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热线:0351-3238289 邮箱:1450352871@qq.com
微信
微博
首页 > 要闻 > 正文
战疫“花木兰”----交城县人民医院3名医务人员江汉方舱医院抗疫记
2020-03-05 11:40:48 来源:三晋传媒网
      本网讯(特约记者 孙宝忠  任红生)晋鄂一家亲,爱系两地情。今年春节,一场关系到每一位市民生命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在全国打响。

2月9日下午四时,经过两小时的飞行,一架由太原开往武汉的包机徐徐降落在了荆楚大地。随山西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交城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成娜、侯瑾瑶、牛佩,一下飞机,他们望着空荡荡的机场和冷冷清清的街道,内心不禁涌出一股复杂的情绪,她们三人及在场所有人难以抑制,留下了眼泪。

谢谢你们,谢谢山西

“我们今天凌晨正式进驻方舱医院,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从到达武汉起,她们三人便进入了忙碌的“战斗状态”。

2月12日凌晨,成娜和其他300名抵达方舱医院的医生,在经过短暂的护理培训后,开始值守第一个大早班。透过方舱医院的玻璃窗,大街空荡荡的,望着城市星星点点的灯火,感觉那星星点点的灯火,就像繁华都市中的一座座孤岛。

“紧张吗?”

“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但由于责任和压力都很大,生怕出现纰漏,还是挺紧张的。”谈及第一次进舱感受,成娜说。成娜夫妻俩都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孩子才两岁大,但她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驰援武汉。

成娜告诉记者,目前方舱医院医疗工作实行24小时轮转,医务人员以小组为单位进舱,出来后轮换下一组,以保证安全和高效。成娜介绍,连续工作6个小时,再加上2个小时的穿脱防护衣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尽量少吃少喝少上厕所,可能产生的缺水、缺氧挑战着队员们的极限,对医疗队队员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为方便医护人员联系对接,医生们在进入医院前,都会在防护服后面写上名字。她在查房时,一个中年妇女患者焦虑地叫住她。

“成大夫,成大夫……等一下,等一下。”

“阿姨,不要紧张,请告诉我你哪里不舒服?”成娜停住脚步。

“……我……我感觉我快要死了。”

“千万不能这样讲,你属于轻症患者,你也看到了,这几天好多人都治愈出院了,听医生的话,很快就会好的。”

“可是,我好担心,好害怕。”

“新冠肺炎不可怕,你一定要乐观自信,想想你的家人,想想你的未来,更不能辜负我们不远千里驰援武汉的努力!”

“谢谢成医生!谢谢!”患者掩面而泣,“感谢听我絮絮叨叨,有你们的帮助,我一定坚持挺住,争取早日出院!”

成娜听着,心里五味杂陈,大家只好一次次耐心地开导。但患者一次次的过来询问。

直到有一次,成娜说:

“我们这么老远来帮你们,我们也想家的,如果你不好起来,你们不好起来,我们一个都回不了家。”

没想到这句玩笑话,阿姨却听进去了,吃完药、沉沉入睡。

回想出发的那天,成娜和老公一宿没睡,好像是要生离死别似的。第二天一大早,带着老妈特意准备的平安果,带着祝福,成娜噙着泪水,头也不敢回,一切尽在不言中……

南方天气又湿又冷,作为北方人很不适应,穿着厚实的防护服,每次大汗淋漓的时候,她都会站在走廊上,闭着眼睛,冷静一会,然后再开始忙碌的工作。

3月3日是成娜33岁的生日,也是她第一次在外省过生日。她说这个生日太有意义了,因为3月3日成娜她们支援的江汉方舱医院正式合舱,从四个区合成了两个区,她说这个生日她终身难忘。她在微信里写到: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我们要练就一颗波澜不惊、不偏不倚的强大心灵,才足以抵御一切外来的侵扰。而我始终相信,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心灵才是最强大的武器,就像我——恰逢生日许下美好愿望:愿岁月静好!春暖花开!

成娜告诉记者,患者们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好多人听到她的山西口音,连声说,谢谢你们,谢谢山西。

古有花木兰,今有侯瑾瑶

2月下旬的武汉,天气渐渐转暖。

进入方舱医院已经第9天了。其实,这已经是侯瑾瑶第二次身披“战袍”,奋斗在抗疫一线。在2009年,抗击H7N9的战役里,侯瑾瑶就战斗在第一线。

穿着不透气的防护服,戴上紧绷的手套、口罩、护目镜,一个班奔走下来,全身湿透……下午2时,驰援武汉的侯瑾瑶脱下穿了近7个小时的防护服,额头上由于被帽子、护目镜长时间压着已破皮,渗出了血。整整6个多小时的班,这么长时间的工作,全身汗湿了,湿了又被身体烘干了。侯瑾瑶作为三人中年龄最大的,舱里舱外,不仅要照顾好自己,更要照顾好一同前来两个妹妹。

由于三人工作不在一个岗,时间也不同,虽然都在方舱医院,所以也很难见面。她总是抽着时间点,和两个妹妹聊聊,告诫她们要照顾好自己,工作一定要仔细认真,尽量做到尽善尽美。2月20日上午,她们总算有时间见面了,一见面,三人就紧紧抱在一起,有着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激动。

