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正是靠着这种执着,韩利萍完成了从“无处下手”到“游刃有余”的蜕变。

从小节入手到大事有成

韩利萍说:要练就练出绝活

“航天无小事,成败在毫厘。”在韩利萍心中,航天企业无小事,特别是每一个数据都要把误差降低到最小。“1度的误差在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忽略不计,但对火箭发射平台而言,那小小的1度也是致命的。”韩利萍心里明白,每次火箭点火后,瞬间笼罩在烟雾中的发射平台,要承受百吨重量。发射平台关键部件允许的最大公差仅为0.02毫米,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直接导致火箭发射无法准确入轨。

2016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其中辅助长征七号火箭完成发射前总装、测试、转场的发射平台是火箭发射支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韩利萍恰恰就是这部分的一名制造者。

在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活动发射平台的研制中,四通均流阀体是长七发射平台液压装置的控制关键件,不足200毫米见方的加工表面分布着各种规格的阀孔30余个,每个阀孔加工精度必须控制在0.02毫米公差之间,粗糙度值只有1.6微米,这些阀孔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发射平台支撑装置起降的精度和平衡度。

给我一个支点,便能撬动地球。韩利萍善于攻关,总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面对孔系多、精度高、难度大的加工难题,如果考虑问题不细致、不全面,计算不精确,轻则尺寸超差,重则报废重做……韩利萍有着“独到”的加工思路,“遵顺序、听声音、看铁屑、勤测量、凭手感”是她多年操作经验的积累,也是确保零件一次交验合格率100%的“绝活”。在声音嘈杂的车间里,通过聆听机床转动,刀具切削和加工振动的声音,观察铁屑颜色、形状变化、工件表面光亮痕迹,韩利萍就能准确判断出刀具的磨损程度和切削状态正常与否,以便提前发现异常情况,避免刀具损伤和零件变形等问题发生,以此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就是这样,凭着从细节处入手练就的“绝活”,韩利萍先后圆满完成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二F在内的多项重大宇航产品地面发射设备的生产制造;组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60余项,在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填补了企业多项数控加工技术空白,为型号产品成功交付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个人出众到团队出彩

韩利萍说:要带就带出高徒

生活中,韩利萍是个爱说爱笑很随和的人。但是只要进入工作岗位,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我不仅对自己要求严,对徒弟、对组员更是如此,我希望他们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韩利萍笑着说道。

有师傅的人是幸运的,不仅有学习的榜样,还能学到终身受用的知识,获取永远受益的技能,这是多少金钱都换不来的。作为老师傅,韩利萍目前带徒9名,在“师徒结对子五步工作法”的带动下,1人晋升为高级技师,3人晋升为技师,1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人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作为班组长,韩利萍设立班组“创新基金奖”,鼓励组员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提出合理化建议、总结先进操作法,努力打造出一支勇于创新、能打胜仗,人才辈出、成绩斐然的创新型班组。

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团队,近5年来完成生产工时每年以超过25%以上的速度递增,连续多年荣获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神箭金牌班组”称号,先后荣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和“全国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工人先锋号”。刚刚过去的3月,作为这个团队的灵魂人物,韩利萍又捧回了“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的荣誉。

合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