侯瑾瑶是一名呼吸科医生,在方舱医院,一个班最多5名医生,每天忙得陀螺一样,她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查房后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决定患者什么时候需要复查核酸、胸部CT、血常规等,以及加重患者的转出和入院患者的分诊等。

一直以来,侯瑾瑶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在方舱医院也在坚持写日记,时短时长。

2月15日。

今天是早班,(早8:00-下午2:00)早晨起来,天下起了雨,不是很大,为了能够准时到达方舱交接班,让夜班的同志早点回去休息,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顺利进舱交接后,按照分工对7区、8区共计100余名病患进行了仔细查看,了解他们的病情变化,并逐一记录;到上午11时所有病人检查结束。这时,我感觉护目镜内雾气较多,不时地有水珠在流淌,但接下来,我还要开医嘱、开药等,手上戴着三层手套,打起字来也比较困难,这么多的医嘱要下,可如何是好!这时,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侯大夫,我会电脑操作,我来帮你,我来做你的眼睛。”原来是我的一位患者,在她帮助下,我很快完成了工作。今天的天气虽然冷,但是我心里暖暖的!

电话那边传来侯瑾瑶疲惫而略显沙哑的声音:“说实在话,我们是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来上战场,但也有自己的丈夫、孩子、父母。我们都是普通人,都怕被感染,但是一想到患者,所有的恐惧都会消失,肩头沉甸甸的职责和医务人员的初心让我们义无反顾的前行。”

疫情当前,召必战、战必应!

牛佩是交城县人民医院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进入方舱医院的护士,担任第四组组长,她和来自晋城、运城等地的14名医生,共同负责10个病房206名患者。

掰着指头算算,3月3日,是牛佩在武汉的第24天。虽然,武汉这座城市被按下暂停键,可对牛佩来说,生活给她按下的是快进键,大家像陀螺似的停不下来……

因为病房里的一静一动都关乎生死。这种经历,让医生护士还有患者心理压力巨大。

出征前,想到防护服一穿就是四五个小时,闷在里面,头发长了十分不方便,为了节约出更多时间照顾患者,牛佩在出征前剪掉了自己十几年的长发。

“我们四班倒,六小时一班,今天上的是早班,上午8时到下午2时。”“由于穿戴了防护装备,不能多喝水,尽量少上厕所。所以很多人平生第一次,包括我自己,第一次用上尿不湿。”牛佩表示,虽然不方便,但大家很有信心,决不辜负重托与使命。

牛佩告诉记者:“我们的主要工作是按时为患者测量体温、血氧,分发药物、采集静脉血,更主要的是咽拭子采样,需要将一根长长的干试纸与上颚平行插入鼻孔,直到与鼻咽后壁接触,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再慢慢移出试纸。这项工作要与患者‘亲密接触’,最易被感染。这项操作属于三级防护,是暴露级别的最高级。病人在采样过程中可能因为咽部不适会突然喷嚏、咳嗽,四溅飞沫的传染性是非常强的。但是牛佩深知:疫情当前,召必战、战必应!

说到这,牛佩给记者讲述了她当班时碰到的一个小故事。

“今天,有个女病人趴我办公桌上和我咨询她的核酸结果怎么还没有出来,我正解释着,病房门口就站了一个大叔,他朝着我们这边就使劲喊,很生气的,他说的武汉本地话,我也没有听明白,以为是我们哪里有做的不对或者是其他错误的事能让病人这么生气,我赶紧上前去,问:‘大叔,怎么了?’他下意识的退了一步,旁边的另一位患者解释道,他刚才是说让那个女病人,离你远点,这么近是会传染的!我顿时哽咽了,热泪盈眶,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觉得我的病人又一次把我感动到了!”

“看着很多患者健康出院,走出病房,可以说那是我们护理组最欣慰、最开心的事儿。”在牛佩与同事的协同努力下,他们这一组接管的206张床,来的时候是满床,现在剩下70张床了,看到病人一个个痊愈了,她很有成就感,这么多天的苦没白吃。在送别患者时,患者总是不停地对她说着感谢,而她也用一脸的灿烂笑容回应患者。

“既然选择了穿上这身白衣,就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为患者托起生命的蓝天。”牛佩说。

在大疫面前,有一群像成娜、侯瑾瑶、牛佩一样的人,在默默守护。他们会害怕,会想念父母、儿女、亲友,也会觉得口罩勒得脸好疼,为了早日赢回普通的生活,他们通宵达旦地努力着……

星星微茫,汇聚成光。一次次勇敢的“逆向而行”,一个个温暖的“白衣背影”……如同一道道希望之光,点燃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时间过的很快,三位抗疫女侠,从出发到现在已经25天。他们相信,黑夜再长,也挡不住黎明的朝阳;冬日再冷,也冻不住他们的热忱之心。他们相信,一定会战胜疫情,迎接春的暖风,樱花盛开。

(责任编辑:张昊) 

 

合作单位